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梓钰在《南开学报》93第六期撰文阐述当代曲艺理论研究的误区。文章说,当代的曲艺理论与文学、美术、戏剧、电影等门类艺术的理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这同曲艺理论研究陷入了三大误区有关。误区之一:曲艺理论研究主要是整理、综合、复述别人和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创新。误区之二:曲艺理论研究或从书本到书本,或跟着感觉走,想当然,而不是曲艺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误区之三:混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采用民族音乐学实地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湖南常德地区的民间说唱品种“渔鼓”的传承方式作出全面考察与分析,从而发现和总结民间传统曲艺自身存在的规律性教学体系,并得出结论:民间音乐的传承是通过“口传心授”的主要形式将教学贯穿于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3.
曲艺是中国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极具特色及韵味的艺术形式。从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到宋元、明清曲艺音乐的大繁荣,诸多曲艺种类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传承至今。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步伐的日益加大,当下的曲艺音乐生存土壤、传播状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河南省是曲艺之乡,有众多的曲艺形式,在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下,如何理性分析其当前生存状况,探讨其传播之道,对于河南曲艺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船山生于衡阳,大半生在湘南一带度过。他从小受民间文化熏陶,对湘南花鼓、花灯戏、竹枝词、采茶曲、狮灯赞、莲花闹、渔鼓词等民间曲艺深为爱好,写下了一些清新、朴实的曲艺作品,为湘南曲苑增添了奇葩异彩。  相似文献   

5.
黄河口地区的民间曲艺历史悠久且曲种繁多,人才辈出,对周边地区影响较大。自明代中叶以来,唱曲和说书就在此地兴盛,到清代中后期呈现繁荣景象。俚曲、小曲子、山东琴书、平调、岭调、临清琴曲、端鼓腔、大鼓、落子、快书等曲种都曾广为传播流行,特别是其中的“东路琴书”“枣木杠子乱弹”“扽阳光”三个曲种脱颖而出,在艺术上达到了至今都叹为观止的艺术高峰。早期的黄河口民间曲艺语言质朴原始,唱腔粗犷动人,是黄河口民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其文化价值体现出“逃荒文化”的创造变异性、移民文化的开放融合性、民俗文化的原生态传承性,为研究我国民间曲艺艺术的发展规律提供了“活”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九子鞭”与“莲花落”是土家族同一类型但不同性质、不同风格的曲艺形式。部分学者认为,土家族民间曲艺“九子鞭”就是“莲花落”,流行时间是宋代,它不是土家族创造的而历来为乞儿们所演唱等。笔者认为这些学者弄错了土家族民间曲艺的基本概念.混淆了土家族两种不同性质、不同风格的曲艺形式,导致了关于土家族“九予鞭”起源时间、功能以及引证资料等方面的错误。笔者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民俗学、民族学、历史学、音乐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此予以辨正,将“九子鞭”与“莲花落”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后世把以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及相关续作为主要题材创作的戏曲作品叫作“红楼戏曲”。“红楼”戏剧与曲艺作品,在《红楼梦》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对于清代首部红楼戏剧和第一部曲艺作品的创作、流传及对后世影响等《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一些关键问题,至今却未见详细地考证与定论。  相似文献   

8.
以南阳大调曲为首的豫西南民间曲艺,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民间曲艺文化的生存状况十分艰难,需要扶持保护,更需要唤起全体民众珍爱自己的传统艺术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9.
由张芸芝主编的常州曲艺新作《曲海浪花》反映了从事曲艺创作、评论的作者们根植生活、锐意创新的创作风貌和批评精神。本文从评话弹词、小品、故事、快板书、曲苑杂评等对《曲海浪花》进行了例析,并探讨了曲艺活动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昭通唱书》是一项广泛流传于昭通民间的具有地方性特色的说唱曲艺艺术。运用相关民间叙事研究的理论方法,在具体的唱书语境中结合唱书文本,对《昭通唱书》的叙事方式及叙事特色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倩 《成才之路》2024,(4):117-120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世界最著名、运用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为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将民间曲艺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不仅是曲艺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淮河琴书”为例,阐述民间曲艺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民间曲艺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策略,旨在为奥尔夫音乐教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学者答问录》从兔年第一期起和大家见面了!我们的意图,旨在通过和国内(今后也许能扩展到国外)成人教育界有名望的专家、学者的答问,就成人教育中某些问题,做些专题的阐述、介绍、评估……,供广大读者、作者参考借鉴。我们希望,大家喜欢她,并共同办好她,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余博一九二四年生湖南临湘人毕业于湖南大学及中原大学历任中央教育科研所教育制度研究室主任成人教育研究室负责人研究员学术委员《中国教育》丛书编委、成人教育卷副主编主要著作《农民技术教育初探》《成人学习方法论》等  相似文献   

13.
道情又称“渔鼓”,又名“黄冠体”(道人的装束),源于《九真》、《承天》等唐代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传出世思想,后经演变发展为我国民间曲艺的一种。陕北道情是以清涧道情为主体,吸收了陕北民歌及陕北说书的部分曲调,极吴陕北地方特色,成为陕北地区民间曲艺的重要形式,其曲调丰富,音乐优美,主要体现在衬词、节奏、唱腔、调式、过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滁州学院学报》2016,(4):81-84
曲艺谚语是划定在曲艺范畴内部的一种行业熟语,从曲艺艺术的各个方面阐释和总结了曲艺规律、曲艺规范以及行为标准。曲艺谚语中广泛流传、脍炙人口的话语包含着独到的隐性的批评思想,对传承文化遗产、规范艺术表演、丰富文艺理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曲艺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优秀民间语言艺术。四川省遂宁市被誉为中国曲艺之乡,但在新时代背景中,传承发展亦有相当困难,举步维艰。本文以遂宁曲艺为例,从非遗视角对遂宁曲艺未来的发展路程进行探讨,分析遂宁曲艺传承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政府支持、学校建设、传播媒介、人才培养、融合创新等多个角度对遂宁曲艺文化发展提出创新性建议,努力实现遂宁曲艺文化的持续创新与良性发展,进而引发全社会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河南曲艺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从具有深远影响的北宋说唱艺术典范诸宫调,到现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都在中国曲艺史上具有代表性和重要地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河南曲艺出现了传承人青黄不接、受众少、社会传播机制不畅等问题。针对河南曲艺传承的这些问题,文章从生态学理论视角出发,在梳理影响曲艺传承的若干要素及其相互耦合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出河南曲艺生态链的应然模型。河南曲艺发展应该回归曲艺本体,注重培养曲艺创作者、研究者和传承人,改善传播机制,争取政府支持,加强曲艺生态链各要素间的耦合。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繁盛农村文化,这为江西农村的民间曲艺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富有想象空间的发展契机。农村曲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社会功能,都亟待加强保护传承。研究认为,农村曲艺嵌入在政府推力、市场拉力、社会活力所构成的结构性框架之中,在各种不同要素组合的约束中,完成农村曲艺的生产、供给和消费。基于不同的生产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差异性的传播和消费模式,需要探索多元化保护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民间诗律学是民间文艺学、歌谣学、文艺学、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文艺家、诗人、歌词歌剧戏曲曲艺作家们共同关心与合力建设的一门学科。我国现今正处于开展民间诗律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的民间诗体学的黄金时期。正在编纂与陆续出版的十套艺术集成志书中的《中国歌谣集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动员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到地州县市乡镇村寨进行空前巨大规模的普查,采集到大量的民歌歌词、曲谱及有关历史、民俗、演唱情况的材料。加上戏剧志、曲艺志、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和民间舞蹈五种集成志书所采集到的大量戏曲曲艺唱词与…  相似文献   

19.
武冈丝弦主要流传于以武冈为中心的邵阳、隆回、洞口、城步、新宁等地,是湖南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明末清初,传入湖南,并与当地的民间音乐、戏曲相结合,演变发展而成一种综合曲艺形式,其内容丰富,包括源于明代江浙一带民歌和时调小曲,反映当地社会风情,表现市民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唱哈是广西京族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曲艺之一,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笔者从唱哈的地域分布、表演者情况、受众情况以及传承方式等方面对唱哈的生存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考察及翔实的材料分析,文章观点认为影响唱哈生存发展的原因要素主要有:其一外界冲击导致生活方式变迁;其二曲调本身的难度;其三本民族语言的断层;其四唱哈培训机制的不完善;其五,对民间信仰缺乏全面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