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工神经网络在隧道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隧道施工中的变形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为隧道变形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隧道开挖对建筑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以隧道下穿某9层框架结构为例,采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上覆框架结构的内力、变形及地表沉降,并与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结构变形最大的部位在隧洞的正上方;隧道开挖对梁轴力的影响较大;实测地表沉降曲线和数值模拟地表沉降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隧道开挖对建筑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地下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地层的沉降变形以及地面塌陷等现象,如何有效降低地铁隧道开挖造成的变形,是地铁隧道建设一直以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天津地铁6号线双洞单线段为例,采用MIDA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维隧道开挖地质模型,分析不同隧道截面对围岩变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双洞间距对隧道开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形断面隧道相比其他三种断面变形量相对最小,其次为拱形断面隧道,次之为三心圆断面隧道效果最差,且圆形断面隧道剪应力变化偏转情况相对幅度和偏转范围也最小,最有利于隧道施工;双洞隧道间土层变形受双洞间距的影响,双洞间距越小,围岩变形程度越大,当双洞距离大于25 m后,围岩变形程度受双洞间距的影响程度逐渐减缓.  相似文献   

4.
大变形是隧道施工中最常见的工程事故,为此,本文以公路隧道大变形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隧道大变形事故的类型、特点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岩土材料的复杂和不确定性致使传统理论在模拟和预测岩土工程问题经常显得无能为力。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有了广泛应用,例如岩土参数的优化智能识别和预测、边坡变形的长期预测、基坑开挖过程变形的实时监测和预测以及盾构隧道的变形和盾构机刀盘参数的预测和更新等。为此,本专辑收集了在该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进展和未来发展潜力,希望能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推动岩土工程的智能化发展,为实现岩土工程智能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通过摄像机、照相机、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其他图形图像采集设备采集隧道变形数据的方法,提出了多媒体变形监测数据的数学处理流程,讨论了多媒体变形监测数据的存储、查询调用、分析和管理方法.研究表明,采用现代多媒体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隧道变形监测系统,能以数字、曲线、图形和图像等方式来反映隧道的实时变形情况并随时提供预报报警信息,确保了隧道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保新建隧道对近接既有隧道的施工安全性,依托北京新机场线上跨既有地铁10号线工程,对新建隧道的加固方案进行优化研究.通过有限差分数值软件,对新建隧道上半环注浆、新建隧道下半环注浆以及新建隧道全环注浆等3种加固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新建隧道上半环注浆仅能有效降低路面及既有结构的变形;下半环注浆仅能有效控制既有隧道的结构变形;全环注浆能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及既有隧道结构的变形.研究内容可为新建隧道近接既有隧道施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在地质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将水平岩层隧道围岩破坏过程分成三个阶段,为隧道支护措施优化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滨海软土地层中盾构隧道平行上穿既有隧道为背景,通过数值仿真软件对开挖动态过程进行了精细化模拟,研究盾构隧道施工顶推力对周边地层及其内部既有隧道受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建隧道上穿施工过程中,开挖扰动对地层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距离开挖面-1.0~1.5D区域内(D为盾构隧道外径),扰动效果以新建隧道轴线为中心呈环状向外扩散,盾构顶推力从0.1MPa增至0.4MPa时,地表变形及1.0D范围内地层压力均增大20%以上;新建隧道平行上穿既有隧道过程中,既有隧道断面变形从横向鼓曲变为竖向拉伸,且整体出现上浮现象,顶推力达0.3MPa后,既有隧道拱底和拱顶隆起速度增加,以拱底为基准,顶推力自0.1MPa增加至0.4MPa时,隧道上浮量增大34.2%;施工过程中除保证常规地表变形监测外,对于近接平行上穿施工还需加强对既有隧道竖向变形的监控,必要时采取结构加固措施和施工参数综合调整办法,以降低开挖扰动对周边地层和结构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松树湾隧道位于砂粘土中,含水量大,土体的稳定性极差,施工难度较大.为此,在隧道施工期间,通过土工试验、隧道收敛和围岩内部位移的现场监测、隧道变形的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等手段,对该隧道的变形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研究成果对隧道的施工组织和支护参数的确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为此类隧道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