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丽梅 《现代语文》2009,(8):108-109
教学设想:传统的小说教学设计更多的是从情节入手,分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但是,很多的小说在情节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分层,如果仍然按部就班地去分析,就没有多少说服力。本文是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见闻和感受来表现“爱国”主题的,并没有贯穿始终的统一事件。按照教参卜的“课前——上课——下课”的情节入于来分析,显得有些牵强。“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本文中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教师应把“教为中心”变为“学为中心”,把“师为中心”变为“生为中心”.教师应注意避免一刀切,搞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应合理使用教学媒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切不可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是否得当.教师还应处理好课堂内外的关系,切不可认为课上学会了就一劳永逸,课下就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了.对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话题很多,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孩子,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一大家子人围绕他们转,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友情、亲情,甚至漠视母爱。针对这种情况,我借助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母爱”课。  相似文献   

4.
周敏同学问:“《故乡》一课写‘我’的内容也很多,但主人公为什么不是‘我’?”辨别一篇小说的主人公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二是人物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故乡》一课成功地塑造了三个典型人物:闰土、杨二嫂、“我”。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通过“我”的见闻与感受,既写出了故乡的黑暗现实,又写出了在故乡生活的人(闰土、杨二嫂)的深刻变化。“我”热爱故乡,又对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师》2012,(7):15-23
“辩课进校园”第四站走进了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辩课”全程用时90分钟,围绕中心辩题,大家各抒己见。蔡宏圣老师“认识负数”一课,我刊将择机介绍;下面结合“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对辩课要点作简要整理,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6.
“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新教学理念的提出,使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就此我积极展开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我的课堂坚持以学生为本,变“教中心”为“学中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参与状态,变教案为学案.以有效的导促进高效的学.真正变课堂为学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构建高效课堂为契机.根据人教版《地形和地势》一节的课标要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一说对“教学过程”这个环节的设计.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从:课前准备,奠定学习基础-设疑诱思,激发学习兴趣-小小罗盘,导引学习方向-教师解析,拨开眼前迷雾-梳理盘点,铺就成功之路五个环节展开.  相似文献   

7.
马建华 《小学语文》2008,(10):53-53
前些日子,我区第二小学的周雁老师做了“人物外貌描写”的习作指导课,课中她设计的四个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沿海版初中语第四册课《丰碑》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长征故事。如果按教参资料上课,只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划分段.找主人公,概括中心,理解题目含义等,我以为这种传统的教法无法讲透“军需处长”这一人物所表现的深刻内涵,而是仅仅停留于线型的静态分析。我在进行课教学时,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此,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每,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体育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设计不能适应VisualFoxPro(简称VFP)编程教学。而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设计能够很好地克服传统教法的弊端。本文以VFP编程课为例,进行了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学设计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七课一反思”校本教研是以课例为载体,以教学实践为中心,以研究为导向的校本教研。其特性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语文的写作训练中,强调了人物记叙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问题,也即写作中的选材问题。显然,这个问题并非新鲜知识。为了避免“老调重弹”,提高作文指导课的质量,我精心设计了一堂作文指导课。上课,我将预先准备的一张画挂在黑板上,画面内容是:一位年轻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将贯彻“少教多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摒弃简单灌输知识的做法,转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去。基于此,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为童话科幻作品一类的教学提出的新的具体目标,我将该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相似文献   

14.
卫立华 《语文知识》2014,(12):76-77
最近,笔者观摩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课改观摩课,课题为《变色龙》。教者以“变”为中心,组织了与《皇帝的新装》的比较教学。在这节课里,笔者感受到三个特点鲜明的“变”。 第一“变”:教学内容的连接。在这节课里,教者在引导学生梳理《变色龙》之“变”的现象与本质之后,要求学生以“变”来审视《皇帝的新装》这个富有寓意的童话故事,寻找文中涉及“变”与“不变”的人物并挖掘他们“变”与“不变”的社会原因。这种教学将语文课程学习内容前后连接起来,起到助推学生深度阅读文本的作用,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语文学习的抓手。  相似文献   

15.
一些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如今开始当父母了。独生子女如何教育独生子女呢?首先,学会“换位思维”,这是夫妻恩爱的第一课。面对调解的长者,夫妻双方常会这样气愤地说:“凭什么总要我让他?”“在家里,我从小就是谁都不让的!”“她只要一丁点儿事不顺心就板脸不理人,发脾气回娘家。”“我再也受不了了。”发生不和谐的原因很简单,独生子女从小是整个家庭里“物质流”、“情感流”、“教育流”、“服务流”的中心人物,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倾向。父母和祖辈的爱心从来都是无代价地付出,没想到也要教会子女“付出爱”…  相似文献   

16.
2013年浦东新区教育内涵发展项目“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在我校落地。该项目将课例研究作为课堂转型的方法之一,致力于实现由“教”到“学”的重心转移,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形成基于课例研究的课堂变革的方法论,项目的推展为丰富浦东新区课堂转型的实践模式做出了贡献。我校作为项目基地学校,为践履“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过去的一年中以“儿童描述”为抓手,在课例研究中积极尝试理解儿童和发展儿童,围绕“儿童描述”开展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人类经验传授活动。教育者“教”的目的在于学习者能够“学会”,因此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时代,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注重从学员的发展、学员的学习、学员的学习效果三个方面重构教学设计,变传统教学为混合式教学,并采用Boppps模式、情境式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在线平台等多种方式,促进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本质转变,深层次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通。  相似文献   

18.
兰带娣 《成才之路》2011,(14):56-56
情境一:这是一节小学五年级的美术课。课间时,我早早进了教室,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几位学生见到我,高兴地围上来问:“老师,这节课我们画什么呀?”我说:“这节课我们接着画人物。”随后,有位学生说:“哎!又是画人。”一脸的无奈。看来前两节课的人物临摹已经让学生对这个内容有了厌倦感。  相似文献   

19.
在功利化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缺乏说服力、吸引力,大学生对“基础”课普遍存在着抵触情绪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基础”课的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如果再不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死记硬背的闭卷考试为特征的传统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既注重学习成果更注重学习过程的“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将难以走出“基础”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为此,楚雄师范学院全面实施了涉及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在内的“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这种改革可以概括为“教师讲+学生动+展示检”,它以实践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升,以互动改善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通过本次教学研修,我初步掌握了“做课例”的方法,明确了课例观察点。为将理论作用于实践,我将《百合花开》以自读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期望通过课例检测自己的研修成果和教学技艺。下面以课文《百合花开》为例,谈我的一些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