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莱州湾是渤海的三大海湾之一。从古至今,莱州湾的鲐鱼资源变动就十分明显,显著特征是时有时无。其主要原因为鲐鱼不适宜在浑浊的海水里生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了黄河泥沙含量的提高,而黄河注入到渤海中则影响了莱州湾海水的透明度。近几十年来,莱州湾还受到了沿岸的工业污染和地上河流的陆源污染,这使得莱州湾的海洋环境更加恶化。现如今,多种因素交织导致鲐鱼基本上在莱州湾消失了。  相似文献   

2.
通过鱼类资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动情况研究环境历史已成为当下的一项重要课题.而要研究历史时期鱼类资源的情况,首先需要厘清鱼类的名称.本文拟就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鮸鱼在古籍中的名称记载情况进行辨析.鮸鱼并非石首鱼,鮸鱼与鳘鱼是指同一种鱼.鮸鱼名称辨析对工具书的编纂有借鉴意义,并为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6,(2):23-26
达活泉曾是邢台百泉之首,然在20世纪80年代干涸,至今不再复现。历代古籍中对达活泉记载也相对零散。通过对古籍中相关记载的梳理及其现存的石碑来复原历史时期的达活泉及其特征,主要探讨了达活泉之名的来源及其地理位置,干涸、复出变化和水资源的利用方式等内容,这对认识水与古代城市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8,(11)
高等教育位于学制结构金字塔的尖端,它的产生时间晚于一般学校教育,而且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据古籍记载,中国在公元前2700年前就有了"大学"之称。虞夏商时期的上庠、东序、右学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具备高等教育的一些属性,应该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5.
YOYO 《八小时以外》2012,(10):56-57
周末有时间,除了爱去妈家猫着,还喜欢逛菜市场,人声鼎沸的,摩肩接踵的,五颜六色的,我得戴上眼镜把这些都搂进我的眼珠里。所有的鱼贩毫无例外地自信心满满地告诉你,他的鱼儿有多新鲜。遇到像潮水一样泛滥、价格像韭菜一样的鲐鲅鱼,真是喜欢那明艳新鲜的身体上的花纹,于是买了一堆,慢慢吃吧。选购鲐鲅鱼时,要仔细观察鱼的新鲜度,如果发现鱼眼鱼肉变红、色泽不新鲜、鱼体无弹性时,则不要购买。  相似文献   

6.
雍正时期"遵义入黔"的情况,诸古籍皆有记载,然多从经济、地理等方面加以说明,很少从民族政治方面加以考释.本文拟立足于雍正时期的历史背景,贵州的民族状况,时"遵义入黔"的原因做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三家台蒙古族村的部氏族人拥有乾隆时期与民国初期的古籍《部氏族谱》。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释读《部氏族谱》蕴含的"历史心性"与英雄祖先叙事,可以深度辨析《部氏族谱》得以产生和传承的社会情境,亦为当下民间古籍文献的整体性研究提供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商丘”这个地名,历史攸久。纵观史书记载及古老传说,许多地方都提到它。《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和一九八四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尚景熙同志的《河南地名漫录》一书中都认为上古传说中的商丘是现在商丘县的前身。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根据《水经注》、《嘉靖开州志》、《艺文类聚》等书对此问题的记载,我认为上古地名商丘是指今天的濮阳。  相似文献   

9.
作为历史文化大省和古籍大省,陕西遗存的古籍资源,记载着中华民族前行的执着脚步,也凝结着前人思考感悟的精华;既是体现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又是我们进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本文以西北大学图书馆存藏的珍贵古籍为例,从研究其文学价值入手,深入探讨了陕西典藏古籍所蕴含的价值。这对于提升陕西的文化品位,建设西部文化强省,发展地方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歙县许氏宗族为元明清时期的徽州名族,其谱系丰富,不乏名人为之作谱,如欧阳修、王安石、罗愿、程敏政等;他们对歙县许氏宗族一些重要人物的记载上有明显差异,也存在疏漏与错误。为此,对许氏宗族一些人物记载的问题考证,接近或复原历史。  相似文献   

11.
笔记、历史笔记与史料笔记,是三个不同的学术概念。“笔记”一词,最早见于南梁;“史料笔记”一词,是在近代以来的历史研究活动中出现的;而“历史笔记”一词,则见于近年一些学者的表述。不过,对这三个概念及内涵一直没有比较一致的认同。所以,对它们的科学厘定,于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笔记的文献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梳理了不同时期“凌犯”的定义及标准的差异,认为随着观测及推算精度的提高,凌犯的标准开始不断细化。在回回历法之前,中国传统历法无法预报凌犯,所以凌犯主要依据实际观测。因星占上的迫切需求,使得古代天象记录中存有数量庞大的凌犯观测记录。随着回回历法被用于凌犯推算,外来的新知识得以与旧有的中国传统星占相结合,成为重要的占验手段。明清之际,凌犯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仅次于日月食的重要天象,还被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检验历法疏密。与此同时,随着西方天文学知识的传入,人们对凌犯认识和理解不断地深入,开始逐步质疑其在星占中的地位,新的天文知识也对旧的星占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古代日本歌垣的原型样式问题一直未得以解决。通过借助中日两国的歌垣(对歌)文献,和贵州省苗族的“坐花场”习俗的调查资料等,对思考古代日本歌垣的形式问题带来很多新启发。古汉语中以“墙”表示人多的用法,对“歌垣”一词的创造有重要影响;而通过参考苗族“坐花场”事例可以推测出,古代日本歌垣的“垣”有可能表示实际的语义,“垣”是“歌”的“场”所,于“垣”中而“歌”,故名“歌垣”。而这也应该是古代日本歌垣的原型样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西哲学的分野不在其是持“天人合一”的观念还是持“主客二分”的立场,而在其“天人”观和“主客”观各有其特征和内涵的侧重。通过对先秦和古希腊哲学的分析,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先秦和古希腊哲学都有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而且可以说都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天人”观主要是从性情的角度来讨论的,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行为实践问题,主要是道德论意义上的,而后者的“天人”观则主要是从理性形式的层面来讨论的,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认识问题,主要是认识论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5.
宋明理学作为儒家文化的变体,经历了大约400年的反复变革和重建,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观念给后世留下了“宋代女性地位低下”的刻板印象。但结合史料发现,宋代女性相较后世拥有更大的婚姻自主权和财产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宋代理学思想发展与实际生活的背离。  相似文献   

16.
藏语支的判断词“是”为r或j声母,与中古汉语的喻母四等字一致,而且从其语音对应和句法关系上看与古汉语“也”存在同源关系。句法的“同构”则与古藏缅语与古汉语的接触有关,而同源和接触关系的确定都建立在一定的历史层次之上,以古藏缅语与古汉语的分化为界限。  相似文献   

17.
先秦有蜡祭之礼,向来受研究者关注。从古代典籍记载看,“蜡祭”之“蜡”,本作“腊”,共有三训。但是从目前研究看,大多遵从其中的一说或者三者并存之。从训诂学角度去考证这三训的具体内涵及相互关系。蜡祭之“蜡”,本训为蝇蛆,而跟用作祭祀之名的蜡祭本无关系。腊蜡二字相互假借,不能仅仅以文字演变为由而轻易下结论,而是自有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法律思想研究传统中,自古希腊时代起,就存在着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不同的"法律数学思想"传统。近年来,这种以数学理性思维和数学工具为方法论的法律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但由于长期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着的研究思想和方法的鸿沟,理论界对于这种"法律数学思想"研究还有很大的质疑声,认为这种研究方法背离了法律价值判断的基本属性。从本质上看,这种质疑观点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间争论在法律数学思想研究上的具体体现。所以,如何实现"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辩证统一,是开展法律数学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虽有“移情”一词出现,但并没有移情理论的存在,原因有三:1、移情说产生于西方特定的历史化语境,主客体同一只是其内涵的一个层面,且与中国古代美学中“心物交融”说的内涵指向不一样,实现途径也不相同,前指向自我,体现出主观中华民族主义的旨趣,后指向物我消融、情景两忘的审美至境;前得之于“投射”,后得这于“神会”,因而不能单从物我同一的角度总结出中国的移情理论,2、作为言志寄托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思维方法的“比兴”与西方的“移情”有些许相似之处,但并非真正相对应的概念。3、中国古代强调艺作品审美效果的“移情”、“移人”与西方移情说之“移情”内涵亦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