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以重庆科技馆为例,从展品的利用和受众情况入手,以科技馆展览展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创新展览形式搭建无障碍信息渠道三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从“馆内”基于展品所展开的区域导览、全程导览、研发主题科普活动以及实施馆校课程,到“馆外”的流动科技馆巡展两个方面对展览展品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从受众情况进一步分析展品的利用程度,进而发现科技馆的受众停留在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层面,无法为“小众”群体提供便利。这里的小众指特殊群体,如有聋哑、伤残等缺陷的小部分人。最后针对这一问题,重点以聋哑人为例,提出开发如扫码手语视频、巧用AR技术获取无障碍信息等适合聋哑人的展示方式。  相似文献   

2.
科技馆是以科普展教为主要功能的科普场馆,展览展品是科技知识的载体,是引导公众通往科普知识殿堂的桥梁,没有展览展品就没有科技馆,由于展览展品的互动性、参与性从而促使观众同展览展品融为一体,体现了展览展品的亲和性和意义所在。科技馆最重要的功能是展览和教育,其中展览展品是科技馆的灵魂,教育和提升科学素质是目的。展览展品是科技馆实施展览教育的主要载体。科技馆展品的展示形式,决定了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效果。本文从科技馆展览展品本体出发,尝试对科技馆教育形式进行剖析,对科技馆教育活动与展览展品关系现状进行梳理,并对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科技馆展览如何避免众馆一面,突出个性化的命题,是近年来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科技馆盲目追求表面、外在的个性化设计存在的两方面误区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基于笔者的调研考察与项目实践,从选题创新、故事创新、结构创新、内容创新以及形式创新五个方面对科技馆个性化展览设计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展览展品作为科技馆最具标识性的符号和最核心的科学传播载体,一直是科技馆业内同行关注的重点。本文围绕展览展品创新开发的理念与原则、方法与步骤、机制与保障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合肥科技馆在这一领域的实践与探索,以期为各地科技馆提供思路,共同支撑和推动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科技馆展品创新面临着诸多困难,“馆企合作创新展品”是有效解决途径之一。但在实践中,“馆企合作创新展品”遭遇到“四大瓶颈”——展览研发与招标制度,科技馆展品研发力量,展品设计思路,馆企合作机制。合肥科技馆与合肥磐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研究与实践表明:克服前两个瓶颈是实施“馆企合作创新展品”的前提,后两个瓶颈则是“馆企合作创新展品”过程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科技馆展览设计中,主题展开式、学科分类式仍然是目前比较主流和常见的设计方法。要想突破原有这些平面的设计方法,展览设计立体化是一种思路,而借助“二元叙事结构”的手法,就是实现这种立体化的一种利器。本文以合肥市科技馆“WE展区”为例,与大家分享二元叙事结构在科技馆展览设计中的做法,旨在抛砖引玉,为科技馆展览设计做一点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7.
科技馆展览展品设计通过科学和艺术的完美融合,不断突破常规、激发想象的跨界表达,成为了现阶段中国科学文化语境中亟需研究的课题,更是科技馆展览展品研究工作的一项任务。本文从艺术创作在科技馆展览展品设计中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入手,对展览展品策划、环境艺术设计、展品造型设计三个方面来解读具体的实践方法。科技馆为了避免枯燥的教化式科学传播,其作为传播美学和艺术的载体作用将会受到广泛重视,艺术创作的融入能够切实提高展览的艺术性、原创性和生动性,赋予科普展览更多可能,也为科技馆自身发展带来更大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技馆在展示内容上往往以传播科学原理及结论为主,而忽略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深层次内涵,从而容易使展览虽然充斥着展品和知识,却难以支撑和诠释展览主题。如何挖掘展品的深层次内涵以更好地表达主题,进而提升科技馆的展教功能并深化科学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引入和展示科学史内容是一种有效途径。科学史内容将科学与人文联系起来,增强了科技馆展览的故事性、思想性和人文性,对深化展览主题和创新展示内容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展览设计流程往往是保证展览设计水平和展示教育效果的重要基础。相较于国际著名的科技博物馆,我国科技馆在设计建设或更新改造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根源于展览设计流程的不清晰。本文首先介绍美国富兰克林科技馆最新成功打造的新展厅情况,简要介绍其经历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然后重点引入并分析富兰克林科技馆的展览设计流程,最后分析其对我国科技馆的设计建设和更新改造工作有何参考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和科普事业的发展,科技馆教育活动日趋丰富和多元化,古代科技展览作为我国科技馆的特色展览,如何通过更加科学、多样的教育活动服务大众,更好地完成科技馆教育的使命,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面临的难题。通过将抛锚式教学引入到展览教育活动中,深入分析教育活动案例,对科普教育建构主义教学进行初探,为充分发挥科技馆教育活动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能源科普能力建设,继续深化科普效果,助力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科技馆策展团队结合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新型展示技术,研发“同构能源格局”常设展览。本文从展览目标确定、技术路线设计、展览框架搭建、展品内容规划、展示形式设计和布展环境设计等方面探讨在科普展览中构建叙事知识链的方法,阐述能源展览在开发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以期对同类展览研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如何改变“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形成“以观众为中心”的展览设计机制,是当前许多科技馆感到困惑、正在探索的命题。厦门科技馆在“问问大海”展览的设计过程中,调研观众所关心的海洋问题,从“观众问题”中提炼展览主题、延伸展览内容、指导展览设计,并采用“基于展品的问题制学习”来设计观众的展览参观过程及教育活动,借助问题引导观众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探索知识、科学思考,发挥展览的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13.
Science City is an outdoor exhibition,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 and created by the New York Hall of Science (NYHS). It was designed to increase public awareness of, and interest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daily life by creating a series of exhibits that people would “find” in public places in New York City. Using the streets and structures of the city to presen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veryday life in order to reach the non-museum-going public, eye-catching exhibits and signs were placed along fences, on streets and buildings and in subway stations and parks. The development and installation of museum exhibits for public urban spaces requires skills and experience that stretch beyond the expertise of a science-technology museum exhibition staff.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nd compares on- and off-site exhibitio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布展施工的安全管理已然成为科技馆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然而,国家和相关行业目前缺乏对科技馆布展施工安全管理的深度研究。本文以中国科技馆为例,探讨科技馆布展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包括布展施工安全管理规范的需求、基本原则及内容,初步思考建立科技馆现场布展施工安全管理规范的路径,以确保安全生产,营造安全有序的场所环境。  相似文献   

15.
In the year after the exhibition Science in American Life opened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objections were raised by the exhibition's chief sponsor,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d by 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These critics argued that the exhibition gave the public a negative view of science. The Institutional Studies Office was asked to conduct a study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he exhibition was affecting visitors' views of science, and, if so, in what direction. Using an entrance/exit survey design, the study determined conclusively that the visiting public entered the exhibition with a very positive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at their views were reinforced and confirmed by the experience of Science in American Life, rather than changed in either a positive or negative direction.  相似文献   

16.
“大医精诚 无问西东:中西医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作为中国科技馆2020年策划并推出的应急科普展览,是快速开发应急科普展览的一次成功尝试。本文总结和梳理了该展览在主题提炼、设计思路、形式设计、展品征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对于应急科普展览在策展机制、选题策划、展览内容和形式以及延伸传播方式等问题的思考和对策,以期为科技馆界进一步做好应急科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技馆是校外科学教育的基础阵地,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科技馆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分析科技馆科学教育的重要定位出发,指出科技馆科学教育在实现价值引领、供给侧改革以及开放体系建设上的新目标,并结合我国科技馆科学教育发展中的现存问题,从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和生态构建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8.
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科学传播已成为普及科学技术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内容。科学传播对于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引导公众支持科技,参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的科学传播正面临看公众科普需求迅速变化和传播形式不断创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对公众的影响力和效果呈下降趋势,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势必引发科学传播方式的变革。只有及时适应公众科学技术普及需求变化,加快创新科学传播方式,才能不断提高科学传播效果,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创新科学技术与普及科学技术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