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宋燕平 《科研管理》2008,29(3):159-163
本文认为农业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提出农业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策略是以“需求”为中心,其侧重点分别是“技术”和“信任”,不同的农业领域应有不同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孟庆涛  徐雨森  李海波 《科研管理》2020,41(10):156-163
基于科技服务组织在“科技活动”与“产业活动”中的介入程度,通过多案例研究归纳了四种组织类型并总结了相对应的支撑能力组合。得出以下研究发现:一是基于科技服务组织与创新链上不同主体共生程度的差异的分类视角,把科技服务组织分为前向共生型、后向共生型、双向共生型及平台搭建型组织;二是总结了不同类型科技服务组织所需的主导和辅助支撑能力组合,其中主导支撑能力分别为“知识协同能力”、“产业共生能力”、“全面协同能力”以及“信息聚合能力”;三是在开放经济背景下,所有类型的科技服务组织都需要高度重视“国际联接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国外创新政策文献为研究数据。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外创新政策研究进行量化分析和影响力分析;其次,运用LDA主题模型进行文本挖掘,提炼出产业发展、国家创新政策以及创新政策工具运用、技术创新政策效应评估、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网络和区域创新政策等六个研究主题;最后,采用CARROT文献聚类及关键词突现方法,剖析国外创新政策研究新趋势,结果表明创新政策中有关“知识”、“政策绩效”、“数据运用”、“实证研究”以及“政策动态变化研究”是主要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张赤东 《科研管理》2020,41(2):1-10
基于对499家创新型企业长期追踪问卷调查,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经费结构特征。结果显示: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经费投入额相对集中于3000万元以下;R&D经费是主要支出项,中试费用占比较低,技术引进费用是重要支出,三者之比为1∶0.5∶0.4,以及不同起点、不同产业的经费结构等。由此有三主要结论:一是创新型企业已进入需要基础研究的创新发展阶段,开放性是其目前基础研究活动的典型特征;二是创新型企业已开始自发组织大范围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凸显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三是企业技术创新尚处于重技术获取而轻技术应用开发的阶段,“在别人地基上盖大楼”的自主创新特征显著。同时也提出了支持创新型企业基础研究、加强中试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朱凌  陈劲 《科研管理》2008,29(2):28-36
本研究在详细的理论考察和文献梳理工作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文化管理和技术创新管理实践情况,提出理论研究者应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幅“创新型企业子文化图谱”的企业文化管理工具,以应对当今愈益复杂的企业组织结构和愈益繁复的企业管理工作。研究通过提炼、总结、提升企业子文化理论和组织结构理论的相关知识点,设计了初始的“创新型企业子文化图谱”,认为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工作者可以从纵向、职能两大分类角度分别考察“战略高层子文化、中层管理执行子文化、基层操作型子文化”和“工程技术型子文化、生产操作型子文化、市场营销型子文化”的创新特征,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文化构建和技术创新管理的新思路,同时获得理论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李晓锋 《科研管理》2018,39(9):113-120
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浪潮下,加快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服务链的融合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促进产业创新的重要举措。在我国,怎样通过“四链”融合有效提升创新生态系统能级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一个难题。本研究综合运用产业竞争优势理论、区域创新理论、产业链、产业集群等多学科理论,从科技创新视角阐明了“四链”的内涵与实质,诠释了“四链”与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了“四链”促进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的理论逻辑,并构建出“四链”融合框架模型。通过研究发现:“四链”融合的实质是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深化,正是通过“四链”势力壮大及“四链”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推动了创新生态系统能级的提升。最后,本文总结得出六条基本融合规律,并提出三条促进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的理论路径,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是,技术创新是否会提升公司绩效?目前理论界存在着相悖的观点。基于组织学习顺序视角,采用纵向对比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同的组织学习顺序对企业绩效提升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组织学习方式均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对公司绩效的提升作用;但四种组织学习方式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处于探索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播种型”的学习顺序可能更具优势;而在快速发展阶段,企业采用“咨询型”和“增强型”的组织学习在技术创新过程对提高公司绩效方面没有太大差异。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选取不同的组织学习顺序与技术创新相匹配,才能提高企业的绩效。最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技术创新、组织学习顺序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模型。研究结论对丰富组织学习的相关理论以及指导企业科学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娟茹  张渝 《科学学研究》2018,36(2):352-360
结合计划行为理论,以高端制造企业为例,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意愿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相互作用程度。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中的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均对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和行为有显著的直接正向诱导作用,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意愿的诱导性更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诱导性更强;绿色技术创新意愿能够对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在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具有差异性,对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发挥着完全中介效应,对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这揭示了“不完全规制”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以及“波特假说”得到进一步支持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9.
选取海尔集团作为主案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TCL公司作为辅案例展开纵向案例研究,分析了国际接口、资源体系及技术创新战略在后发企业国际化三个阶段的演化进程,得到以下研究发现:一是归纳了国际接口、资源体系与技术创新战略在国际化三个阶段的渐次演化规律,即国际接口从“内向引入”为主要特征向“全球配置”为主要特征演变;资源体系从“产业配套资源主导”为主要特征向“行业声誉资源主导”为主要特征演变;技术创新战略从“外来技术本土化”研发、“外向技术学习”为主要特征向“全球化研发”、“全球战略性学习”为主要特征演变。二是依次分析了三者在各个阶段的静态适配以及动态协同演化关系,提出三者间“链式旋进”的共演模型。  相似文献   

10.
徐珊  刘笃池 《科研管理》2019,40(10):240-249
本文以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三阶段组合效率法测度剔除管理和环境因素影响的企业创新绩效的基础上,从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两个角度,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情境下企业金融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阶段金融化对中国非金融企业技术创新无论从创新投入角度,还是创新绩效角度都主要表现为“拉动效应”;金融投资和实体经营的利润率差异是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当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弱时,企业金融化才会对创新投入表现出“挤出效应”;并且,非国有企业在管理效率和创新绩效方面均高于国有企业,金融化对于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拉动效应”也高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1.
借由组织制度理论视角与典型组织的调查,研究科技服务组织的制度系统特征及其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市场双重主导逻辑提供组织服务创新的依据和原则,并渗透进入组织场域;不同服务类型表现出双重逻辑差异化的作用形式与冲突强度;将4种典型服务产品与模式纳入一个组织响应制度系统影响的二维理论化模型,可有效解释当前科技服务组织及其服...  相似文献   

12.
党兴华  魏龙  闫海 《科学学研究》2016,34(9):1432-1440
针对创新组织的适应性行为,通过分析技术创新网络组织惯性产生的根源性,从结构惯性和认知惯性两个维度,探究组织惯性对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的差异性影响,并引入网络嵌入性作为调节变量。以研发强度较高的行业为对象进行问卷调研,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惯性对渐进式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认知惯性,结构惯性更有助于促进渐进式创新;组织惯性与突破式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相比结构惯性,适度的认知惯性更有助于促进突破式创新;关系嵌入在组织惯性对双元创新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调控作用,结构嵌入的调控作用部分支持。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的适应性行为特征,对于提升组织创新能力、维持网络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是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要依托.根据技术创新途径和企业实践,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进行分类,并从规范化、专业化、集权化及标准化,分析技术中心结构,提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中心组织结构选择模型,结合企业实际,明确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中心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技术不确定的角度分析团队组织情境因素,包括领导支持、任务挑战、组织鼓励对创新速度的影响;以我国162家企业为样本,以竞争强度、团队规模、研发成本和新产品开发资源作为控制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领导支持比任务挑战更能提高创新速度;当技术新颖度高及波动性大时,即技术不确定性程度高时,领导支持对创新速度正向影响更大;当技术新颖度中等以及技术波动性低时,任务挑战对创新速度影响更大;一般情况下,组织鼓励与创新速度之间是正相关,然而当技术波动性大时,组织鼓励与创新速度之间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组织内部视角,影响文化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具有跨层次的特点,通常领导者通过组织层面影响一般员工,因此构造"企业家素质——组织创新氛围、组织学习能力——员工创新行为"跨层次分析模型,运用SPSS和HLM软件探索4个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企业家素质与员工创新行为显著相关,组织创新氛围与组织学习能力在企业家素质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四大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跨层次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与组合创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孙爱英  李垣  任峰 《科研管理》2006,27(2):15-21
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残酷激烈和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如何有效进行技术创新获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文化作为维持竞争优势的一个源泉,对技术创新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主要研究四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官僚型文化、支持型文化、革新型文化和效率型文化对于组合创新中所包含的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的不同影响。研究证实了具有不同类型企业文化的组织进行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时选择创新的方式会有所不同。这些命题的提出对企业更好的选择创新方式提供了帮助,并且丰富了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认为只有结合组织的文化正确地选择创新方式,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应随着市场、技术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组织结构,寻求一种适用的技术创新组织形式,有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文章从技术创新特征着手,指出传统组织形式已不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在阐述企业选择技术创新组织形式应考虑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7种技术创新组织的主要形式及其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王海军  王楠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9,37(5):845-855
基于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的形势需求和技术转移障碍,首先解析了模块化推动创新的理论内涵,讨论了组织模块化对于技术转移的调节作用,并构建了组织模块化下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关联组织模型。在此基础上,以MIT、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系统地探索了其技术转移管理实践。最后,文章还针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给出了若干启示。研究发现,组织模块化有利于调节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产出和效率,主要体现在:(1)从外部看,政府牵引、高校约束和产业联动所形成的三股力量,构成了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协同创新基础架构;(2)从内部看,在研究型大学设置能力专业且独立运作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可以起到连接科技创新供给侧和需求端的重要枢纽功能;辅以组织模块之间的协同机制,还可以推动研究型大学组织体系(教育教学?科技创新?技术转移)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9.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不同组织结构形态导致企业的技术能力对自主创新方式产生差异性的影响.既有文献主要集中于技术能力对创新方式选择的影响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本研究将组织结构、技术能力、自主创新方式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以我国科技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三者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结构对企业技术能力与自主创新方式之间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在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为我国科技型企业基于自身特点如何有效调整自主创新方式提供了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