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人。在社会中生活的每个人,都各有其特点和个性。个性是人的内涵和本质属性。当各具特点和个性的人们作为社会角色进行活动时,必然交织成多维而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了协调诸多个体的关系,提高社会群体的内聚力,形成推动历史进步的同向合力,就必须讲究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2.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人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之一,通过交往,个体获得有关周围世界的知识,可以内化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角色,形成完整个性,从而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  相似文献   

3.
本从社会态度内化状况、社会意识形成过程、社会角色特征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的社会平衡进程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高等学校对大学生个性心理的社会平衡应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人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之一.通过交往,个体可以内化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角色,形成完整个性,从而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  相似文献   

5.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人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之一。通过交往,个体获得有关周围世界的知识,可以内化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角色,形成完整个性,从而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  相似文献   

6.
广义上的管理,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过程。对这个过程而言,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在自然属性上,一般地讲并表现不出根本的差异,而在其社会属性上,却是千人千面,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个体的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一方面形成了自已独特的个性心理品质,另一方面个体毕竟是社会中的个体,必然受着所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传统等条件的强烈作用和影响,使自己的心理品质中带有明显的社会性成份,这就是个性社会心理品质。分析人的个性社会心理品质的差异,对社会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对管理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亲子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对人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亲子冲突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个体发展的主动性是导致亲子冲突的原动力。婴幼儿在早期发展过程中迅速成长与父母的高度成熟、稳定的社会化形成了剧烈的矛盾冲突。正确认识亲子冲突,并尽可能地避免亲子冲突带给家庭和个体的伤害,找出顺应个体发展规律的方法,可促进个体的完美成长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包括家庭和社会)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步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  相似文献   

9.
个性是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及主体社会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个性“包含着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性的独特性.他体现着一个人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诸方面有别于他人的特征的总和.诸如,有人善于表达,有人长于计算,如此等等.人的这些差异就构成了一个社会人的个性特征.但是,人的个性并不脱离人的共性,是在共性基础上形成的.第二,个性的稳固性.一个人的个性是指比较稳固持久的特征.个体偶然表现的特征不是个性特征.当然,个性的稳定性也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人的个性是在社会条件与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随着个体生活条件的变化与实践活动的改变,人的个性必然相应随之发生变化.正是由于人的个性具有可变性,才使教育对人的个性培养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第三,个性的社会性.人的个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在社会影响下形成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性体现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关系中.第四,个性的总和性.人是完整的社会个体,他的个性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方面构成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10.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人。在社会中生活的每个人,都各有其特点和个性。个性是人的内涵和本质属性。当各具特点和个性的人们作为社会角色进行活动时,必然交织成多维而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了协调诸多个体的关系,提高社会群体的内聚力,形成推动历史进步的同向合力,就必须讲究社会公德,树立严明的社会行为规范。做到既保证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合理的发挥,又使得整个社会能和谐有序地前进。  相似文献   

11.
文学创作打着鲜明的个性印记,它应是个性在审美活动基础上的自由创造,文学家在创作中又总作为一定社会角色,个性审美心理总要受社会审美心理制约,审美意象的形成不能脱离社会关系系统形成的场力,艺术传达总要借助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在创作中文学家实际上把自身二重化为表现的自我和内视的自我,前者突出的是个性自由表现,后者强调的是社会角色意识。文学创作是人类自由的创造实践,于此过程中,文学家的鲜明个性与社会角色意识应是现实地统一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2.
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关照下培养青少年社会兴趣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开创先河,从社会角度探索人的个性的形成。他的社会兴趣理论强调社会因素,对中国教育中要重视青少年社会兴趣的培养以形成健康的个性,加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交往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人不与他人交往是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相互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即人际关系,或亲近或疏远或敌对,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如果形成的是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使人心情平静、舒畅,而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就使人感到紧张、焦虑或孤独寂寞。故与人交往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也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的个性的基本途径。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的完成与否与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前高校教育应给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 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特别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它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 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对个性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大大丰富,从主要是对自己生理特征的认知,逐渐发展为对自己 的社会角色以及心理活动的意识。因此,抓住这个关键期对中班幼儿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是 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  相似文献   

15.
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之总和,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内在基础。个性一旦萌芽,就为个体着上了一层底色,有形无形地影响着个体各个方面的发展。小学阶段是个性形成的基础建设时期,小学生已经有了鲜明的个性品质的雏型,但可塑性很大,所以这阶段是教育者必须抓住的关键期。然而,现行中小学教育对这个问题很少关心,更未建立一种形成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强有力机制,心理学也尚未形成一套适合我国特点的具有切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性发展不仅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紧密相随,而且与之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在社会化条件下,个性的发展集社会强制性与个体自控性于一体,并且在顺序上表现出由简到繁、持续终身的特点。社会知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角色等社会化内容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构成了个性的全部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赵玉凤  高福勤 《中国考试》2006,(6):23-25,38
教育平等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平、公正程度的标准之一。教育平等有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只有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人权与个性特长自由的发展,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则。第二,教育权利平等的原则。个体在“受教育”的权利方面享有法律的和现实的平等。第三,教育机会均等原则。良好的教育制  相似文献   

18.
个性是个体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为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性。曾有人说过:教育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培养个性鲜明的人才,所以.它呼唤着个性化的教育、呼唤着具有个性化的教师。因此,尊重教师个性,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是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个人的独立、自由和权利诸观念在思想文化世界中的确立 ,是现代性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也是西方近代以来启蒙话语所环绕的中心问题之一。中国近代以来 ,要求突破传统桎梏对人的束缚的个性解放意识和以个体自强而求国家富强的救亡意识 ,促使现代个人观在知识精英的思想世界中初步形成 ,其内容主要体现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其一是基于人道主义思想要求个人的个性解放 ,肯定个人的价值 ,追求个人的人格自主和人格平等 ;其二是基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要求个人的政治自由和民主权利。中国近代个人观转型的实质 ,是要求变传统的臣民为近代的国民 ,使个人从道德义务的主体变为现代社会的法权主体。从哲学层面上看 ,也就是要确立个体的主体地位 ,实现个体主体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20.
突破整体主义价值体系的束缚,确立以个体的独立、自由和权力为基础的新型价值体系,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要遭遇的问题。中国近代启蒙哲学上承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以对人的存在个性的重新发现为突破口,对理学为代表的本质主义倾向及其相关联的权威主义、专制主义展开了冲击。对“自我”的推崇和论证,对“独”与“群”关系的思辨讨论以及对非理性主义的同情和首肯,都表现了近代思想家在哲学层面上对人的个体存在及其自由的关注。近代启蒙哲学揭示出:在群已关系中由以自由原则取代整体主义,既要去除内在的奴性人格,又要突破外在的制度性压制。前主要表现为对个体人格的独立和个性自由的追求;后则主要表现为对政治自由与公民民主权利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