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评价中常出现一种"评价止于分数","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分数崇拜的形成与教育相关主体需求、社会发展水平及对知识认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正确认识分数评价的教育本体功能、"筛选功能"及其知识论与教育测量学的前提假设,才有可能从育人观念上、教育政策上及促进社会平等方面为这种评价的转向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美国中小学的家庭作业虽已有百年的历史,但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随着美国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术标准的达标要求和对公众对教学质量提升的呼吁,中小学学生的家庭作业量开始增加,由此出现了对于家庭作业的激烈争论以及学者对其进行的实证研究。而这些争论和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布置家庭作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的负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国中等教育考试制度(GCSE和A-Level)曾被视为检验英国中等教育质量的黄金标准,如今却因为非议太多而引发变革可能。非议最多的地方在于:考试标准不断下降,引发分数贬值现象;应试导向过于明显,不利于优秀学生成长;考试官员缺乏自律精神,违规跨界现象严重,针对上述种种弊端,英国教育部和监管部门正在积极采取对策,力求除弊革新,重塑中等教育考试制度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4.
获得正确的分数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连续性与可分割性.Stafylidou等人(2004)曾提出学生要经历从低到高的如下3个层次:将分数表征为两个互相独立的自然数,将分数表征为"部分-整体"关系,将分数表征为两个数的比例.基于该理论框架考察了199名五至八年级学生的分数概念发展情况及其错误概念类型.结果表明:(1)我国儿童分数概念发展较好.随着年级的升高,分数概念发展水平逐步升高,具体表现为在低层次上人数减少,高层次上人数增加.(2)儿童分数理解中常出现的错误概念如下:整数偏向现象、对数字"1"理解有误、由"部分-整体"关系导致概念理解错误等.  相似文献   

5.
教育惩罚的异化和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教育惩罚的必要性展开着激烈而长久的争论.对于惩罚的本质和功能仍存在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颇,教育领域中惩罚的滥用仍普遍存在,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引进"异化"一词,拟对教育惩罚的异化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学生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经过思考、实践,得出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分数观,就能有效地解决学生考试作弊问题,让学生在考试中更诚实。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领域的"唯分数"现象其症结在于科举文化的历史影响,在于单一的评价方式及社会用人机制的不合理,现已显现出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及不利于科学公正的选拔等缺陷.破除基础教育领域"唯分数"现象,须通过构建科学可行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及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等举措,以扭转不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冯智文 《云南教育》2007,(B06):47-48
作为教育评估工具,成就测验出现于19世纪初,当时正值美国教育家把教育的重点从精英教育转移到大众教育。所以,自成就测验出现以来,有关它的争论甚是激烈。虽然美国教育家对成就测验的功用褒贬不一,但是美国公众对教育的评估一直采用成就测验。这是因为对许多人来说,教育过程进展得如何,怎样对其加以改善,了解学生是否取得了进步,成就测验就是公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当前分数的竞争、择校的竞争、升学的竞争是社会上激烈的生存和发展竞争在教育中的反映,不是孤立的现象。在减负方面,教育部门和学校当然酋当其冲,责无旁贷。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顶住来自各方面包括上级领导机关的压力,毫不迟疑地去改。  相似文献   

10.
分数与发展,孰重孰轻?高分与人才培养有没有必然联系?现行的教师、社会教育评价机制有何弊端?要做到"高分不低能",我们需要改变哪些评价观念?作者谈谈对分数作为教学评价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1.
围绕N CLB的重新授权问题,美国国内形成了激烈的争论。F EA是因这场争论而生的由1 51个机构组成的庞大联盟体,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美国教育专业团体改革美国《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和界定联邦政府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作用的观点。F EA在有关学生学业评估、教育机会平等、公立学校教育职能、学校惩罚、教育拨款和联邦政府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对纠正美国NCLB实施出现的偏差有着积极意义。作为一个新兴的影响美国联邦教育立法和决策的压力集团,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其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被认为是小学阶段学生最难理解、最容易出现错误的数学概念之一。教师要提高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及分数概念各知识点之间的整体认识,从整体意义上去建构分数,梳理分数概念及分数模型,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南京一中国际部AP课程班施行的"分数银行"制度,是指学生如果语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这几门学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挂科"时,提出申请后,经学校AP项目管理组评审会评估和同伴担保,可以借贷分数的一项评价改革制度。"分数银行"探索了与国际课程教育相适应的评价方式,缓解了考试压力,淡化了分数意识;实现了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分数银行"还丰富了与国际课程教育相匹配的教育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契约精神,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育激励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教育激励扭曲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教育激励观、教育激励功能观、学生观的扭曲以及"失度"地使用教育激励等。合理使用教育激励,教师要树立公正的教育激励观,关注"待优生",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激励方式,同时教育激励行为要适度。  相似文献   

15.
刘海峰  韦骅峰 《教育研究》2021,42(5):86-100
对"唯分数"与"唯升学"问题进行历史探究,发现"唯分数"、"唯升学"问题不仅是当代出现的问题,而且是中国人才选拔中的千古难题.从隋唐到明清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在中国高考史上,"唯分数"、"唯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片面追求升学率".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应试教育"的批判逐渐取代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批判.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应探索招考改革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握好分数"唯"与"不唯"间合理的度.未来高考改革在走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过程中,分数会一直存在.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破解之道须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媒介即按摩"等媒体技术观,这在当时学术界引起了激烈争论。本文主要对"媒介即按摩"进行辩证分析,阐述其理论意义和其对移动互联时代社交媒体的现实价值,进一步探讨当今社交媒体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由于不恰当使用分数而出现的妨害学生学习和健康发展的消极现象已成为一个十分严重而普遍的问题。那么教师应该怎样使用分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给出分数?苏霍姆林斯基以卓有成效的思想和实践为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中,直观具体的模型对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有非常大的帮助。利用"分数墙"的教学,可以直观地将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加减计算知识进行复习,同时形象地再现相等分数,引导学生作直观的探究,使学生对等价类分数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美国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大辩论,而课程问题是这场教育大辩论的核心。课程领域的争论常常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只有在课程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才能把握住今日课程改革的动向。为此,本文试图从本世纪美国课程观的演变为线索探讨一下80年代课程改革的渊源、性质和趋势。一、美国四种主要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20.
个人建构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乔治·凯利于1955年率先提出的,这一理论从6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壮大。从人性观、认识论以及方法论三方面介绍了个人建构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由此衍生出符合其理论精神的教育理念:"学生即科学家"的学生观、"提倡挑战与创新"的教学观以及"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德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