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爱与婴儿的依恋安全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生来就有依恋亲近的人(通常是母亲)的情感需要。大约从6个月开始,婴儿就产生了对母亲的依恋。这种婴儿与母亲的情感联结既是母亲所需要的,更是婴儿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获得稳定的安全的依恋,如果母爱的质量低劣则势必导致婴儿与母亲形成不良的依恋关系,并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埋下“隐患”。因而,协助婴儿建立安全的依恋,对儿童的人格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你的孩子有依恋安全感吗 本世纪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思运用“陌生情境测验”的研究发现,1~1岁半儿童依恋行…  相似文献   

2.
王荣荣 《考试周刊》2013,(42):195-196
依恋是婴儿与其照料者之间的一种感情联结,是婴儿对亲人的一种情感需要,特别是母亲。婴儿时期形成安全的母婴依恋,对婴儿将来的性格、气质、人际交往甚至是整个人生都有很大意义。本文就母婴依恋的类型、影响因素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亲的形象不如人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国内外一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真思考父亲在教育子女中的作用。一、婴幼儿对父亲的依恋过去,人们总认为孩子不喜欢和父亲亲近,偏向于母子依恋。事实表明,从依恋最初萌芽,婴儿就表现出对父亲,而不只是对母亲的依恋。有人观察婴儿与父亲、母亲  相似文献   

4.
"母子关系如同恋爱一样,孩子是追求者,母亲是被爱者,只要母亲能够主动一点,那么母子感通便很容易建立。母子关系如同恋爱一样,孩子是追求者,母亲是被爱者,只要母亲能够主动一点,那么母子感通便很容易建立。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某种程度来说是孩子发出,母亲回应的。刚出生的婴儿就能对母亲表示出不同的反应,开始还不甚明显,对谁都会笑、会哭、会发出声音,但几个月以后,这种区别就  相似文献   

5.
爬行经验与母婴依恋行为特点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69名8、9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标准化的访谈,考察个体早期自主位移动作──爬行的经验与婴儿对母亲依恋行为特点的关系。结果表明:(1)爬行时间长短与婴儿依恋行为的变化存在非线性的关系。无爬行经验婴儿与会爬4周以内的婴儿在分离敏感性上差异显著;天爬行经验及会爬4周以内的两组婴儿与会爬4周以上的婴儿在依恋行为上均无显著差异。(2)在8个月的婴儿中,会爬的婴儿在与母亲的亲密度、分高敏感性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不会爬婴儿;而在9个月婴儿中,会爬与不会爬婴儿依恋母亲的行为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爬行经验对婴儿依恋行为的特点有一定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与特定年龄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6.
母亲对婴幼儿是“一个世界”“一个他人”,母亲象征世界,母亲代表他人。母子依恋一旦建立,孩子就时常表现出欢快、活跃的情绪,喜欢操作物体,好探索,尝试接近新事物。所以母子依恋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养成自信、勇敢、好奇、探索的良好性格,并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胎儿呱呱坠地,眼未睁,就被抱到母亲怀里,肌肤相贴,让婴儿吸吮母亲的乳汁。这以后,每当孩子睁开眼,映入眼帘的就是母亲那张充满深情的微笑的脸,肌肤的接触、眼神的交往、耳边的哺哺细语,还有解饥解渴的温暖的乳汁,都使婴儿产生愉快的情绪。成百上千次的强化,便形成了婴儿对母乳的依恋。转眼间,孩子1周岁了,无论是母亲  相似文献   

8.
由于许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接触时间减少,亲热爱抚不够,孩子就会失去对母亲的依恋感,出现了情感障碍,对母录疏远和冷淡,影响了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亲子关系,特别是母子关系,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心理学家通过对恒河猴的实验证明,母爱是一种建立在性本能基础上的后天习得的情感。而“母爱剥夺”则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约翰·布尔巴曾做过“分离焦虑”的研究,让15—30个月的婴儿离开母录,经历了反抗和失望阶段后,幼儿似乎恢复了正常生活,但变得态度冷漠。  相似文献   

9.
俞君杨 《家庭教育》2007,(2X):24-25
母亲对婴幼儿是“一个世界”“一个他人”,母亲象征世界,母亲代表他人。母子依恋一旦建立,孩子就时常表现出欢快,活跃的情绪,喜欢操作物体,好探索,尝试接近新事物。所以母子依恋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养成自信,勇敢,好奇的良好性格,并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10.
依恋关系是稳固、长久的情感联结 少年儿童研究:在家长的认识中,依恋关系很重要,但是相对抽象,您能为我们分析一下何为依恋关系吗?  相似文献   

11.
喜欢你,有道理!依恋是婴幼儿与母亲或亲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持久的感情联结,一般在婴儿出生后半年开始形成。依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乃至对他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鲍尔比(Bowlby)认为:“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婴幼儿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建立一种温暖、亲密、稳定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婴幼儿既获得了满足,也感到愉悦。”更为重要的是,宝宝把与母亲的依恋作为“定位的灯塔”,向外辐射到与其他人的人际交往中。有着安全依恋的宝宝,容易与周围的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没有形成安全依恋的宝宝,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不信任,缺乏安全…  相似文献   

12.
依恋是儿童和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亲密的情感联结。然而,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与父母分开,有的与母亲或父亲一方生活在一起,这种长期与父母分离而留守在农村的状况影响了留守儿童的依恋风格。基于现有的研究资料,本文从依恋对象、依恋质量、依恋模式和影响因素这几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状况进行了探讨。今后的研究可从测量依恋的工具、依恋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13.
孩子幼小的时候对妈妈是极其依恋的。比如,哭闹中的婴儿,只要在妈妈的怀里,就能很快安静下来;而当母亲不在的时候,拿一件妈妈穿过的衣服包裹孩子,孩子也会平稳得多。这一切都是因为孩子闻到了"妈妈的味道"。可是,当孩子进入童年期,其至长大成人后,他们记忆中"妈妈的味道"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一些性格内向的儿童,往往伴有孤僻行为,难于与人交往,这会影响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所以,家长应掌握性格内向孩子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之逐步改掉行为的孤僻性。一、深厚的亲情感是消除儿童孤僻行为的起点。孩子一出生,联系最多、关系最亲密的是母亲。母亲从一开始就让孩子本能地感到一种亲情的母爱,这种爱使孩子获得安全感,满足感,依恋感。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早期不能对某个亲近的人形成依恋,就会影响他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变得孤僻、离群,不愿与人交往。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应给予婴儿以足够的  相似文献   

15.
年轻的父母可能会突然发现,以前不管谁抱都可以的宝宝开始“认生”了,并且当妈妈离开时还会以哭闹来抗议。此时,父母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如小时候懂事了呢?其实,这是孩子依恋发展的一种表现,依恋是指孩子与特定的人形成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孩子最初的依恋对象是与之朝夕相处的抚养者,一般为母亲。依恋是儿童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性情感。研究证明,早期依恋关系的性质对儿童将来的心理发展有长远的影响。父母应该了解儿童依恋的发展过程,帮助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0个月~3个月依…  相似文献   

16.
刘彤 《早期教育》2005,(1):36-36
美国蓝么(lamb)博士曾这样说:婴儿早年形成的对父亲和母亲的依恋程度是一样的。美国楼沃(Louv)博士曾这样说:父亲趋向于站得离孩子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并以此来鼓励孩子探索问题。这是因为父亲高大的身躯能及时避免危险的发生。美国父亲梅森则这样说:男性和女性一样都能很好地照顾孩子,因为这是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人们对课程结构、教学模式等比较重视,认为只要选择了正确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就会引起幼儿天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其实,幼儿能否顺利地开展学习活动,还要取决于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幼儿对教师的依恋。依恋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形成的一种感情关系。这种感情关系使他们在时空上联结在一起。在教育领域,依恋对受教育者认知和情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幼儿对成人的依恋,是其自尊和安全感的主要来源,它还可能是孩子好奇心、学习兴趣以及探索行为产生的原因。如果幼儿对教师没有产生这种依恋,那么孩子就可能产生畏惧、提防心理,出现一系列防御行为,如少言寡语,心情焦虑,无心活动,甚至一个人向隅而泣,盼望母亲立刻接他回家。这在刚入园的幼儿表现得特别明显。因为这时母子依恋由于双方时空上的断裂而受到阻碍,而幼儿对教师还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BarbaraRowley先生是一位婴儿教育专家,他刚巧有一个18个月大的女儿,我曾与他作了一次很有意义的交流。对婴幼儿的依恋行为问题,BarbaraRowley先生有独到的见解。依恋早期不是爱在孩子依恋早期,父母都应该明确,孩子依恋一方而不是更爱一方。依恋不是爱,只是更多地依靠父母中的一个,这是他对安全感的需求。事实上,与孩子整天呆在一起的父母中的一方,往往更容易成为孩子依恋的对象,在双职工家庭中,孩子对父母双方比较均等的依恋是可能的,但是很少。这个变化过程经常发生在1~3岁婴儿之间,而在婴儿18个月时表现得特…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0~3岁的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还很弱,需要成人的照料。成人对他们的照料和保护,使他们对成人产生一种情感——依恋感。依恋感的满足与否,对孩子行为及个性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依恋感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出生至三个月。这个阶段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父亲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父亲是婴儿游戏的玩伴。婴儿出生后,母亲承担着照料、抚育婴儿的任务,父亲则更多地和婴儿玩耍。不少父亲抱起婴儿,通过身体运动和孩子接触。父亲常常逗得孩子“咯咯”大笑,帮助婴儿四肢运动,锻炼身体。父亲与孩子的游戏,动作幅度大,并且带有刺激性,而母亲与婴儿游戏更多的是语言性、教导性,父亲对婴儿动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父亲是诱导婴儿积极情感的源泉。由于父亲创设的游戏具多样化和重复性,能诱发婴儿兴趣,使婴儿感到高度的兴奋性欢乐,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