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班主任絮语     
要使学生尊重自己,自己还得首先尊重学生。尊重固然是一个庄严的词儿,它却是理解、互爱和高尚所激起的浪花。人品、人格、人德是“尊重”的内核,是“尊重”的基石。是的,要赢得学生的尊重,关键在于“为人师表”四个字儿。师生之情的含义较广,除了“父子之情”、“母子之情”之外,还应当有一种“兄弟之情”、“朋友之情”。“教学相长”,教与学从来不是绝对的,是互为转化的。提倡“尊师爱生”。实际上就说  相似文献   

2.
“尊重教育”是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教育的整合与升级。学校以国家课程改革的“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理念为指导,依据“尊重教育”办学理念,在新时期提出新举措、拓展新作为、开创新气象。  相似文献   

3.
“尊重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一直以来被广为提倡。尊重作为人性之需和伦理准则,是学校德育的应有之义。在当前社会道德风气滑坡、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频发、学校德育工作不利的背景下,“尊重的德育”的理念理应被关注并给予理性思考。“尊重的德育”从目标追求上看强调要把道德价值、德育地位和人的尊严高高挺起,并要从尊重道德、尊重德育和尊重学生三方面去认真践行。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必要前提。我们要求数学教师应特别尊重每一位学生,这对教育整体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从改变称呼开始,“尊重”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隐私。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参考》2009,(10):I0011-I0011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坐落在瑞安市安阳新区安阳南路。十年来,学校秉承“让教师品味精彩人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的办学宗旨,以研究实施原创性的“尊重教育”为契机,逐步形成“习惯为重”.“幸福为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四大理念和“真”、“善”、“美”、“乐”学校精神,  相似文献   

6.
群言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新华社发表评论说,“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劳动”。  相似文献   

7.
师生尊重与公民尊重不同,尊重的认知以“长”与“幼”的差异为前提,尊重的情感以“敬”与“爱”的融合为基调,尊重的行为以普遍性与条件性兼存为逻辑。然而,现实存在以科技理性为导向的尊重认知误区,以规约与顺从为表征的尊重情感流失,以评价性尊重泛化为标志的尊重行为偏离的状况。重构师生尊重的路径包括:转变科技理性主导的尊重观,形成“回应需要”的尊重认知;重塑师生互动空间,养成“敬”师“爱”生的尊重情感;把握好评价性尊重与承认性尊重的度,提升尊重行为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8.
高玉安 《辽宁教育》2005,(10):12-12
时下,“尊重学生”已成为教育界非常时尚的一句话:“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考”、“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尊重学生”被看作是转变教育观念的最核心的问题。然而,我们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了吗?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许多地方,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远远没有落实。一些教师随意训斥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依然很严重;在学校的管理中,不尊重学生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9.
在王向远教授批评“译介学”的系列论著中,可以通过理论评价的三个原则,即尊重理论的“不可通约性”、尊重理论提出者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尊重理论提出者对其理论目标的定位和尊重理论提出者的所处时代要素,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评价理论的价值,发现其批评“译介学”时存在的专断化界定“正统翻译学”、从而将“译介学”排除在翻译学范畴之外,...  相似文献   

10.
尊重儿童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在实践中教育者也正在努力实现对儿童的尊重。然而,何为尊重儿童?如何正确理解对儿童的尊重而不失之偏颇呢? “尊重”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重视并认真对待”,成人在使用此词时也基本沿用此义。例如“相互尊重”、“尊重你的意见”、“尊重你的选择”等等。由此可见,尊重儿童应该是对儿童心理表现、儿童的任何行为都重视并给予认真的对待。  相似文献   

11.
从2005年到2014年,联合国将在全世界推广“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什么是“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内容就是四个“尊重”:尊重他人——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尊重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星球上的资源。尊重是人与人彼此之间的一种修养。  相似文献   

12.
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理念”,处理好两对关系,即“学生体验”和“教师引导”的关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的关系。使“体验”不流于形式,不走向极端,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  相似文献   

13.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时代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和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 ,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带有指向性的整体教育观 ,涵盖着多层面的内涵。在决策层面 ,它既意味着要尊重教育规律 ,同时意味着要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 ;对于教育对象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 ;在师生关系上 ,主张互相尊重。“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具有多重的价值意义。第一是高扬“以人为本”为价值理想 ,第二是确认教育的自由价值观。倡导“尊重的教育”理念是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需要”日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只有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才能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15.
尊重--鉴别两种道德教育的核心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长期推行一种重在“教道德”,热衷灌输,轻视甚至反对“学道德”的道德教育。实施重在“学道德”的道德教育,关键是要把尊重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尊重包括自我尊重和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尊重。尊重是道德需要的核心,尊重是道德学习的基础,自尊是自我调节系统的动力。尊重基础上的道德教育特点是:确信道德潜能,发现道德需要;保护道德潜能,培养道德需要;发展道德潜能,引导道德学习。  相似文献   

16.
尊重的教育是当代发达国家的主流教育思想。尊重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通过对“尊重的教育”与“尊重的德育”意蕴的阐述可知,所谓“尊重的德育”就是把“尊重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整个德育过程中。所以,以尊重的教育理念为视角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晓红 《江苏教育》2022,(63):40-41
“尊重与成全”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班主任要始终坚信,由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建构的班级同样是独一无二的。在班级建设中,班级文化是“尊重与成全”达成的基础,班级活动是“尊重与成全”达成的载体,和谐建构是“尊重与成全”达成的愿景,儿童在“体验、反省、觉醒”中实现自我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和谐校园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基础上,人际环境是其重要表征,而师生关系和干群关系是学校人际环境的核心内容。一、师生关系:尊重、服务、关怀尊重:尊重学生,教师角色意识才会发生巨大变化,从“为人尊者”的“师者”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公民,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保持民主、平易、谦虚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保护学生的权利和身心健康。我校一直提倡“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碰到所谓“桀骜不训”、“屡教不改”的学生,不武断地横加训斥,一斥了之,而是以心察之,以情动之,以理服之;学生的合理要求,教师充分尊重、理解;“授业解惑”中学…  相似文献   

19.
在2002年举行的全国基础道德教育学术研讨观摩会上,300多名代表着重研讨了“尊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研究选择“尊重”作为切入点进行基础道德研究,归纳出“尊重”教育的五个维度,即尊重自己(强调自立)、尊重他人(强调平等)、尊重社会(强调规则)、尊重自然(强调和谐)、尊重知识(强调探索)。提炼出“尊重”教育的方法:以自尊教育为起点;从情入手,以情感人,道德情感为中介沟通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创设环境,促进发展;不用固定的模式评价学生,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等。“尊重”教育研究与实践把学校德…  相似文献   

20.
自进行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尊重教育”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教师和家长曲解了“尊重教育”的涵义,被“尊重”遮住了双眼.在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些貌似尊重实则“伪尊重”的做法。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透过种种“伪尊重”现象去重新认清“尊重教育”的真面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