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任何改革都会带来阵痛,在实施新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我们的语文教师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困惑:在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名著的同时,作为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阅读修养,以适应新课标课外阅读的要求,当好学生课外文学经典阅读的“守门人”和“推动者”呢?笔者结合阅读实践谈点粗浅体会,权作引玉之砖。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阅读意识陶冶了一代代人精神的文学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对中学生来说,阅读经典名著,接受文化传承无疑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当前中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  相似文献   

2.
语文大师曾说: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名著”之中,其中的一部分经过历史的筛选,就成了民族与人类“经典”。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经典名著是学生获得精神境界提升的主要途径之一。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随着新时期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各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品质。因此,阅读经典名著在教学中的地位要有所提升。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以获得人生的启迪应成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一、开展名著阅读的意义文学名著是人类思想的结晶,阅读名著能够让人  相似文献   

4.
据调查,现今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卡通画、“快餐文化”和大众通俗文化上,他们比较偏爱时尚流行的轻松刺激的内容,阅读情趣呈现感性化、浅层化的趋势。疏远经典名著的现象十分普遍,阅读名著的学生比例仅为10%。毋庸讳言,阅读经典名著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增加他们人生阅历,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上面所提到的阅读现状下,如何将学生课外阅读的注意力吸引到能够代表人类文化精粹的经典名著上来,就成了摆在每个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培养…  相似文献   

5.
如今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精神家园越来越枯竭。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教师苦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受“快餐文化”“读图时代”的影响,我们的学生离文学经典越来越远,学生的文化素养渐渐沙漠化……为此,我校以省级立项课题《初中名著导读阅读模式研究》为引领,积极开展名著导读活动,旨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吸取古今中外经典中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课标要求】名著是人类文化最珍贵的记忆。阅读名著,拥抱经典,是中学生提升素养的必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经典名著.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人类最美好的思想往往蕴涵其中。然而现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主要是漫画书、作文书、时尚笑话之类,至于阅读中外经典名著者,更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8.
当今许多青少年往往沉迷于大众文化所带来的光怪陆离的“快餐文化”“幻象文化”之中,他们疏远名著,阅读退化,这已成了青少年文化取向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大众文化语境,重点分析了青少年经典阅读的现状及隐忧,以此呼唤经典阅读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名著就是与大师对话,就是在涤荡我们的心灵。然而,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跟《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距甚远,尤其网络世界的发达,碎片化阅读的盛行,更加冲击了大部头的名著阅读。如何让学生喜欢名著,爱上名著阅读依然是困扰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陈晓香 《教学随笔》2016,(9):117-117
文学名著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思想和文化的精髓所在,不但是记录历史的重要凭证,也是后世人们学习古人智慧的最佳材料。本文主要介绍培养高中学生经典名著阅读的最佳途径,从鼓励学生阅读,整合学生现有阅读资料两大方面出发,以期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1.
文学名著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思想和文化的精髓所在,不但是记录历史的重要凭证,也是后世人们学习古人智慧的最佳材料。本文主要介绍培养高中学生经典名著阅读的最佳途径,从鼓励学生阅读,整合学生现有阅读资料两大方面出发,以期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2.
侯建红 《教书育人》2009,(12):22-23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阅读对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性。名著是经过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后沉淀下来的经典文化,名著阅读作为阅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一般阅读所无法替代的。中学时代是阅读名著的黄金时期,阅读经典,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孩子们的素质,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英语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本来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就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如果学习过程中不接触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那么英语的学习就是没有根的“浮萍”。了解英语国家的最好途径就是阅读经典名著。一部作品之所以被称为“名著”,一定是有超强的生命力,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学生在经典名著阅读中可以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促进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提高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创造性思维。但是不少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只是停留于表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激勉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5.
吕吴 《快乐阅读》2013,(12):14-14
朱永新教授提出:“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句话点出了阅读的深层次功能就是能够培养、铸造、丰富、匡正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中外经典名著的阅读尤其如此。经典名著的阅读不仅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有益途径。现实中,名著阅读却成了一块不折不扣的“鸡肋”。如何让学生重回名著阅读这片“青青草原”?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试从阅读现状产生原因、名著阅读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谈一些尝试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阅读经典名著,必定会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名著阅读曾一度进入一个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编织的“怪圈”.在功利性目的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师生热衷于编“导读”、读“导读”,致使初中名著阅读走向了“伪”阅读的迷途,名著阅读考查题的变革,唤醒了名著回归真正阅读。  相似文献   

17.
卢素霞 《新疆教育》2012,(5):108-109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就像与大师携手,能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新教材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中考也加入了名著阅读的考查,尤其是新课改的推进,名著阅读得到了强化。但是,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虽寥寥几字,却充分彰显了阅读的价值和意义。阅读是一个人汲取知识、获得修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经典名著,包含着人类长期思考积淀下的思想精髓,阅读经典名著能够启发智慧,点亮心灯。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生应该广泛地阅读经典名著,从中汲取思想的养料,获得智慧的启迪,然而时下高中生阅读经典名著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9.
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必定会对他们的人文素养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名著阅读曾一度走入了一个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编织的“怪圈”,在功利性目的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师生热衷于编“导读”、读“导读”,致使初中名著阅读走向了“伪”阅读的迷途。而名著阅读考查题的变革,唤醒了名著回归真正阅读。  相似文献   

20.
黄永斌 《学语文》2014,(3):41-42
初中生普遍喜欢看无价值的“闲书”,而对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缺乏兴趣,知识面狭窄,尤其怕读古典名著。因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选择名著,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经典名著呢?一、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