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必须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求、去动手实践、去总结规律,对优化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放教学目标   每学习一个新内容,教师可巧设导入,进行思维启迪,让学生自己说出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师板书课题时问:“看到课题时,你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捕捉有价值的问题,整理成学习目标展现在…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答问。怎样处理好课堂学生的答问 ,以激励学生的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应该是每位教师乐于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一、要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之后 ,教师不能仅用“对了”、“错了”予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而应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等问题激励学生思维 ,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 ,教师既可以了解到学生思维的优劣 ,又能让学生从反省中自我调控 ,矫正思维的偏差 ,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如在学习“倒数”时 ,为了引导学生探求带…  相似文献   

3.
施学清 《陕西教育》2006,(12):30-30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教材等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充当教学的“主角”。  相似文献   

4.
一、不要谈“讲”色变现在,你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各实验区和实验校组织的观摩课、研讨课、展示课活动中,不少教师都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请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的—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师的任务在于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所以,教师并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要地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5.
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主动学习原则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大力推行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学习材料,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四多”。一、多观察只要学生能观察的事物,尽量让学生去观察。观察是思维的窗户,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开端。教师应尽量多设计一些具体事例,指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分析、去发现,从而获取知识。例如,教“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让学生用空心圆锥体装满沙倒入空心圆柱体中,看几次能装满,结果大多数学生三次正好装满,于…  相似文献   

6.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1.对学生以表扬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课,教师就要明确告诉学生:“我喜欢你们,愿意成为你们的良师益友。”因为老师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和微笑,热情洋溢的鼓励,赞扬的话语在课堂上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课堂上,对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称赞一句:“你说得真好!”对以往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称赞一句:“你今天真棒!”对回答问题不够完整的学生鼓励一句:“只要你认真想一想,相信你能回答的更好!”对差生也要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如:我班有一男学生,自从上初中以来就与社会上的人有了来往,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无所不  相似文献   

7.
酸──这是指教师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思维困惑只是“启而不发”,让学生的思维意识在自己头脑中发“酵”发“酸”,再让其意识自我形成,自我渲泄,最后达到一种“欲说还休”的境界。例如,在《小摄影师》一文中这样写道:“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课文中产生了悬念:小男孩还会采访高尔基吗?这是每位同学都油然而生的问题,而且答案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及时点拨:“如果你就是这个小摄影师,你会怎么办?来还是不来?什么时候来?”这一点拨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到这篇颇具悬念和韵味的课文中,学生自发地去读书、…  相似文献   

8.
现在,在语文课上,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请说说你的感受。”由于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所以学生乐于说出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与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有个性地学习语文了,教师不再追求答案的惟一了。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教育最终要体现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达到由“学会”到“会学”的目的。这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认识活动能否完成,要以学生认识成效为依据。这就要求“教”必须落实到“学”上,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学习的自主权和目的性,使学生主动地探索性地从事学习,也就是所谓的自主学习。对小学生而言,就要在教师的有效指点下,形成他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实践创造途径,并进一步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对教师而言,应充当好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下面就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有教师说:“提问像把火,有了这把火就能把学生的思维烧得沸腾起来。”因而可以说一堂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巧设妙问,激活学生思维,诱导学生一步步“质疑——析疑——释疑”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它驾驭着瞬息万变的学情,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教师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展示。巧妙提问,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首先要注意,问题的语言表达应简洁明了,尽量使用学生所学过的词汇和语言形式;其次提出的问题要有学习价值,能激发思维,对该问题的回答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学习;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怎样才能充分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的体会是:教师要转变课堂中“当家作主”的主宰地位的君主作风,充分让学生“做主”,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1整  相似文献   

12.
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得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耐,凸细致地琉导.增强学生的信,厶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对待这样的学生,认真分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去“偏爱他们”。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精心创设条件.让学生们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情感。他们在过去数学中受到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克服“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的倾向.树立起“要教就要使学生掌握”的观点.纠正过去“教得好不好不是教师的责任.至于学得好不好是学生的责任”的观点.多从自己教学方面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去影响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一、提问要让师生形成自然、流畅的交流课堂上的提问不是追问 ,也不是审问 ,它只是一种师生在课堂上交流的方式。审问式、逼问式的提问只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 ,所以教师要尽量温和地、鼓励地向学生提问 ,尽量用一种平等的交流态势向学生提问 ,尽量用自然、流畅的言词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是学习的主人 ,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进入角色。比如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 ,我们可以抓住题目提问 ,“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 ?那个地方有什么 ?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这样的提问 ,自然流畅 ,一层进一…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教师特别喜欢自己当“导演”,让一部分思维敏捷、成绩优秀的学生充当“演员”,按照教师的意愿和教案编排程序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演出”,让一小部分“学困生”充当“观众”,专门回答一些“对不对”、“是不是”和“好不好”之类的问题,以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这些教师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发言积极,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不错。可是,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5.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只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他燃烧。“学生应该是发光的灯,而不是存储燃料的瓶。”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要让知识成为学生独立思考的果实。于是在课堂中,我常常把思考的时间充分留给他们,让他们去思考、探究、交流,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下面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片段:师:(出示57+28)这道题,用口算方法怎样算?你有什么好方法?和同桌同学说一说。(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交谈、激烈的讨论声,不一会儿,许多学生…  相似文献   

16.
苏渊 《云南教育》2004,(25):22-23
近年来,尊重学生,把个体生命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语文教学中,“感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你会发现:“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但这种感悟不是回到“自读自悟”的老路上,而是需要教师思考怎样提高学生感悟效率的方法。因此,语文感悟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语文学习中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感知经验,激发自己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鉴赏是最容易让学 生“害怕”的一道题目。因为学生的学习积累往往不够充分,对 于诗歌本身的相关细节考量也不够充分’在应对诗歌鉴赏过程 中往往选择“套用”的方式进行应对,这显然不能够满足现有的 “素质化”高中语文的教学、考试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 程中应当转变传统的思维教学模式,注重方法的应用,提高学 生学习语文诗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度,深入的体 会诗人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本 文在此主要分析了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出现的一些技巧以 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以作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8.
谢雅斌 《广西教育》2004,(3A):33-34
小学数学学习是小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思维和各种能力的活动。华东师大著名教授孔企平曾说过:“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学生学会什么,而是创设良好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学到知识,获得发展。”为此,教师应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机地整合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使学生能轻松地学习,积极地思考,从各方面发展他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欣  杨芳  赵诩 《教育艺术》2010,(1):75-75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器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索.把学生原有的学习时间,充分还给学生。以便给学生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研讨中学知识。真正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如果数学教学离开了问题,就相当于人失去心脏,没有了生命。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旧的教学模式影响之下,教师充当了“讲解员”角色,学生就如“听众”,学生根本没有提问的机会。学生的问题思维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学生学会提问,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