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计算流体力学原理和方法,以SIMPLE算法为基础,对分离器内部两相流速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管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内流体流动的速度分布。计算结果、理论分析及实验现象相吻合,证明了模型和计算的正确性,在两相模拟中,模拟出了分离器下方速度反向区与理论分析相一致。把切向速度作为径向位置的线性函数、旋流强度作为分离器截面位置的函数是可行的。这对评价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和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管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速度分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计算流体力学原理和方法,以SIMPLE算法为基础,对分离器内部两相流速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管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内流体流动的速度分布。计算结果、理论分析及实验现象相吻合,证明了模型和计算的正确性,在两相模拟中,模拟出了分离器下方速度反向区与理论分析相一致。把切向速度作为径向位置的线性函数、旋流强度作为分离器截面位置的函数是可行的。这对评价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和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相平衡理论是选择分离方法、设计分离装置以及实现最佳操作的理论基础.在化工分离提纯时,相平衡原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单组分系统可采用超临界萃取方式,对二组分液态完全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可采用蒸馏和精馏的方法,对二组分液态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可采用蒸汽蒸馏的方式,对二组分固态完全互溶系统可采用区域熔炼法.  相似文献   

4.
预防溢流井喷及井喷失控切实有效的措施是进行溢流早期监测和及时采用压井措施。模拟实验装置包括井筒模拟系统、钻井液循环系统、水合物生成分解系统、多普勒信号监测系统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其中信号监测系统是基于多普勒超声波原理,在隔水管外对含气率进行非接触式早期监测,从而确定多普勒信号与含气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该装置可以实现水合物的生成监测、分解监测及分解气的早期监测,从而实现深水水合物藏钻井的溢流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5.
针对采用常规 PID 控制方案来减少或消除被控量的偏差,在梗丝分离系统中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很难满足工艺提出的要求。从而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 PID 的控制方案应用于梗丝分离系统,实际应用显示,梗丝分离效果良好,分离成功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8,(2):53-60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增液承气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提取液中梓醇、毛蕊花糖苷含量为指标,采用L_9(3~4)正交设计安排实验,考察提取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A_1B_3C_2D_3,即以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20,回流时间90min,提取3次.结论:优化工艺设计合理、结果稳定,可为增液承气口服液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泉州湾滩涂近年来经常发生虾的大规模爆发性疾病,而气单胞菌属是水产养殖动物的主要细菌性病原菌.利用气单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RYAN从多发病的旧虾池分离到1株细菌,该细菌经形态、染色、生长特性的观察及一些生化特性的鉴定,初步确定其属于气单胞菌属.经人工注射海鳗感染试验,证实其毒力远高于对照嗜水性气单胞菌株,该菌可能是该区罗氏沼虾的疫情爆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螺旋式固液分离设备的分类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  孙世钢 《大连大学学报》2004,25(4):41-45,48
新型机电一体化螺旋式固液分离系列设备由于其特点和功能目前应用广泛,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环保水处理固液分离设备的发展方向和更新换代产品.本文根据新型螺旋式固液分离设备各单机的不同功能进行了分类,并分别阐述了各设备在不同行业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气体传感器实验中待测物质从液态到气态转换过程中存在的损耗与污染,以及实验中温度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液气转换功能的传感器恒温实验系统的设计方案。该实验系统由密封气室、液气转换模块、恒温模块及控制电路模块组成。密封气室及液气转换模块实现了在密闭环境内待测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转换,恒温模块和控制电路模块确保了目标温度的相对稳定。以具有液气转换功能的MQ3酒精传感器恒温实验系统的实现为例,对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预热蒸发片后5s内实现了酒精从液态到气态的转换;在加热与制冷实验中密封气室的温度与预设温度的误差绝对值小于0.5℃;MQ3酒精传感器灵敏度为4.962 3V/(mg·mL-1),且24h内相对变化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10.
钻井作业必须按钻井工艺过程的需要对钻井动力设备的各个部分进行灵活、可靠的控制。气控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式,它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钻井动力设备的整个气控系统我们概括地称之为气路,它的重要性和人的神经系统一样,它的存在和可靠性是钻井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一、气路的组成:  相似文献   

11.
摸拟倍克图解法求气相吸收总传质单元数过程,在UC-DOS的支持下,应用QBASIC语言编写了计算机程序,采用全中文人机对话的形式,键盘输入有关数据,在确定的气液平衡关系下,通过计算获得最大吸收液浓度,最小液气比,及出塔吸收液的浓度和气相吸收总传质单元数。最后在高分辨率下绘出表示传质单元数目的梯级图。  相似文献   

12.
石油钻井就是利用钻机设备及破岩工具破碎地层形成井筒的工艺过程,目的是进行地质评价、发现油气藏、开发油气藏。在此过程中,为了确保井壁的稳定、井下的安全,需对钻井液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处理钻井液时,加入粉末状的处理剂,产生钻井液处理剂粉尘;钻井设备设施在维修过程中,金属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机械设备的运转,由于机械部件的高速撞击,产生高分贝的噪音。粉尘和噪音均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进行伤害,长期从事此种环境作业人员的身体将引起不良影响,如不采取积极可靠的预防措施,将严重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笔者通过对石油钻井职业危害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钻井过程中的井底压力,确保钻井安全,以气液两相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无隔水管海底泵举升(riserless mud recovery, RMR)系统在气侵工况下的井底压力计算模型。提出了3种流量调节方法,对流量调节后的井底压力变化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结果表明:调节循环流量为30、40、50 L/s时,15 min时刻井底压力下降幅度分别为0.62、1.37、1.70 MPa;调节海底泵出口流量至17、20、23 L/s时,地层压力分别在10、11、14 min时刻得到平衡;增大钻井泵出口流量至32 L/s,调节海底泵出口流量为26、27 L/s时,地层压力分别在13.1、14.0 min时刻得到平衡。通过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循环流量和海底泵出口流量与井底压力之间的关系方程,并形成了RMR系统在气侵工况下控制井底压力时的流量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4.
提出塔内荷电水雾脱硫塔外固硫的新型湿法脱硫工艺,重点对荷电水雾的脱硫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荷电电压与液/气比均有利于增加脱硫效率,但仅采用水雾作为吸收剂,总的吸收效率相对较低;液/气比低时增加荷电电压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液/气比增加,荷电电压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有所增强;水雾荷电后能够提高SO2溶解速率,提高SO2吸收率,有利于降低湿法脱硫初期投资及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5.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研究方法,对氨气(尿素醇解法合成碳酸乙烯酯工艺的副产物)在磷酸中化学吸收的气液两相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计算采用了多重参考系(MRF)模型和流体体积函数(VOF)多相流模型,通过建立气泡流动的准三维流场和加载传质及非均相反应UDF程序来进行.结果表明,在强烈机械搅拌下进行鼓泡吸收时,N...  相似文献   

16.
起伏管道在充水排气过程中极易出现气塞现象,针对目前气塞形成及演变特性研究缺乏、气液两相耦合流动机理不明确等问题,设计并建造了一套可大范围调节管路倾角范围(0°~30°)的含气塞管道充水排气模拟试验环路系统,包括供水系统、测试管路系统、倾角调节系统、排水系统、摄像系统和数采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用于研究起伏管道充水排气过程中管内气塞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气液两相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17.
气液两相流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进原有气液两相流实验装置,研制了一套基于PC机的,由于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A/D转换板,计算机组成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并编制了气液两相流数据采集处理软件,从而充实了实验内容,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醋酸水溶液的分离方法进行了评述,提出采用萃取一共沸精馏集成分离方法代替传统精馏分离方法达到节能目的。建立了萃取一共沸精馏集成分离系统模型,基于序贯模块法,借助稳态模拟计算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得到该流程的工艺基础数据.并对集成分离系统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气液伺服阀     
介绍了应用于飞机操纵系统自动载荷机构中和广泛应用于其它工业部门、并能明显改善飞机操纵性能等的气液压力伺服阀的设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煤矿井下磁分离净化水处理技术实现悬浮物与水的分离,达到矿井水净化的目的。结果表明:井下磁分离净化水处理系统与地面水处理系统相比,工程实施后平均节电0.043kWh/(t·hm),节能率9.39%~10.26%。应用井下矿井水超磁分离净化工艺,降低矿井主排水系统工序能耗和处理费用,实现矿井水达标排放,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