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用高中学生的学习来探讨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懂而不会”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在新知识学习时学生课上能听懂教师讲的内容,课下却不会灵活运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也有学生的.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学生学习角度对“懂而不会”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生学习程序性知识具有不同的境界,“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境界,而“会”是一个更高的境界.本文就高中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学生和家长反馈一种情况:学生上课可以听懂,但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或相应题目有困难.我们称之为“懂而不会”现象.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才能解决这种似懂非懂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3.
“老师,上课听你讲课,觉得很容易,都听得懂,可轮到我自己做物理题时却觉得很难!”.从事十几年的物理教学,几乎每一届都有学生对我这样说.学生感觉物理难学,解物理题很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学生是由于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知识没有掌握好,而有些学生基本的知识点、基本的定理、定律、公式都记得了,但无法运用这些知识自如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就是不会应用.其实,学生要能顺利地解物理题,首先要读懂题目,从物理题中准确地捕捉到有效的信息,才能从容解答.  相似文献   

4.
“懂而不会”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教师所讲或能看懂课本内容,但课下自己一做就错或根本不会的一种无效的教学现象[1].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不高、思维品质差,如思维发散性和深刻性不够、思维灵活性不足、无批判性思维等是造成“懂而不会”现象的重要原因.对不同题型加强训练,则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顺利解出题目,消除“懂而不会”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电学实验中,如何选择电学实验器材、如何选择测量电路、控制电路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难点.本文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变式教学,探讨如何破解此类难点,并对学生进行创新与发散思维的训练.1以"问题组群"唤醒知识用"问题组群"构筑物理基础知识复习的方法是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非常有效的策略.通过以下的"问题组群"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常用的结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田鹏 《中学物理》2016,(1):37-38
高中电学实验问题形式多样,变化灵活,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学生在做电学实验题时往往不能理解实验原理,不会画实验电路图,无法根据实验条件进行计算以完成实验目的,在教学中发现这类题目学生得分率极低.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电路模型的建立和对功能电路的识别出发,给出一种解决电路实验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问题缘起于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同一类数学题,在保持题目内涵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稍微进行一下改编,许多学生却会因此而犯难.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教学中未把问题的实质搞清楚,未能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古人日:“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教授知识,要着重传授方法,启迪思维,提高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我物理课都听懂了.可物理考试或课后做物理作业还是不会做”.其实学生的“懂了”.有理解的深浅之分.有些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得很浅显.有些学生则对物理知识理解得很透彻.即使有些学生在物理课堂里“懂了”.这个物理知识也未必能完全运用到课堂外的物理环境中.不少学生看到换汤不换药的物理问题时.往往会感到迷惑.即使同样的问题他们刚刚解出.这就是所学的物理知识不会迁移.  相似文献   

9.
“懂而不会“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其典型表现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完一道题,问学生懂了没有,学生回答“懂”了,可是在做练习或做作业时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时,却又做不出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这种现象.但由于这一现象涉及数学学习的诸多方面,笼统地研究难免泛泛而谈,对实际教学缺乏指导价值.本文选取从教师教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朱惠敏 《考试周刊》2010,(55):241-241
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是开启科学这门学科的两把钥匙,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学生探究科学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这一新理念如今早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积极实践着。但是,仔细观察、研究、反思我们的实验教学却不难发现:由于受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实验设计基本都是套用教材上的.而没有深入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无其他方法改进?”等问题。如果我们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作一些改进,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将会变得更加有效。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设计型电学实验题是高考实验题中的热点题型,也是一种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题目.这种题目对学生来说,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其实,这类题目只要能做好如下五个步骤,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选择好合适的实验原理;2.设计好合适的电路;3.选择好规格合适的实验仪器;4.选择好滑动变阻器是接分压式还是接限流式;5.选择好“电流表内接”还是“电流表外接”.  相似文献   

12.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是中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部《中考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理科在试卷中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的重点已从教学生学会物理知识,向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转移.近两年来,各省市的中考实验试题中,出现了不少条件开放、形式开放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设计实验等类型题目,以此来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应变的能力.同时也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如何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的数学检测中,经常听到老师的抱怨“这种题目已讲过许多遍了,学生还是错”和学生的无奈“我一听就懂,可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大概有学生的能力、教师的讲解、题目难等诸方面的问题.在这些诸多因素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应是关键原因之一.本文拟从一道选择题的教学谈一点个人的试卷讲评教学的做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探索“物之理”的不可替代的途径.高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评价教学.新的教学理念让探究性实验试题在中考试题中应运而生.探究性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来获得结论的一种实验.主要通过“问题-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应用”这一过程体现.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叹苦说我教得这么到家,可学生仍然不会独立解题;学生述苦说我课上听老师讲还能懂,而自己做题目就是不会做.其实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教师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在数学教学中知识传授的同时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本文拟以《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教学例说之.  相似文献   

17.
王耿 《甘肃教育》2013,(20):66-66
一、存在的问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的状况,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这样的实验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题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方法,力求把“背实验”和“做实验”的学生区分开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其中实验题第18题,看似简单,构思却非常巧妙,它取材于课本中的探究实验,如果学生没有亲自动手完成此实验,单凭“题海战术”,很难解答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实验题是高考化学题目的主要构成内容,在高考化学试卷中占据较大的分值。教师应科学应用复习备考策略,培养学生高效解决化学实验题的能力,助力学生提升高考成绩。文章立足“双新”背景,即新课标、新教材,分析目前高考化学实验题目的特征,同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合理制定备考计划、复习基本化学原理、复习基础实验知识、总结实验题答题方法、组织高考模拟活动等复习备考策略进行说明,并提出几点备考建议,希望为高中化学实验复习备考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碰到很多不可思议的情况:学生课上例题一听就懂,课后题目一做就错;错题经过老师讲评学生订正后,仍有学生继续错之;学生能得出正确答案,却不能给出正确的解释;学生只会模仿解题,创造性的解法缺失.教师对这些情况颇感头疼,有的老师是反复讲解,但却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