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RuO2-TiO2-SnO2/Ti氧化物涂层,探究不同涂覆层数对涂层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对涂层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和强化电解寿命等对阳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涂层样品主要由RuO2、TiO2、SnO2金红石相固溶体相组成。不同涂覆层数阳极的电化学性能不一样,涂覆层数为12的样品涂层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在酯化催化剂(H2SO4)作用下.异丁醇在Pb-PbO2阳极上电解氧化直接合成异丁酸异丁酯.考察了电极、温度、通电量及异丁醇浓度对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无水乙醇、纯水以及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作提取剂,采用微波加热的方式,对茶叶中的茶多酚进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操作条件下,以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作提取剂时提取率最高,以无水乙醇作提取剂时提取率最低;采用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进行提取时,以(NH4)2SO4作析相盐,使之形成双水相体系,此时提取率比未使用析相盐时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Fe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线性扫描和Tafel曲线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合金相组成、表面形貌及电化学析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镀液pH值对NiFe合金相组成、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析氢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当镀液pH值为6.19时,NiFe合金为纳米自组装的花状多孔结构,其电化学析氢性能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陶瓷薄膜技术及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氧离子传导YSZ(Y2O3稳定的ZrO2)电解膜与电极催化剂,构建了膜电极组装(MEA)及结构为H2S、(复合MoS2阳极)/YSZ传导膜/(复合NiO阴极)、空气燃料电池系统;通过在MoS2中掺杂NiS、电解质、Ag粉和淀粉制备了双金属复合MoS2阳极催化剂,在NiO中添加电解质、Ag粉和淀粉制备了复合NiO阴极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操作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几种不同电极催化剂的性能,研究了H2S/air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H2S环境中,复合MoS2阳极催化剂比MoS2和Pt具有更好的性能,复合Nio阴极Pt阴极的极化小;在电极催化剂中加入Ag可显著提高电极的导电性.添加电解质和淀粉可以提高电极的离子传导性和多孔性:操作温度增加.传导膜的电传导率和电化学反应速率增加,电池的输出电流与功率密度增加,电化学性能变好。电池连续运行1~4d几乎不降级。在850℃和101.13kPa时.燃料电池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155mW·cm^-2,对应的电流密度为240mA·cm^-2。  相似文献   

6.
在一定的电解装置内研究可溶阳极(铁阳极)电解法处理漂染废水技术,探究废水的电流强度、pH值和电解时间对废水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可溶阳极(铁阳极)法处理漂染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电解时间为20min时,电流强度为300~400mA.进水pH值5,5~6,处理后CODcr去除率达61.4%。  相似文献   

7.
电极的强化测试与析氯寿命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析氯类电极已被广泛用于电解工业,许多文献对其强化测试与寿命的表征方法做了研究.文章综合分析了相关文献,总结比较了国内外对电极的强化寿命的测试方法,分析了影响寿命数据的主要因素,并通过电极的试验研究和数据处理,提出了对析氯类氧化物阳极的强化测试与析氯寿命表征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包渗法在钼表面原位制备了(Mo,W)Si2-Si3N4复合涂层,考察了其在大气中于500℃和600℃等温循环的氧化性能,利用XRD和SEM等研究了其组织形貌.结果表明:(Mo,W) Si2-Si3N4涂层具有良好的低温抗氧化性,其在空气中500℃和600℃氧化480 h的氧化速率分别为0.0145 g/(m2·h)和0.0191g/ (m2·h),归因于涂层氧化表面形成了致密的SiO2膜.  相似文献   

9.
传统氯碱工业采用的是立式隔膜电解槽,隔膜用石棉绒制成,它将电解槽隔成阳极室和阴极室,隔膜能阻止气体分子通过,但不能阻止水分子和离子通过.原料食盐水经过精制(除去Ca^2+、Mg^2+、SO4^2-;等离子)后注入阳极室,通过隔膜室进入阴极室.Cl2从阳极室放出,H2从阴极室放出,含有NaOH和NaCl(未电解完的食盐)从阴极室流出,加热蒸发溶液,可得NaOH溶液,进一步精制能得固态NaOH,提供工业使用.这就是生产的大致过程.  相似文献   

10.
运用热解涂层法制备了掺杂Mo和Bi元素的Ti/Sb—IrO2电极,以该电极为阳极,纯钛板为阴极,以NaCl为支持电解质,电催化氧化降解甲基橙模拟废水,甲基橙模拟废水的脱色率为92.76%,COD去除率为30.44%,说明掺杂Mo和Bi较好地提高了电极的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作为镍氢电池负极活性物质,储氢合金是影响电极电化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对储氢合金进行表面处理可有效提高镍氢电池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储氢合金表面进行镍磷合金修饰处理,通过扫描电镜(SEM)及EDX能谱对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分析,测定了处理前后镍氢电池在1.5C和2C下的大电流放电性能,通过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曲线对处理后电极进行了评价。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电化学修饰镍磷合金,储氢合金电极的大电流放电性能有所提高,电化学阻抗减小,循环寿命增长,有效提高了镍氢电池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NH4VO3为原料,(NH4)2S2O8为浸渍液,添加少量稀土Ce^4+,用沉淀-浸渍法制备出新型S2O8^2-/V2O5-Ce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以合成乙酸苄酯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超强酸的催化活性。研究发现,当加入CeO2量为催化剂总量的1.0%,焙烧温度为500℃,浸渍液浓度为1.5mol/L,焙烧时间为3h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铱钴涂层钛阳极的组织结构与析氧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热分解法在制备了不同摩尔配比的IrCo氧化物涂层,并通过XRD分析了涂层的组织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析氧电位及强化寿命测试研究了 Ti 基 IrCo 涂层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o组元的添加可以明显细化活性组元 IrO2 的晶粒,有效降低涂层的析氧电位,当 w(Co)=30%铱钴涂层比纯铱涂层的强化寿命提高了40%.  相似文献   

14.
将SO4^2-/TiO2-HZSM-5负载镧制备了新型催化剂SO4^2-/La2O3-TiO2-HZSM-5,以对羟基苯甲酸和丙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浸渍浓度为0.07 mol/L,经110℃烘干后于500℃焙烧3h所得催化剂活性最好。对影响酯化反应的因素进行考察,最佳实验条件为n(醇)∶n(酸)=5∶1,反应时间4h,催化剂用量3.0%(总物料),酯化率可达96.0%。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和再生能力,适宜合成对羟基苯甲酸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相合成出1,2-二苯基-2-苯胺基乙烯醇,通过IR,H1-NMR表征其结构,进一步合成其5种金属配合物(M=Cu^2+,Mn^2+,N i^2+,Zn^2+,Co^2+).大肠杆菌的生物活性实验表明: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比配体强.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低温镀铁工艺镀层的耐磨损耐腐蚀性能,提高镀层表面硬度,以GKDM系列高频脉冲电镀电源为实验复合电沉积工艺电源并配合超声.机械搅拌制备纳米Fe-ZrO2镀层。研究了高频脉冲电源参数:峰值电流导通(TON)、关闭(TOFF)时间;一组正脉冲(TF)负脉冲(TR)的工作时间对镀层表面纳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KDM系列高频脉冲电源TON=20×0.1ms,TOFF=80×0.1ms时,纳米沉积分布均匀致密,质量分数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NaClO和IPA体系对单晶硅各向异性腐蚀制备绒面。通过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和扫描电镜对硅绒面的反射率、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NaClO为10%(质量分数,下同), IPA为5%,腐蚀温度为80℃,腐蚀时间为15 min时,能够得到均匀单晶硅绒面,硅片平均反射率达15%左右;与传统的NaOH/IPA腐蚀体系相比,该工艺制得的单晶硅绒面结构反射率低,有利于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用于Ni-P/Al2O3化学复合镀液的Al2O3悬浮液分散剂.将140 nm的α-Al2O3干粉与表面活性剂溶液混合,采用高速机械搅拌和超声波分散Al2O3悬浮液.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浮液吸光度,用PdCl2测试镀液稳定性;通过孔隙率试验和结合力试验测试化学复合镀层性能,用SEM和EDS测试镀层形貌和化学成分.试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对Al2O3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有较好的协同效果,适宜的复配分散剂组成为:20 mg/L十二烷基硫酸钠,150 mg/L Tween-80,80 mg/L聚乙二醇.用其配置2 g/L纳米Al2O3悬浮液,静置24 h后吸光度为1.595.该悬浮液配置的镀液稳定性试验时间为165 s,镀速为16.5μm/h.复合镀层中Al2O3粒子呈弥散状分布,Al2O3含量为0.77%.镀层光亮、致密.孔隙率为0.06个/cm2.结合力符合GB/T13913-92标准.该复配分散剂适应于Ni-P/Al2O3化学复合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