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志勇 《青年教师》2009,(10):25-27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无疑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二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开始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二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开始从数量普及向质量提高转变;三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开始由规模扩张向教育结构调整转变;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开始,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大体要经历50~60年.在第一阶段,高等教育普及化在差异中发展;在第二阶段,发达国家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速度被人口的快速地增长所抵消;在第三阶段,世界高等教育进入另一快速发展阶段,中等收入国家成为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主要动力,这一阶段也是中国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7年恢复高考,成为唤醒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同时的扩大派遣留学生表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姿态。1998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出台了关于高校扩招的重要举措,中国从此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开启了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梦想和努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大、外延发展向质量建设、内涵发展转变,中国高等教育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特别是1998年-2007年10年间,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从340.87万人增长到1,884.9万人,跃居世界首位;平均每10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也由273人提高到1,427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8%提高到23%,迅速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已经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时期。高等教育从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的转变,推动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后勤社会化、内部管理机制等一系列高校内部改革,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早就引发了人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提出了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加强内涵建设,而内涵建设首先是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是应处理好"数量与质量"、"使用与评价"、"培训与提高"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高等教育理念的深层转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过论高等教育理念的深层转型●黑龙江大学校长衣俊卿去几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连续几年的扩大招生在规模上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 ;办学体制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等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开始引发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刻变化。然而 ,我们必须看到 ,中国高等教育在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许多体制上和观念上的阻力和障碍。例如 ,人们都强调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定要以社会为轴心 ,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 ,但实际上现有的专业设置、课程体…  相似文献   

7.
华东师范大学 房剑森  导师 薛天祥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管理答辩时间 1998年4月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的。高等教育发展是指适应社会和个人需要、系统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符合高等教育目标的有质量的数量增长。适应性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高等教育增长方式可分为外延式和内涵式两种,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中国家,转变增长方式对于扩大高等教育供给、节约高等教育资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高等教育也正在实现从外延向以内涵为主型、从数量型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适应全党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和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 ,走出了一条体现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办学道路 ,即由规模的粗放式发展经由内涵式发展向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式发展转变的道路。一、1 978年 4月— 1 993年 1月 ,以恢复招生、加快发展为特征 ,高等教育走过了一段粗放式发展道路1 977年底 ,“文革”动乱结束不久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科技和教育工作 ,在科技教育领域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恢复了“文革”前的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9.
一、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与继续教育发展新变化 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10余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从以下2个图表中可以看出,1998年普通本专科招生数是108.36万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三十年的历程,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步人了大众化阶段,也正面临着战略转型,即从注重规模发展的“规模导向型”向更加注重质量提高的“质量导向型”转变,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追求和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作为高等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强力推进教育创新,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谭秋浩 《高教探索》2015,(4):101-104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目前正处于从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和提升的关键时期。为此,教育改革非常有必要拓展思路,从思想观念、政策法规以及民办高校自身的办学实践等不同的方面深入反思民办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的全球化、技术的信息化、教育的国际化带来了新的教育革命。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业已进入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的重要时期。面对激烈竞争的内外部环境,高等学校必须认真审视自身所处的发展环境,找准瓶颈,破解问题,通过全面的改革,深化大学治理,推动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自21世纪初开始从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逐渐向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和直接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的必然要求和政策取向。北京工业大学自"十五"建设以来,紧密结合学校定位,以切实落实国家和北京市"质量工程"为抓手,以"四名工程"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推进研究性教与学,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最近20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迅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也激起了我研究中国及中国高等教育的强烈兴趣。纵观中国高等教育最近20年间的变化和发展,我个人认为其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从1998-1999年度开始,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种“新”不仅表现在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方面,更表现在以市场化和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高等教育改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质量观是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的重要主题.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了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近10年来,我国高教事业经历了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两个历史阶段.在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时期,学者们抱持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有所不同,对质量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不仅是多元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在高等教育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工具性与价值性、结果与过程、现在与未来之间寻求平衡点,这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要求和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盘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和“预警作用”的大事。这些事件传递着一条重要的信息:2006年是中国高等教育进行重大调整的一年,其核心和焦点是提高教育质量。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强调,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这也表明我国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认识正在由“目标理论”向“预警理论”回归,高等教育大众化实践则开始走向理性和相对成熟,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杨军 《文教资料》2008,(36):152-154
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从以数量扩张为特点的外延式增长向注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分析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特点,立足国际国内形势,通过对制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战略问题的宏观思考,提出完善高等教育布局、将高等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整体规划、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三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纷纷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甚至一些国家如美国已经率先步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从我国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开始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背景高等教育阶段划分的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提出的。特罗教授于1973年在《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中,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为例,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论”。他认为,当一个国家能为占国家适龄青…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初高职教育发展范式转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经历了快速、超常规的发展,初步实现了从精英化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转变。由此引发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变化,引起高等教育展开了一系列范式的转移,以适应和迎接新的变化。相应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将产生发展范式的转移。转移之一:从注重规模的扩展转向数量与质量的提升并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而带来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扩大,必然推动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王世岳  周璇 《江苏高教》2021,(6):117-124
2021年5月7日至9日,第三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科学评价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这是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中国高等教育学领域对相关议题进行的首次集中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都体现出自身的特点.普及化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数量供给和质量需求间的矛盾.普及化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将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伴随着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将会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承担起更为重要的使命.发展过程中,应该平衡教育评价工具的价值追求和工具理性,协调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教育间的关系,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