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海》是老舍先生的名篇,课文的第3自然段写得十分优美——“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一年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运用比较法学习了课文的第3自然段。学生朗读课文后,我着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优美,并提出问题:“这段话写了林海的颜色。描写绿颜色的词有很多,但是作者写林海的绿却只用了‘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这是为什么呢?”在学生阅读时,我让学生把这几个词替换成“深绿、浅绿、嫩绿、翠绿”等描写…  相似文献   

2.
隔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学生们“游历”在《林海》中。琅琅的读书声从耳边响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的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当思绪还在内蒙古兴安岭上遐想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打破了美丽的景致。生:老师,我看作者虽为大作家,但这里却用错了一个词呢。画家总是“画画”,怎么会是“写画”呢?语毕,满堂哗,前前后后的小脑袋凑拢来,声音在耳边此起彼伏。生:我觉得用上“写”,说明绿颜色变化很快,如果不用“写”,而是“画”…  相似文献   

3.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林海》(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对课文内容一定有所了解,谁愿意谈一谈?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大兴安岭很美。生:大兴安岭的岭非常多,这里的林非常大,绿颜色很多,鲜花各式各样,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师板书:岭多林大绿花各式各样)生:作者看了林海的风光,感到亲切、舒服。(师板书:亲切舒服)师:同学们预习的收获很大。如果预习时有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生:为什么说:“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师板书:第一)生:怎么说“兴安岭会打扮自…  相似文献   

4.
画苹果     
星期天,四个好朋友,一大旱就在院子里摆好小桌子,准备画画呢。毛毛问:“画什么呢?”玲玲说:“我们来画苹果吧。”大家说:“好,好!就画苹果,看谁画得好。”毛毛很快画好了一个大圆圈,涂什么颜色好呢?他斜眼儿一看,玲玲正在给苹果涂绿颜色,心里说:“对了,苹果是绿颜色的。”他就给苹果涂上了绿颜色。刚涂完绿颜色,毛毛又斜眼儿一看,看见冬冬画的苹果是黄颜邑的,心里说:“哎,昨天妈妈买来的苹果是黄颜色的。”他拿起黄蜡笔又涂了一层。这时,丁丁拿着画,嚷了起采:“你们看,我画好了,画得像不像?”毛毛一抬头,看见丁…  相似文献   

5.
我在教学第十二册《林海》第3节时,引导学生与第十册《可爱的草塘》第5节比较。让学生从内容到写法,到语言特色,在对照中分析异同,从而主动地获得新知,促进知识迁移。 ①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  相似文献   

6.
“老师,你踩在我的地雷区了!”陈钦涵冲着我大喊。我一看自己脚下踩的是黄颜色的地砖,他脚下踩的是绿颜色的。我就马上换到绿颜色的地砖上,他大笑说:“老师,那是贝辰祺的地雷区。”“红颜色的是谁的地雷区?”我问陈钦涵。“是睿麒的。”  相似文献   

7.
龚定红 《教育文汇》2013,(16):44-44
这是幼儿小班的一次科学探究活动,题目叫《玩色》。我一出示调色盘,孩子们便议论起来。有的说:“红颜色和绿颜色在一起摇一摇会变成黑颜色”;有的说:“黄颜色和蓝颜色在一起搅一搅,就变成草一样的绿颜色”。他们都认为自己说得在理。那么,两种不同的颜料组合后到底会是什么颜色呢?我教孩子们第一次尝试作记录:先将自己的猜想用彩笔画上记号,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林海》一课时,我作了以阅读方法为主线的安排,重点集中在:审题的方法、归纳要点的方法、小结的方法。一、审题的方法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思考:(1)“林海”是什么意思?(2)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有哪些景点分别在哪些段落?(3)作者看了这些景色后又想到了什么?(4)为什么称这个地方为“林海”?接着便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通过初读课文,对前3个问题不难理解,第4个问题有较强的综合性,可放到小结时完成。这样设计的理由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思考能力,同时也利于学生找出课文重点,弄清课文的层次。二、归纳…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的板画不但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头脑里想象的景物由模糊、缥缈变得清晰、明朗,以帮助学生领悟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教学《林海》这篇课文谈板画的运用。一、以画会意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能使学生准确感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义。运用版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林海》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怎样“大不一样”呢?大兴安岭的“岭”是那么“温柔”,而秦岭的“岭”却是那么…  相似文献   

10.
在使用“道具”中应忌讳的问题江苏镇江市渔业小学杨方定在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常常需要借助录音、图像等“道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这是不错的。然而,“道具”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产生反作用。最近我听一位教师上《林海》一课就是这样。《林海》这篇课...  相似文献   

11.
笑话数则     
不稀罕绿颜色脸蛋午餐桌上,妈妈看小女儿净将肉和鱼块往自己碗里装。妈妈:“吃一点菠菜和白菜吧,它会使你脸上更好看些的。”女儿:“谁稀罕绿颜色的脸蛋。”不舒服“妈妈,我今天能留在家里吗?我觉得不舒服。”“你觉得什么地方不舒服?”“学校!”什么风最可怕龙龙:“台风真可怕  相似文献   

12.
题记:语文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美丽与朴实相辅相生,就像大兴安岭的林海,集虚与实、俗与雅、空灵与厚重手一体……她既是油盐酱醋,又是风花雪月:是“入世”中物质的语文,也是“出世”中精神的语文……语文课堂应当充满浓烈而不艳俗,高雅而又亲和的两极相融之美。  相似文献   

13.
抓课题。我首先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作者把什么地方比作林海?为什么把它比作林海?”学生思考后明白:把大兴安岭的森林比作林海,说明其景色十分美丽、壮观。然后,学生阅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林海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抓对比。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作者心目中的秦岭又是什么样子?我引导学生用表格把两者的主要特点填写出来。学生归纳如下:抓句段。我指导学生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精妙之处,如“青松作衫,白排为裙。还穿着绣花鞋”等句子非常准确、形象。我要求学生找出类似的句子,并说一说它们的妙处所在。抓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一、在教学语言上花力气阅读课既要通过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使导言、结语、讲述、点拨、小结等都力争达到明晰,富于启发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教学《林海》这篇课文,设计了这样的导言:“《林海》是一篇语言隽永的散文。老舍先生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充满艺术魅力的画面。现在,我们就共同来欣赏课文,看看作家是怎样饱含热情,使大兴安岭的茫茫林海跃然纸上的。”随着这样的导言,学生情趣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上帝想接四个孩子到天上玩玩儿,就对他们说:“说吧!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立刻把它变成现实。”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第二个孩子说:“我想当一回老师,就当一回,当一个特别特别厉害的老师!”上帝问:“为什么?”“这样,我也就能给老师的孩子留好多好多作业了!”第三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颜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应科学地渗透写作方法的训练,否则作文这一难关就难以攻破。那么如何渗透,渗透哪些方法呢?一是在学写景状物的文章中渗透。小学阶段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很多,著名的有《林海?、《猫》、《草原》、《海上日出》、《桂林山水》等。仔细研究这些文章的写法:《林海》通过写“岭”、“林”、“花”几个方面表现出大兴安岭景色的优美;《猫》通过写猫的贪玩而又守职,温柔、倔强、胆小而又勇敢这几个方面写出猫的性格古怪;《桂林山水》更是如此,通过水的静、清、绿几个方面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通过山的奇、秀、…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低年级的孩子画了一幅画,他把太阳涂成了鲜艳的绿颜色。妈妈看到了,告诉他,太阳是红色的,不能涂成绿色。孩子不听,说:我喜欢绿颜色。妈妈很生气,觉得孩子太不讲道理了。老师看到了这幅画,也告诉孩子,太阳是红色的,要他把太阳的颜色改过来。孩子告诉老师:绿太阳好看,不刺眼。绿太阳凉爽,不晒人。孩子还告诉老师,他看到过绿色的太阳,那是在夏天树林里,透过树叶丛看到的。遇到这样的孩子,也许老师、家长都有些头痛。孩子太不听话了。中国的大人喜欢乖孩子,我们的教育不断地培养着乖孩子,我们不断地对孩子说:乖,听话…  相似文献   

18.
对于交通上的红绿灯管理,依我有限的知识和旅行经验,世界各地大都一致。或者更为准确地说,立于交通要口的红绿灯物质系统──“器物符号”──基本上相同,而且相同得简单:红灯、绿灯还有黄灯。相对而言,在颜色的指示上,红颜色和绿颜色由于直接与排中律式的指令发生关系(命令立即“走”或者“停”),加之它们往往与某种交通结果联系在一起,因而为人格外注重;仿佛结构主义中的二元对峙,难免充满紧张和焦虑。然而,它因此缺失了对二元过渡和中介价值的认识。黄颜色往往显得不那么重要。其实,这很像社会价值系统:更关注结果,淡漠…  相似文献   

19.
教材整个单元的各个板块均贯穿了“爱我中华,清白做人”这一主题思想。“导读”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揭示主题,《桂林山水》、《林海》景美,也美,通过对“桂林山水甲天下”和林海独特风光的描写达到赞美祖国锦绣河山之壮美的目的。《古诗三首》通过梅、竹、石灰三种事物反映出不同凡俗、坚毅的品格和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让学生感悟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  相似文献   

20.
《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撰写的。作者以“亲切与舒服”统帅全文,叙述林海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应当根据文章的内容,抓住“亲切与舒服”的特点进行导读,使学生在林海的画卷中感到充溢于字里行间的对祖国林区之爱,进而感情升华:大兴安岭景美,物美,人美,社会主义祖国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