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进入近代,中国古已有之的经世思想,随着1840年后中国政局的变化,具有了与传统经世思想不同的新内容和新特征。作为这种转型思想的体现者,魏源对晚清经世思想的复兴和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魏源一生著述丰富,他的著作活动对当时有志于经世的士人影响巨大,尤其是他编写的《海国图志》不但丰富了晚清经世思想的内容,而且启迪了新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汤鹏是嘉道时期著名的经世思想家,他才华横溢,著述颇丰,在学术上提倡实学,主张通经致用,这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晚清的社会危机,使从事汉学研究的下层知识分子汪士铎也走上了“经世”的道路。他在著述中系统提出的人口理论是其经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晚婚晚育、节制生育等主张在历代鲜有其例,是人口思想的巨大进步。但其溺杀女婴,仇视农民的思想则是糟粕。  相似文献   

4.
谢肇淛是明朝闽人中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藏书家。他一生勤于著述,留下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在史料学、方志学以及史学思想颇有建树。谢肇淛的笔记类文献取材广泛,涉及面广,包含着许多翔实可靠的史料。他所编纂的方志种类繁多,方志学观点至今仍对修志有借鉴意义。此外,他的著述中所体现的史学经世思想、求真原则和夷夏观念等,对当时乃至当前的历史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晚明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同时也是一位颇具影响的史学家.他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史学著述,而且以崇尚直书实录、实证考信、变易求通、治史经世等史学思想影响着后世史书的编纂,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6.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人物群体是一群饱读诗书、熟习儒家经典的书生,他们生逢衰世、乱世,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军打仗,因而,他们经世观的主要特点就是理学经世,将理学与经世结合起来;疏于著述和理论阐发,重践行;同时他们大多出身于农家,特别关注农业,表现出一定的农本思想.  相似文献   

7.
包世臣跨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是嘉道时期经世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虽仕途不得志,但通过上书建策施政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包世臣是当时难得的通才,除了河、漕、盐、兵、农等经世之学,于诗、书等也颇有建树。晚年,包世臣整理生平著述,编为《安吴四种》。此书在晚清共有四个版本,全面记录了包世臣一生的主要活动及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魏源是19世纪中叶我国著名的学者和先进的思想家,他胸蓄千策,笔下万言,一生著述极丰,达700万字,主要有《魏源集》、《古微堂四书》、《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皇朝经世文编》、《圣武记》、《道光洋艘征抚记》、《元史新编》等。其中,最著盛名者当推《海国图志》,是一部记载各国政治、历史、地理和科技的百科全书,集中反映了他  相似文献   

9.
姚莹是嘉道年间具有经世思想的著名官员、学者。姚莹的经世思想及其实践体现在文章著述方面,坚守文道合一,关注现实问题;体现在家族的认识上,主张家族、国家命运相同,家运昌盛以国运为基础,主张从正史中建构祖先世系;重视外国信息的收集,重视国家治理与防务。  相似文献   

10.
马端临的史学有家学渊源,也曾受理学的影响,但仿效《通典》,集著述之大成,为稽古经世之用,是他编撰《文献通考》的根本目的。《文献通考》从更为开阔的历史视角总结典制因革,为经世之用提供制度模式的参照;从历史发展的总过程揭示典制因革的必然性,强调因势致用、知时适变。《文献通考》还重视从两家的衰亡总结历史教训,尤为注意从赋税徭役、职官、兵制、外交等方面分析宋制之弊,以为当世之鉴。  相似文献   

11.
汉末学界巨匠应劭,生于累世通显的官僚世家,长于东汉王朝行将崩溃的桓、灵、献时期。受中国传统史学“经世”思想的影响,应劭为挽东汉王朝大厦于将倾,报累世之恩德,极力倡导“经世致用”思想,并把这些思想贯穿于他宏富的学术著述与一生的言行中。他的这种学术思想不但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而且把中国传统史学“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也进一步地发扬光大了。  相似文献   

12.
萧一山虽然与其他学者的交流颇多,但不少交流是在冲突和不太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其基本学术思想如倡导学术经世等等,与学界主要潮流背道而驰。这些使他成为一个"孤独"的边缘学者。虽然萧一山在清史著述、清史史料、传统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并基本符合才、学、识、德的"良史"标准,但其学术生命仅有20年,恰似一颗一瞥而逝的"彗星"。  相似文献   

13.
嘉道以降,社会危机日益加重,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唤醒了部分先觉士大夫的经世意识,他们把目光投向政治,投向现实社会,欲以自己的满腹经纶来匡济天下,力挽狂澜。张琦的“经世致用”思想不仅表现在醉心于历史地理的考索中,著述兵书、医书,其诗论、词论、史论文中也纡婉蕴藉地表现出其经世之心。  相似文献   

14.
严如熤,清代官吏,嘉道年间,他坐镇南山、治理汉中,为官陕西20余年。在此期间,他在平定汉中白莲教事件与"棚民"事件过程中建立了卓著的功绩。严如熤一生著述颇丰,但今人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官吏、地主阶级经世派的身份上,对其著作的研究仅集中在少数作品上。本文试图对严如熤其人及其著作的研究情况做一梳理,对未来的研究做一展望,以期推动此项研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二十四史中的宋、辽、金三史,脱脱是挂名的“都总裁”,实际主编是元代著名史学家湖南学者欧阳玄。他为三史的撰修确定了大体方针,拟定了编修凡例,并且亲自笔削润色,统一全稿,还负责三史中全部序论赞及表奏的写作,对三史的修成贡献最大。他的其他著述,如《经世大典》、《四朝实录》、《太平经国》及《至正条格》等,亦为治元史者所必读。他特别注意史学的经世致用。在历史编撰学方面,也提出并实施了一些平易、切实的主张,可为后世龟镜。  相似文献   

16.
二十四史中的宋、辽、金三史,脱脱是挂名的“都总裁”,实际主编是元代著名史学家湖南学者欧阳玄。他为三史的撰修确定了大体方针,拟定了编修凡例,并且亲自笔削润色,统一全稿,还负责三史中全部序论赞及表奏的写作,对三史的修成贡献最大。他的其他著述,如《经世大典》、《四朝实录》、《太平经国》及《至正条格》等,亦为治元史者所必读。他持别注意史学的经世致用。在历史编撰学方面,也提出并实施了一些平易、切实的主张,可为后世龟镜。  相似文献   

17.
严如,字炳文.号乐园,湖南溆涌入。他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在其著述方面。其第一部有影响的著作是《苗防备览》,是为了对付苗民起义的。而最有影响的著作,则是《三省边防备览》,所谓“三省”,系指四川、陕西、湖北。此外,还有《三省山内风土杂识》、《汉南续修郡志》、《洋防辑要》、《屯防书》等经世著述。嘉道时期,内有川陕白莲教起义、苗民起义等,外有句Z、夷”的骚扰,乾隆时海内升平的景象成为旧事,清王朝内外都处于多事之秋。在这种情形下,为统治者安通边海著文以资鉴,便成不少文人选择的道路。严如在孩提时便有大志,…  相似文献   

18.
论张舜徽评判清学的双重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论述张舜徽评价清学流变的双重标准,剖析了学术经世与学术求真的内在价值冲突以及近代以来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困惑,并对各自的价值意义作了评说。张舜徽肯定清初、清末学术经世的特点,但对于学术经世的立场,他更愿意选择清初学人以学术作为经世的内在支撑,而对清末经世思潮中出现的以政治作为学术取舍的标准、凡不为所用便诋为无用以及借学术以影射政治、不惜牺牲学术的客观真实性不能赞同。对于乾嘉学术张舜徽表现出十分矛盾的心态,其间激荡着学术经世与学术求真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9.
王栋继承了王艮的出处思想,主张出而经世。他与王艮一样,强调讲学的重大意义,并把讲学视为圣贤经世家法,作为为士者的一种责任,作为唤醒广大群众觉悟的一种手段。王栋突破了王艮的出处思想,他认为是出是处主要看社会需要,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安危。王栋还从出而经世的角度看,强调安身、修身,为更好地出打好基础,创造条件,以期为安人、安国、安天下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明清易代,历史大变故的刺激催促着清初学风的大变化,“经世实学”学风由是而风行。顾祖禹身处变世之交,亲受亡国之痛,他以“人”为本,借军事地理的严密考证,并兼及国计民生的经济地理,旨在经世,致力于舆地实学,实践了清初的经世实学学风,于是有顾氏的传世不朽之作——《读史方舆纪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