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把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家庭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同时要适应“双减”政策,让《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落实,家校社协同教育需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论坛主持人陈自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中,特别强调“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提出,要“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今年年初,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时代之应然。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秉持“不论何时,以人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中心,“家校社协同育人”一体联动、优势互补、课程关联、多元激励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4.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推进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运用Nvivo11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92~2022年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内近三十年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趋势。结果发现,当前研究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阐释、责任边界、国外借鉴、实践探索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价值内涵有待澄清、责任边界有待厘清、经验启示有待整合、在地实践有待创新等不足。未来应进一步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体系,拓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视域,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宏龙 《江西教育》2024,(13):58-59
<正>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学校家庭社会关注教育问题的视角不同,加上缺乏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导致校家社三方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存在着校家社共育机制不健全、育人目标有分歧,校家社三方职责不明、界限不清等问题。随着建设教育强国实践的不断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共同奏响校家社共育新乐章,建立新的教育机制,树立全新教育观念,是顺应时代需求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配合。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为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提供了政策支持,指明了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7.
家校社协同育人正在成为教育新样态,淄博市在家校社育人道路上扎实推进,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家校社三类教育边界不清、家庭教育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社会教育相对薄弱等问题.因此,要明确家庭教育的责任和权利;明确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明确社会教育的资源和体制,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8.
目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农村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基于对校长、班主任、家长的访谈,依据扎根理论原则,通过NVivo12.0Plus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农村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困境,发现家庭、学校、社会主体在参与意愿及参与能力方面存在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学校育人片面化、社会教育“缺位”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村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形成协同联动的共振效应,其突破路径是:资源是动力,能力是关键,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集团化办学实践过程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高度重视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以机制创建为着力点,探索和创新家校协同共育新路径,通过创建“家校维稳”机制、完善“家校共育”机制、推动“家校共治”机制,实现家校从紧密配合到协同共建,再到家校共治三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在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有效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方民 《湖南教育》2023,(8):59-61
<正>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意味着家庭教育从“家事”跃升为“国事”;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出台《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对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出了具体要求,家校共育已然成为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抓手。那么,家校到底如何联动?如何补齐家庭教育的短板?面对现代教育的“时代之问”,湖南省网上家长学校从“立根本、谋未来”的高度发力,紧密结合家校共育热点、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促进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2021年12月17日上午,以“携手同心,共育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年会在中国儿童中心召开。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文、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杨彩霞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2.
张楠 《辽宁教育》2023,(12):26-28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是提升教育质量,实现高质量育人的重要路径,是“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学校作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中坚力量,要以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协同育人特色项目、开展协同育人立体评价为抓手,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肩负育人的责任,是学生五育并举,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育人理念差异、责任边界模糊、沟通交流不畅和资源整合不足等实践困境,导致家校社协同育人并未充分发挥其职能。鉴于此,融通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明确家校社协同育人职责、优化家校社交流沟通渠道、统筹开发家校社育人资源等优化路径,是整体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变迁与历史的演进,推动学校教育从“主体”逐渐发展为校家社协同育人中的“主导”。基于责任伦理的视角,通过对责任的失范现象与责任属性的分析,确证了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未来,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共同育人愿景、开发校家社协同课程、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和搭建沟通信息平台等路径,主导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实施后,对家庭、学校、社会提出新的、具体的要求,赋予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的价值、意义、内涵,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新的且急需破解的难题,需要重新审视、思考“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路径。文章探索了家庭教育促进提质增效、学校育人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促进“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等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徐娟 《江苏教育》2023,(30):24-25+29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学校依托“糖果幸福家长驿站”阵地,携手“糖果家育导师团”队伍,开设“糖果父母成长课堂”课程,构建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校家社各负其责并彼此支持配合,我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存在着目标分散化、功能定位模糊和机制建构松散问题。为了建构高质量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的支持体系,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尊重主体间差异,是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的基本前提;求同中互补,让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更加顺畅;兼顾多方利益,发展更有认同感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  相似文献   

18.
家校社协同构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链条”。新时代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定位在于以行动回归教育原点,促进人的生存与完善;强化教育的情境性,拓展和丰富教育空间;完善教育治理结构,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纾解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存在的主体思想认知偏差化、资源实践活动薄弱化、组织保障机制滞后化、主体胜任能力欠佳化的现实困境,形成确立目标一致理念机制、搭建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和完善主体胜任力机制的参考路径,可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更好发挥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理论”“交叠影响阈理论”“赫耐曼-洛克斯力效应”等理念,让张家港意识到校家社协同育人是丰富教育形态、化解青少年成长突出难题、净化优化教育生态等路径的重要枢纽性工程,其推进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谋篇布局。张家港以区域《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行动指南》出台为标志,依托体系建设、项目推进的实施路径,用“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变革”“教师协同育人素养提升”“协同育人课程的建设”“家长在学习”等九大行动,让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呈现功能型、立体化、网格化、专业化的发展态势和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20.
家校协同育人对于实现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家校协同育人存在家庭参与学校管理不积极、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不到位、家长委员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足等集体行动困境。对此,应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基本路径: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委会为中心,推动共同体组建与运行;完善组织体系,确立家校各自职责,推动共同体规范化建设;制订工作计划,推动共同体动态化建设;寻求外部资源,保障共同体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