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就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和乒乓球专选班大学生在两种噪音环境下的反应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教练员、体育教师指导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运动竞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我国乒乓球运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近十年乒乓球运动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我国专家研究多集中于技术打法类型、身体素质、技战术训练等方面,对心理技能训练、科学选材、教练员和裁判员研究方面还相对缺乏;对国家优秀的运动员研究成果较多,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基层科研成果较少;对我国现有培养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表面,而更深层次的研究匮乏;针对于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和"海外兵团"的研究也比较罕见。建议:在进行竞技体育研究的同时,加强乒乓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研究,同时对促进我国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复杂多变的运动项目,心理因素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比较大。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训练和比赛都有很高的水平,心理训练也一直倍受重视,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表现和心理素质水平还有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江苏省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现状以及心理训练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乒乓球世界冠军牛剑锋的运动生涯进行阶段性划分;并且对各个阶段的训练的内容,从体能、技术、战术、心理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论述。目的是探究如何科学、有效地选择训练内容,使之既能结合运动员当前的竞技状态,又能对其长远发展起到前瞻作用。希望能用这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和总结一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成长轨迹,使其能够对其他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发展方向带来思考,进一步提高培养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成材率。结论:牛剑锋的运动生涯大体可以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训练内容都各具特点。通过牛剑锋的全程训练内容的系统追踪,提炼出思考与启示:基础阶段重视基本功练习;提高阶段科学、准确树立打法风格;顶峰阶段,注意细节提升。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教育部2012年认定的招收田径、篮球、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以及运动训练专业运动员的高校现行培养优秀运动员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经过与美国大学培养优秀运动员体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现行我国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课程培养体制不健全;训练经费不足,来源单一;学训矛盾严重;建议我国高校领导加大重视力度,提高关注度,积极发挥大体协的作用;走高校竞技体育产业化道路;调整竞赛体制,提高竞赛水平,正确处理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6.
以54名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为测试对象,使用心理测试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对拳击运动员运动动机、意志品质、赛前情绪和心境等赛前心理状态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拳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运动员的运动动机、赛前情绪具有显著性相关(P<0.05);2)拳击运动员的心境与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和赛前情绪具有显著性相关(P<0.05),并能有效预测运动员运动动机和赛前情绪;3)拳击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和赛前情绪具有显著性相关(P<0.05),可以通过运动动机的培养和训练来提升运动员赛前的良好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优秀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目前乒乓球运动和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参加2005年全国苗子集训的乒乓球运动员106人的身体素质测试数据,结合专家调查制定了能够用于集训和比赛的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及其评价标准.该体系在方法学上是可靠的、可行的、能反映出我国优秀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可以为检查训练效果、制定训练计划和选拔运动员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乒乓球运动产生以来制胜因素的发展历史,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构成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运动员高水平的专项身体素质是中国乒乓球队夺得整体优势的因素之一;将此因素训练的系统化过程概括为"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中国流";并对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过度训练及其控制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乒乓球运动员与非竞技项目运动员相比,面临着更高强度的对抗、更激烈的竞争,因此,也更容易产生过度训练。采用晏宁(2003)编制的《运动员训练状态监测量表》对100名乒乓球俱乐部运动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乒乓球运动员过度训练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乒乓球俱乐部运动员已经出现了过度训练的迹象;在应激和恢复的8个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应激的4个因子上,未成年组运动员都高于成年组,训练年限"4年以上"组高于"4年及以下"组,"中专及以上"学历组高于"中专以下"组;在恢复的4个因子上,相反。  相似文献   

10.
6~8岁乒乓球运动员选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运动中,选材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基础及重要手段,本通过献资料的查阅和对多年从事乒乓球运动训练工作的专家、学的调查访问,研制一套切实可行的、结合乒乓球专项特点的启蒙阶段选材方法,提供给基层教练、教师选择使用,旨为提高他们在初级乒乓球训练阶段选材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运动训练学"项群训练理论",乒乓球、羽毛球项目同属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对同项群内的我国男子优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比较分析,做两项目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身高、克托来指数等,大多数指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主成分分析两项目的典型指标也有所不同.对他们的体型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为以后两项目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和对比分析等科研方法,对48届世乒赛男子优秀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未来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实力格局,技术特点及训练趋势等方面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6年全国乒乓球训练工作会议上制定了“乒乓球项目为迎接1988年和1992年奥运会所采取的若干措施”文件。我们受中国乒协、国家体委乒乓处委托。重点选择了近十年来25名国内外不同类型打法的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挑选出他们在世界大赛中1743精彩战例录相资料进行分析和运动员在实战中运用战术的精华,对促进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和创新有一定参考价值.并受到了国家体委领导的肯定,各省市重点乒乓球体校与我院乒乓球教师、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乒乓技术水平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运动员的战术情况变化的预见性、战术思维的其它成份等方面的差异与运动员的神经类型有关。心理学博士钮什金在研究中发现运动员积极的、消极的赛前状态与神经类型有关。本文主要是想将乒乓球运动员气质类型的一般特点及气质类型与乒乓球运动的关系做一探讨,以此为提高乒乓球运动教学训练、提高运动、竞赛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近年来跆拳道世界重大比赛进行分析,研究了世界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击头技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变化趋势制定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击头技能训练策略。研究认为:提高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击头技能水平需要从培养运动员击头的意识和信念;加强击头技能应用分析;强化击头技能的实战储备训练和重视击头训练中的安全问题几个方面着手,结合世界跆拳道发展趋势和我国运动员自身的能力特点,走出一条符合我国跆拳道运动发展的训练之路。  相似文献   

16.
乒乓球新赛制下多球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在乒乓球训练的过程中,多球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对不同运动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采用不同的多球训练的方法、供球方试,对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法、访问法对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进行分析,对新赛制下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常见运动创伤的调查,分析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与运动创伤的相关因素,探讨优秀举重运动员运动创伤预防的训练思路、方法和措施,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年龄分布特点和多年训练的年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发现中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偏小,成长期短,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小且竞技保持阶段时间短,进一步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各种赛事场馆所处海拔各异,为提高乒乓球训练质量和运动技术水平,本文对乒乓球运动员在高原训练中,由于空气密度稀薄,阻力减小,在球体受力相等情况下使速度变快旋转增强等差异作以阐述并针对在高原场馆中如何进行适应性教学训练及采取合理科学训练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乒乓球运动训练新模式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和人们对乒乓球规则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国乒乓女二队教练员组根据中国乒协领导的指示,对原训练方法进行了6项改革.并在2006年10月至2006年11月在湖北黄石举行的全国女子青少年乒乓球封闭训练期间,对参加封闭训练的28名运动员进行了为期30天的实验研究,实践证明该训练方法符合目前运动训练的理念、女二队运动员竞技能力状况、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趋势,能较快地提高女子青少年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使其符合女性技术男性化的要求,从而保证为国家队输送更好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