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辉  李勇 《体育世界》2014,(12):54-55
大学阶段是人的重要成长发展阶段,大学体育教育无疑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解决学生“身体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身体和全面认识学生身体这一基础之上的。通过对“身体教育”领域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梳理出大学体育教育中的身体教育思想脉络,提出了:大学体育要充分认识到身体是人之存在的基础;大学体育教育是高校身体教育的重要组成,但非全部;大学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人的身体;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是推动高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的原动力;“兽身与人性”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内涵等观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龙狮运动的社会价值与竞技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龙狮运动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结论认为:舞龙舞狮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它既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又能锻炼人的身体和意志,起着弘扬民族精神,激励人们团结、前进、向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战乱频发,德意志机械化大生产迅猛发展,专门的身体教育成为要务,费希特的身体教育观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费希特身体教育观来源于斯宾诺莎的身心关系论和康德的身体理论。费希特身体教育观包括确定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身体为改造国民性的必然支柱、倡导体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以爱的教育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等几个方面内容。费希特身体教育观为德式体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同时也对黑格尔的身体观和马克思的身体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身体教育观存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和过度社会化等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4.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全面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1、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曹强 《体育教学》2014,(11):22-23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锻炼身体,除了健身和运动技能外,同时也注重培养智力、社交、情感方面的能力,达到发展身体、发展运动和动作、发展智力、发展社交,促进人的整体发展,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我们嘉兴市南湖区体育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近年来我们着重从课堂教学转型及校园体育活动方式转变为抓手,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积极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体。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的本原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我国体育是外来品.人类早期,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许多运用身体锻炼增进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如何把这类知识与技能向后代传授,就是身体教育问题.最初是家庭的自发活动,后来有了简单的社会组织.到18、19世纪,人类找到了一种最基本、最科学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即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成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随了教育普及和发展,这种教育成了各国提高民族身体素质的基础,形成了专门知识体系,这就是我们专称的"体育".体育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要探寻其本源和真义,也应当到西方体育中去寻觅.  相似文献   

7.
肖骁 《体育世界》2007,(6):42-44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学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和身体的层面上,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应由技术、身体的层面,向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拓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昕悦 《灌篮》2021,(2):93-93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推广,人们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才能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初中生的体育训练是初中教学中的基础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深入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有计划地安排了素质教材课训练,提高了课的教学质量,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保证基本技能,技术的掌握,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机能发展等方面,都初步显示出素质教材课训练的作用。 素质教材的安排问题,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复杂问题,也是一个科学问题。科学问题就要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身体功能训练的研究背景、现状及相关理论问题进行分析。目的:明确身体功能训练理论基础与应用基础,区分现代身体功能训练与传统体能以及力量训练的关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展望未来身体功能训练的发展。结论:身体功能训练是一项新兴的训练方法,通过实际应用得出,身体功能训练不仅对伤病的损伤与预防有一定的作用,还对提升运动能力相比于传统体能训练方法更加的全面与科学。身体功能训练的研究、普及与发展,不仅仅有利于我国运动队综合成绩的提高,也符合我国全民健身计划。  相似文献   

11.
<正>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问题,应是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核心。因为,6~18岁正是人一生中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依据身体形态发育与身体机能发展规律,科学设计与实施发展身体素质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为一生奠定牢固基础。但在目  相似文献   

12.
体育是身体的教育,所以有必要将体育与竞技区别开来,实现体育向教育的回归.人的身体需要教育,只有通过体育,人的身体才能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体育通过增强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体育也应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王钧 《网球天地》2012,(3):116-117
对于广大体育工作者来说.对体育的本质并不陌生: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我个人认为,这一概念包括两个要点.通过身体练习改造我们的躯体.此为手段;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此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体育概念与体育科学的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谊 《体育学刊》2001,(1):18-20
对体育与竞技的概念及其科学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弄清楚体育与竞技的概念以及体育科学体系的内涵,不仅有益于学术交流,而且还有助于推动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而进行的增强体质、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摔跤是一项对抗性的体育运动。其特点是两人在直接的徒手接触中进行搏斗,并以技、战术为基础,以对抗为表现形成的项目,技术性很强,对运动素质要求也很高。摔跤比赛是对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和心理的全面较量。因此,要培养优秀的摔跤运动员,就必须采用科学手段,从少年时期抓好选材,为其成材,打好基础。在少年摔跤运动员科学选材中,要全面抓好身体形态、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做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努力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还就发掘其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个有志于攀登科学高峰的青少年,如果离开了健康的身体,将无法去谈全面发展,更难以承受严格的成才训练,也难以创造美好的人生。身体是一个人立德、立业的物质基础,于是学校把体育做为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因此,体育课就能够发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功效。  相似文献   

17.
1 实验研究的目的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如何适宜地进行身体锻炼,对促进幼儿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十分重要。几年来,我园认真贯彻“纲要”,实施全国通用教材,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我们也感到“纲要”对立定跳远、跑步、掷  相似文献   

18.
从人的价值层面出发,从为实现人的价值的各个学科及各学科交叉中,确定体育学科对人的独特价值,同时在人的价值基础上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体育学科价值体系。认为:体育学科的身体价值是促进人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与演进,防止人类身体的异化;体育学科是建构人身体与心灵的桥梁,身体与心灵在体育中得以自由舒展;体育学科的外在价值是人的感性与理性在体育运动中达到高度的统一,是人感性与理性的交辉。通过界定体育学科对人内在价值和人外在价值的内涵及建构体育学科完整的价值体系,完善体育学科理论体系,促进体育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加强 《精武》2013,(35):83-83,85
在中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新课改的主要目标。而其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体育游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该方法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同时,能较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身体是一切革命的本钱,因此,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学业是相当重要的。本文重点分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影响作用,并提出应该注意的事项,为更好促进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个运动员最好在青少年时期(15—18岁)就打下力量基础。因为一个人的身体在这个期间对艰苦训练能产生最好的反应。对于青年运动员要安排和实施一个有科学根据的训练计划。这个训练计划要能促进身体的发育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