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意说明】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本中的第25课由五首词组成——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五首词按诗人所处的年代顺序编列,都是古诗词中的名篇。  相似文献   

2.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相信这样的词句你一定耳熟能详。李清照的词多半写闺情幽怨,笔风含蓄、委婉.但是却有一首风格特殊的豪放之作——《渔家傲》。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宋词中也很少见。  相似文献   

3.
曲惠勤 《学语文》2013,(6):47-47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入选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见卷首),二词都是李清照词乃至宋词中的杰作.其共同点是以写愁动人,但描写重心和具体特点又有相当大的差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写的是生离之愁、闲愁、有限之愁。这首词作于重阳佳节,此时,李清照已经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在外地为官,夫妻分居,离愁满怀。李清照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明诚叹赏,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寝食者三日夜,得五十阕。  相似文献   

4.
宋代李清照的《漱玉词》四九首,其中提到"酒"的有二十一首;《李清照全集(》王步高、刘林辑汇评)收集六十五首词,其中写到"词"的作品有二十八首。作为一代女性词人,李清照不仅具有宋代文人士大夫"诗酒趁年华"的雅趣,而且其爱酒之深在女子中罕见。李清照的酒词,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本文试结合李清照的生平、作品,谈谈对其酒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 课由五首词组成,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办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材上它们是按照诗人所处年代排列的,如果照这样的顺序教学,内容就会显得很散乱。在对这五首词进行研究之后,我决定进行整合教学。教学课时为两课时,教学主题是:问君能有几多愁?下面是课堂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6.
这是李清照为思念丈夫赵明诚写的两首离情词。李清照夫妻感情深厚,别离后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刻骨铭心。离别之怨相思之苦是南渡前李清照词作的主旋律,差不多作于同一时期的这两首词都勾勒了“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香稀少”(李清照《怨王孙》词)的清秋情景,都描绘出闺中少妇“凝眸处,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的重重心事。  相似文献   

7.
晓秋 《现代语文》2005,(12):44-44
古代诗文中的“三山”何所指?这里打个虚实之分。虚的“三山”指三神山,是传说中东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山,为仙人所居。此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后被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妙之境。例如李贺《梦天》诗中写道,“黄尘清水三山下,史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在诗人丰富的想象中,居于“三山”的仙人全用宏观看待人间,沧海桑田的变化快如跑马,九州大陆宛如几个烟点,大海不过是一杯清水,神思妙想,使现代人也为之叹服。又如李清照写过一首《渔家傲·记梦》词,其中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  相似文献   

8.
一、导入 (课前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学生更易融人词的意境当中。) 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学生: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词。  相似文献   

9.
对于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传统的看法都把它视为豪放词,本文在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词的确切涵义和李清照的创作风格、写作主张等综合阐释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这首词不应视为她的豪放之作。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思问悟教学方式,有助于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八年级上册所选李清照的两首词《渔家傲》和《如梦令》整合为“李清照词二首品析”群文阅读课,探究初中语文思问悟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酒作为一种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酒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东西方酒的文化意义更表现出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的特征。从李清照词中的酒入手,探讨社会生活和词人的情感变化之间的联系,研究文学与时代、与人物情感之间的联系。通过词人笔下的酒,探讨李清照自由精神的苦与痛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背景。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篇词学理论著作,但历来为人所诟病。对她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认为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桎梏了别人;二是认为仅从协律的角度批评苏词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词论》是在考察了唐五代至宋词学的发展历史后而总结出来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她对北宋众多词人的评价是实事求是,准确公允的。她对各家词的批评,是和她本人的个性气质分不开的。李清照的《词论》出现在词体地位确立的时候,在中国词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刘放在《中山诗话》中认为,晏殊词与冯延巳词一样具有可歌性,而不是晏殊词继承冯延巳词风格;晁无咎《评本朝乐章》中晏元献一句出现晏几道的词句,当确为评论晏殊而非晏几道,只是其后的词句将晏几道词误记为晏殊词;李清照《词论》中批评晏殊词有“以诗为词”和“不协音律”两项,前一项已确证,而后一项可能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4.
卢纶和李益同为唐代大历十才子,以边塞诗闻名于诗史。卢纶边塞诗颇有“盛唐之音”,李益的边塞诗可以说是开了中唐边塞诗的先河。但二人对塞外景象的描写、戍边士卒感情的不同表达、边塞军旅的不同感情等方面在内容取材上各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柳永词在宋代人中评价不高,李清照也曾对柳词作过“词语尘下”的批评。但在李清照构建词论时却从柳词中获得过许多教益,创作实践也受到柳永较多影响。李清照作词音律和谐、铺叙委婉、语言明白如话,都可以看出柳永影响的痕迹。不过,李清照善于规避柳永的缺陷,故能出于柳永又胜于柳永,最终成为婉约词之宗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李清照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的重新解读,认为这首词是作者为自己写的一首“长门”词,极其隐秘地诉说了自己“被疏无嗣”的苦衷。而并非文学界一直认为的是其晚年代表作,因为词中既无亡国之痛,也无嫠纬之忧。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声声慢》,这首词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节奏舒缓而急促、哀婉、凄厉。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正因为这首词艺术特征鲜明,著名作曲家黄永熙先生予以谱曲,赋予了这首词新的艺术生命。在解析《声声慢》词曲艺术的基础上,重点从歌词、伴奏、情感、音准、音色、演唱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其演唱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维吾尔英雄长诗《鸟古斯可汗传说》中,众多的宗教文化意象参与了长诗文本的建构。本文从“日”、“月”“星辰”“水”、“树”“火”等原始自然宗教意象和“狼”等图腾意象进行文化解读和评析,并探索了“民间”作家借助于民俗事象和宗教典故建构传说的传统审美意境,寄托文本的审美认识、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问存在较大差异,要译好诗词显得相当困难.通过分析林语堂与许渊冲对宋词李清照《声声慢》的译文,以探讨“三美”原则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基于梁启超所著《李鸿章》一书,归纳分析梁启超对李鸿章的看法。梁认为李鸿章是“真将将之才”的兵家,是“为时势所造”的洋务“英雄”,是“应龙入井”的外交家;认为把晚清近四十年来之失政“皆归于李之一人”,将“怨毒集于李之一身”是不公道的。梁与李“政治上为公敌”,然能以公平之心为史,所述凿凿,所论淳淳,为今天评价李鸿章提供了一个值得认真审视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