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两千年前曾风靡于战国和秦汉两代的六博,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鲜为人知了。但由于它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致今天的许多风俗史、棋类史、游戏史、体育史,包括赌博史等仍将它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六博是一种掷骰行棋的博戏,出现的历史要比象棋古老得多,大约在商周时期就已存在了。到了战国时期已相当流行。及至秦汉,它已经成为宫廷和民间喜闻乐见的盘上游戏之一。汉代以后,六博仍然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随着其在不同时期的流行“演出”了一幕幕人间的悲喜剧,成为中国古代以“伏机运”为特点的重要博戏之一。近年来,不少涉及六博的文章和著作或详或略,但始终没有统一的认识,也出现了许多错误分析。本文在参阅了大量文  相似文献   

2.
刘甫晟  潘华  崔莉 《精武》2012,(6):87-88
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对博戏中赌博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文章认为博戏是中古传统体育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博戏发展的情况,笔者认为博戏的发展有利于传播思想文化、有利于丰富日常的生活、有利于开发游戏者智力。  相似文献   

3.
说起"第十九",颇有点曲折性,上世纪四十年代,泉坛前辈收集起一系列钱文仅有数字"第四"、"第十"、"第十六"、"第十九"等的古钱币,在没有出土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将其定为秦汉权钱,是秦是汉莫衷一是。近二十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室发现此类钱,根据现场推断,定为博戏筹码钱,中山靖王是三国刘备的祖先,三国演义说得明白。笔者年老体衰未为此翻  相似文献   

4.
发展至汉代的六博,其普及程度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上至贵族官僚,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乐于此道,成为宫廷、官家和民间喜闻乐见的博戏之一。史载汉代的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喜好博戏。《汉书·游侠传》记载说:陈遂“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奕,数负进。及宣帝即位,用遂,稍左至太原  相似文献   

5.
宋捷 《收藏》2009,(7):122-124
博局纹俗称规矩纹,西方学者也称“T、L、V”纹。这种纹饰源于先秦两汉时期的六博戏。六博戏又简称为博、六簿、陆博,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具有完整规则和道具的棋类游戏。  相似文献   

6.
<正> 汉代画象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众多未曾留下姓名的雕刻家在石块上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东汉画象石刻在西汉画象石基础上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面貌和文化成就,是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艺术和体育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7.
博塞是我国古老的一项棋艺活动,由于时代久远,资料严重缺少,遗存的也十分零乱。我们仅能根据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物,结合多种学科,对六博、塞戏、博局占、规矩纹等的记载进行深入探究,对彼此龃鼯,难以统一的论述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求得对古代的博戏文化有更清楚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史记·苏秦传》曾记载齐国都城临淄的体育娱乐活动:“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秦汉时,六博仍是当时宫廷和民间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之一。所谓六博?如何博法?对于广大青年读者来说是不大了解的。本文向你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樗蒲考略     
樗蒲是我国古代棋戏之一。杜亚泉有《博史》,专谈叶子戏(据郑逸梅《艺林散叶》1694条);劳干有《六博及博局的演变》,只考六博(载《劳干学术论文集》甲编下册1119—1139页,台湾艺文印书馆印行)。至于手谈、象棋之属,著述益豁。唯樗蒲未见表彰,今略据古籍,稍予钩稽。(一) 樗蒲,或作摴蒲、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体育博物馆研究员崔乐泉博士编撰的《图说中国古代游艺》与《奥林匹克运动简明百科》两部工具书近日与读者见面。 《图说中国古代游艺》是一部以图说形式多方位介绍中国古代游艺的图书。该书作者崔乐泉博士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游艺的研究,搜集了大量与古代游艺相关的文字及考古文物资料,该书即是他多年来研究的结晶。 该书共分八大门类,涉及的游艺形式包括技巧、谐戏、幻术、斗赛、马戏、投射、球戏、棋戏与博戏、酒令戏、童戏、节令戏及少数  相似文献   

11.
两件汉代博具介绍杨波六博是战国至汉代时期非常普及的一项娱乐项目,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反映了这项活动在当时的普及程度。据文献记截,秦汉时期的博具主要由博局、棋子、著或组成,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除了有围棋、象棋、六博以外,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棋戏——双陆。双陆又名握槊、长行、波罗塞戏。唐人李肇在《国史补》里说:“今之博戏长行局子,黄黑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其法生于握槊、变于双陆。”又有宋人洪遵云:双陆,“以传记考之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哥伦布大学马克斯韦尔·马尔兹博士说:“‘自我心象’是二十世纪心理学领域里最重要的发现。无论意识到与否,我们每个人大脑中都有一幅关于自己的蓝图或画象。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去注视它,这个心象也许会显得模糊不清、难以界定。实际上,他也许完全不能被有意识地辨认出来。但它确实存在而且细节分明。”※而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正是由于这一幅关于自我的、模糊不清的图象,无论是对我们教师或者学生都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一、如何正确理解“自我心象”“自我心象”指的是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如他自己是否聪明、有能力,或在…  相似文献   

14.
演兴亡于方盘,寓讽化于■琮──博戏“响■”考释王俊奇笔者近来搜集有关史料时,偶读《香艳丛书》,发现其中载有一部《响谱》,作者是宋人杨无咎(号逃禅,杨补之),书注有南陵徐氏随庵钞本。从这部《响谱》的内容来看响(xie。木板拖鞋)是古代一种类似双陆和樗蒲...  相似文献   

15.
“麻将”产生的传说“麻将”,又叫“麻雀牌”,简称“雀牌”,它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悠久传统的一种博戏。眼下,随着人们业余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麻将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成为男女老幼进行娱乐活动的工具之一。尤其是每逢节假日,人们更喜爱在桌前“搓”上几圈。不过...  相似文献   

16.
六博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博戏。六博,本作“六簙”,或作“陆博”。投六箸,行六棋,故称“六博”。嘉峪关魏晋基七号墓中室东壁彩绘砖画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六博场面。图中间绘一张褐色棋桌,桌上画一棋盘。棋盘纵12道,横4道,其交叉点明显。桌两端各跪坐一位成年男子,身穿红色长袍,头戴元宝帽。左边一人两手举起掷采,二琼已出手,悬在棋盘上方。右边一人惊恐万状,左手高举,右手伸向前方,五指平伸,目不转睛,急于看出结果来。或左边一人输一棋,扔出二筹。右边一入伸手去接状。六博的博戏法是二人对坐,面向棋  相似文献   

17.
《燕青博鱼》是元杂剧“水浒戏”中的著名作品,然而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该剧中对“博鱼”这一具体事件的描写,反映了宋元时期城市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关扑”这种赌博习俗。通过剧本,我们可以对极少关注的宋元这一习俗得到一些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摔跤运动史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摔跤(中国式)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项民族形式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我国历史上摔跤活动,从轩辕、秦汉、隋唐、五代……直到满清,其风历史不衰。在不同历史时期,摔跤有不同的名称,如:角抵(角觝)、角力、相扑、掼跤、撩跤、争交等。近代叫摔跤。“角抵”这一称谓出现最早,是我国秦汉时就巳流行的一类体育运动。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角者,角技也;抵者,相抵触也。”这种“角抵”是一种包括摔跤在内的习武形式的戏乐。  相似文献   

19.
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 象棋是中国四大传统艺术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千变万化、引人入胜、老少咸宜。千百年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爱好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象棋起源于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近年来,有关象棋起源的争论在国外却骤然升温,其中“印度起源说”已对“中国起源说”构成极大威胁。实际上象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六博戏,即宋玉《楚辞·招魂》的“蔽象棋、有 六博些”。接下的演变顺序为塞 戏、北周象戏、唐代象戏、北宋象 棋,定型于北宋末年。这一过程 已由现…  相似文献   

20.
“博”彩     
街头巷尾,休闲茶馆,午后或是黄昏,抑或是某个雨后的清晨,我们能经常年到棋人聚在一起.也经常能看到下棋博彩之人。博,很容易让人想到赌博,这是一个人对于生命如戏的态度,但是一个“博”字同时也可以理解成拼搏,一种对于生命的不妥协,不放弃。而“彩”自然“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