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近20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锡常地区作为我国传统的人口密集区和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区,土地利用历史悠久。1980年以来, 苏锡常地区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引起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的相应变化。本文利用1980年、1995年和2000年的Landsat TM数据对苏锡常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测量,取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对苏锡常地区1980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得到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为协调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定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体系、促进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980年~2000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受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但主要是受社会经济政策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大庆作为靠自然资源(石油、草原、耕地)发展起来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同时也是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的地区之一,具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剧烈的特点。利用大庆市5个时段遥感影像解译得出的大庆市的土地利用数据,分3个阶段对大庆市三大产业产值和土地利用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并且计算了大庆1992年至2001年的大庆市区及4个县的产业工业化与土地利用的耦合系数。根据典型相关分析及耦合系数的结果,对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产业结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大庆由于受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影响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有独特的特点,土地利用变化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受工业产值,特别是与石油有关工业产值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0年~2005年江苏省环太湖地区4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GI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4个时序单元的土地利用格局信息图谱、土地利用分类信息图谱和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谱.图谱构建结果表明,25年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既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又具有相似的转移图谱.复合应用CLUE-S和Markov模型对江苏省环太湖地区201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弥补原有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研究缺乏未来模拟的不足.从模拟结果得知,由于规划指标的控制且随着土地集约利用的深化,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在2015年建设用地增加和耕地减少的幅度将降低.苏锡常都市连绵区仍是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莫莫格湿地土地覆被预测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元胞自动机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利用1986年和2004年两时期的ETM遥感影像,对莫莫格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被变化进行了动态的模拟和预测,探讨了元胞自动机模型在湿地土地覆被变化预测和湿地资源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湿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在模型实现过程中,以正六边形元胞取代传统的四边形元胞,克服了传统四边形元胞各向异性的先天不足,减小了模型预测的误差。应用BP神经网络与元胞自动机相结合自动挖掘出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转换规则,不仅降低建立多种土地覆被类型预测模拟的难度,而且减少了人为的主观因素,提高了准确性。将模型应用到莫莫格湿地保护区,预测的结果与实际土地覆被类型比较得出预测精度达到约80%,通过对该地区未来34年土地覆被变化的预测,反映出了该地区耕地面积增大、湿地减少的生态环境变坏的趋势,为该保护区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南四湖湿地土地利用格局演变与生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南四湖湿地为研究区,选取1980-2012年间的5期遥感、土地利用等数据,在RS、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马尔科夫模型(Markov)分析研究区1980-2012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情况,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分析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①1980-2012年南四湖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得出:1980-2012年南四湖地区总体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为缓慢,其中1990-2000年南四湖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变化速率最快为1.84%;南四湖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变化最快的是滩涂沼泽和未利用地;②1980-2012年南四湖土地利用格局结构变化特点是:其他农用地增加幅度为223.65%,主要是由于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较大,主要受城市化的影响;其他用地面积减少,转化为耕地和其他农用地;③1980-2012年南四湖湿地地区生态服务价值不断减少,负向贡献率大于正向贡献率,滩涂沼泽和水域面积减少是引起南四湖湿地地区生态价值减少最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经济快速增长区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1980年~2005年江苏省环太湖地区4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GI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4个时序单元的土地利用格局信息图谱、土地利用分类信息图谱和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谱。图谱构建结果表明,25年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既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又具有相似的转移图谱。复合应用CLUE-S和Markov模型对江苏省环太湖地区201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弥补原有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研究缺乏未来模拟的不足。从模拟结果得知,由于规划指标的控制且随着土地集约利用的深化,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在2015年建设用地增加和耕地减少的幅度将降低。苏锡常都市连绵区仍是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泾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其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本文对泾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其土地利用政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泾河流域属于中国西北偏僻山区,是西北干旱地区和中部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带,也是下游灌溉水资源的重要发源地.本研究从泾河流域选取了3个县作为研究区域,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影像技术对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考查;调查问卷用于调查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转移矩阵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用于定量分析1980至2003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加权平均指数分析方法用于对当地农民的认知情况进行排序.结果表明,林地和草地变幅较大;农地、草地和林地之间的变化交替发生;农业政策、市场需求、个人意愿以及环境保护则是引起这些变化的最重要的驱动力.因此,本研究认为,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社会经济因素应给予充分考虑.政府政策和试图影响农民土地利用活动的农业环境项目在适合当地条件的情况下,其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但是,这些政策和项目必须在非常具体的计划和实施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人口因素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王秀兰 《资源科学》2000,22(3):39-42
土地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而人类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改造利用,从而改变其生存环境。因此,人口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故在全球变化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中,人口因素常被作为综合参数来反映人类活动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贡A土地得用/土地覆盖变化;人口因素;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  相似文献   

9.
农用地分等中的土地利用系数计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提出了农用地分等的土地利用系数"两步法"计算方法,该方法既能反映区域的土地利用实际水平和土地利用能力水平,又能反映土地利用中的经济关系.土地利用现实系数等于土地利用能力系数与农民利用意愿系数的乘积;其中土地利用现实系数等于作物的实际产量除以当地该作物的生产潜力;土地利用能力系数等于充分发挥利用能力下的作物产量除以当地该作物的生产潜力;农民利用意愿系数等于作物的实际产量除以充分发挥利用能力下的产量.应用C-D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两步法"土地利用系数统计模型.运用该统计模型对我国15个省(自治区)的土地利用系数进行估算的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土地利用实际水平最高的地区是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地区,该地区农民利用土地的意愿较高;虽然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利用能力最强,但其农民利用意愿并非最高,从而导致其土地利用实际水平不是最高.  相似文献   

10.
江西上饶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章在分析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上饶县为例,分析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并着重通过构建土地类型之间的转移矩阵和农地利用变化强度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研究了江西省上饶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①由于农产品价格变化所导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近年来上饶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阶段一致性特征;③不同产值经济结构的差异性,使得农户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存在差异,从而使得区域内部土地利用变化的程度也不一致;④上饶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特点.由于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单位土地面积的收益差距明显增大,导致农业内部耕地、园地、林地和水域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由于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农用地尤其是耕地(水田)面积不断减少,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据此,作者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地市场化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科学、客观、易判的土地市场化测度方法,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我国土地资源配置的时空差异。本文在归纳总结已有测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价款加权修正宗数比重测度法和实际-理想价款比值测度法,并以2000年-2009年中国土地市场化发展为实证,比较不同方法的特征、适用范围、结果的共性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2009年中国土地市场化指数呈现震荡上升的态势,2006年前后土地市场化指数较大幅度的增长;宗数比重测度法和面积比重测度法仅考虑了完全市场下的土地供应,不适用于土地市场化的专题研究;静态系数宗数比重测度法适用于短时间序列的研究,而价款加权修正宗数比重测度法适宜于较小尺度、土地供应类型趋于一致的区域研究。各供地类型的市场化权重需考虑历年供地类型的实际效果,从土地资本显化视角出发的实际-理想价款比值测度法可以更为客观、直接的反映土地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分类与分布规律、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问。土地资源研究先后经历了20世纪早期的赋税土地评价与土地类型研究阶段、20世纪中期的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阶段和20世纪后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3个阶段。直到20世纪90年代,土地资源学才逐渐发展成为资源科学研究的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目前土地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地类型与土地结构、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生产力与土地承载力、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与立法。随着土地资源基础理论研究的逐步扩展、面向国家目标的应用研究进一步强化和3S技术的广泛应用,土地资源学的研究重点逐步转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资源承载力、城镇用地和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规划与土地整理和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等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张予舒 《资源科学》1995,17(5):46-51
本文在对沿乌兰木伦河谷地带矿区复垦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复垦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及复垦设计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应以林业复垦为主,并设计出相应的复垦模式。最后进行了不同复垦模式的造林复垦投资概率比较。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usage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for Land Records Management in India. It highlights issues, such as minimal transparency, accountability, incoherent data sets with differe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pertaining to the same piece of land and delays in the current Land Records management process and how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us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process of land records maintenance and land registration in the country, and discusses various challenge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like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and Internet, privacy rules and security issues. Finally, the paper illustrates a system design us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d Titling system in the country, so that land titles are tamper-proof, and provides authentic and conclusive rights on ownership.  相似文献   

15.
土地细碎化、土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刘涛  曲福田  金晶  石晓平 《资源科学》2008,30(10):1511-1516
尽管中国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耕地数量仍不断减少,并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呈减少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选取耕地复种指数和土地综合产出率两个指标来表示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利用江苏省南京市274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土地细碎化、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导致农户复种指数的下降,并阻碍了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的提高;转出土地的农户的复种指数和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要低于没有转出土地的农户,而转入土地农户的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要高于没有转入土地的农户。因此,建议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与应用——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实现了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模拟.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包括非空间模块和空间模块两个主要模块.非空间模块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建模思想,用以模拟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需求.空间模块以多分类Logit模型为主体,用以实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需求的空间分配,输出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图.江西省2000年-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对江西省2005年的土地利用格局模拟总体精度达到77.68%,尤其是对林地的模拟精度达到86.87%.因此,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能够用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相似文献   

17.
以华北-辽南土地潜力区为案例区,研究了GIS技术支持下基于多要素空间数据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与技术,评价对象包括土地限制因子、土地限制型、土地质量等和土地适宜类。根据研究区的自然地理和土地资源系统特征,选取气候、地形、灌排水、土壤和植被等五大类10个指标为评价因子;应用基于栅格数据模型的空间分析技术在1km2尺度建立评价因子基础数据库,并将评价原则用地图代数语言加以表达,形成了“要素数据”、“原则标准”与“分析技术”相结合的、逐级递进的评价技术流程。案例区实证研究表明:评价方法与技术切实可行,高质量的基础数据、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有效的分析技术共同保证了评价过程的准确与高效;案例区的土地限制因子以土壤质地、水文与排水条件、坡度和灌溉条件为主,而土地适宜类则以宜农类、宜林牧类和宜农林牧类为主。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实施对中国土地管理影响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锐  吴宇哲 《资源科学》2010,32(4):731-736
采用文献检索与综合分析法,研究新土地利用分类实施对未来土地管理可能产生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新分类塑造下土地管理效果的建议.研究发现,新土地利用分类取消可调整地类有利于避免占优补劣,而水田类的统一设置又为占补平衡中规避质量管理目标提供了可能;设立空闲地类有利于监督制止批而未建的发生,而仅以城镇和农村来划分居住用地则不仅忽略了城乡结合部内住宅性质界定也绕开了混合用地,可能对用途界定产生不利影响;取消未利用地类,可能会有利于遏制盲目的土地开发,而依旧不设立生态用地则可能不利于生态保护的开展.为规避不利影响,土地管理可以从各地因地制宜地续分新分类、完善土地质量评价制度和建立土地开发项目的生态听证制度等三方面加以完善,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储备对我国城市土地供求与地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土地的供求原理,探讨了土地储备对我国城市土地供求与地价的影响.指出城市土地储备使土地供给失控现象得到抑制,土地储备初期土地市场供给量减少,市场需求将呈上升趋势,土地储备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地价上涨.从长期来看,土地储备垄断土地供应对地价稳定具有积极作用.为缓解土地储备初期地价上升对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土地储备机构应适当增加储备土地的供给量,以降低地价上涨的幅度.  相似文献   

20.
石竹筠 《资源科学》1993,15(4):39-46
本文从制图的基础、土地评价的基本原则、制图的依据等方面论述了土地资源制图的理论。用系统论方法划分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与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分类系统,提出土地资源评价系统与土地资源系统的结合,形成土地资源根类系统。并简述了不同比例尺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