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与新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突出问题直接相关;与整个国际发展趋势也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合理继承;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本来面貌的积极回应。“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一种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和谐发展关系的关怀。它对经济、政治、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它要求我们既要从“价值”角度,又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优越性,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具有多重人学意蕴。人的自我意识或主体意识.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创造作用.决定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核心作用;人的存在结构.决定了人与社会及宇宙、自然界的统一性及因果联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同时坚持人、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理论”“交叠影响阈理论”“赫耐曼-洛克斯力效应”等理念,让张家港意识到校家社协同育人是丰富教育形态、化解青少年成长突出难题、净化优化教育生态等路径的重要枢纽性工程,其推进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谋篇布局。张家港以区域《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行动指南》出台为标志,依托体系建设、项目推进的实施路径,用“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变革”“教师协同育人素养提升”“协同育人课程的建设”“家长在学习”等九大行动,让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呈现功能型、立体化、网格化、专业化的发展态势和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4.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功能的理性呼唤,是教育由社会功能向本体功能转变的历史必然。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必须由一元走向多元,教育的发展必然从“社会本位”走向“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重新提出的社会背景,对“以人为本”进行了较深入的诠释,认为贯彻“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不仅可以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健身武术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武术走向奥运。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被广泛运用于高校德育教学中。本文试从“以人为本”与德育教学目标的关系、“以人为本”是德育教学目的性与方法论的协调一致、“以人为本”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以人为本”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有效结合四个方面来进一步深入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蕴涵着深刻的“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澄清该问题有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现代性”和“文化学”两个概念,但他在有关社会发展理论的相关论述中,“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已经内涵在其理论中。  相似文献   

8.
依据实践观点,遵循“实践思维”的逻辑不难发现,“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为本”、“以神为本”提出来的。之所以要“以人为本”,是由世界万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在其中的地位、作用决定的。在我国实行“以人为本”,贯彻“人本主义”,当务之急是要从人的“本真”形态去看待人,在思想深处将“以民为本”转变为“以民为主”,进而再将其提升为“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切实满足人的各方面特别是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需求,而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切实推进政治文明进程自然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终极的目标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并最终实现人自由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发展要实现以人为中心,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和基本价值取向,探索“以人为本”的实践路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文章认为,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是实践“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践“以人为本”的现实内容和现实基础;社会制度的创新是实践“以人为本”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大连城市经济发展进程,正在经历着从"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质量成长型道路到建设"大大连"追求城市经济规模效益的历史性转变。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城市发展进行价值定位,以利于提高城市功能和积聚效应,增强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与应变能力。为此大连城市经济必须做到有效扩张,必须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必须统筹兼顾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努力提高城市创新水平,必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打出核心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教育强国政策激励下,国内部分省市也相继提出了"职教强省""职教强市"发展战略。鉴于此,文章拟以全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早的邢台市为例,分析邢台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考察当前建设"职教强市"所面临的挑战,提出邢台建设"职教强市"的策略,为国内市级政府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自从产生以来,便和其所在区域之间发生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紧密联系.城市是区域的核心,研究区域经济、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选择区域开发方案时,均应十分重视对区域影响较大的城市的研究.城市作用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城市对于其所在区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力的总称,它是城市对区域的正向推动力和负向削弱力的合力.负向削弱力造成城乡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平衡发展格局.正向推动力有利于缩小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促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市总体作用力的大小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政权得以稳固的基石。长江三角洲江阴、常熟、张家港、昆山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通过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提出县域经济发展的六点战略思考:积极培植支柱重点产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加大开发区的规划和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互动与合作;树立招商新理念,加大利用外资力度;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成功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发展对接步伐明显加快,在发展竞争的过程中,“长三角”、“珠三角”走在了全国经济发展前列。为使山东省由“经济大省”尽快迈向“经济强省”,山东省委提出率先发展半岛城市群经济、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青岛的发展现状、优势和差距以及如何发挥龙头作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高潮入手,拟定了青岛作为龙头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经济总量大发展、经济结构大升级、制造业水平大提高、经济国际化程度大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大改善、人才环境和创业环境大转变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遵义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全国和西部地区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要实现经济强市目标,就得突出比较优势,发挥后发效益,加快遵义"三化"建设步伐,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陈林 《鸡西大学学报》2007,7(3):36-38,29
城市圈的发展对于地区的经济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圈堪称区域经济的“领头羊”。东北地区具有发展城市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建立和发展东北城市圈不仅可以带动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先对“城中村”的概念进行界定。接着从“城中村”的成因、对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以及改造对策,对“城中村”现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块状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本文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出发,对“块状经济”发展模式中供应链集群效率、“区域共享资源”配给,产量恶性竞争等三个方面在机制设计上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服务市域经济社会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文章认为:市域职业教育理应建立有区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市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