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粮食生产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随着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许多有害重金属进入土壤系统,造成农田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直接导致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的生长受阻,粮食中重金属含量增加,从而降低粮食的产量和品质,严重影响粮食的生产安全。文章分析了通过改善农艺措施、使用土壤改良剂、植物修复等措施来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质量,并通过筛选重金属富集能力低的粮食作物品种来降低粮食中重金属的含量,提高粮食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25)
本文中探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及修复技术。通过分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利用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技术,结合农田土壤实际情况,给出具体修复措施,实现控制农田生态环境的目的,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周雯婧  贺惠 《科教文汇》2013,(4):102-103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概括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特点,为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周雯婧  贺惠 《科教文汇》2013,(12):102-103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概括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特点,为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云南省农田生态环境现状、农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分别从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土壤科学培肥、主要粮食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优质高效种植、农田重金属土壤修复等几个主要方面探讨改善云南省农田生态环境状况、提升农田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云南省农田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思路借鉴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大平 《金秋科苑》2012,(22):28-34
再讲一个例子,珠二角很多的土壤都被污染了,我引申到长三角更多的土壤也是被污染了。我们住宅区旁边很多种蔬菜的地重金属招标,苯酚类物质超标,很多都超标,什么铬、铅都超标,为什么超标呢?就是以前我们把生活污水和其它的东西没经过排放,直接排到这里面去了,那里的十壤就把这些污染物全部积累起来了,全部的积累它怎么不超标?  相似文献   

7.
徐大平 《今日科苑》2012,(22):28-34
再讲一个例子,珠二角很多的土壤都被污染了,我引申到长三角更多的土壤也是被污染了。我们住宅区旁边很多种蔬菜的地重金属招标,苯酚类物质超标,很多都超标,什么铬、铅都超标,为什么超标呢?就是以前我们把生活污水和其它的东西没经过排放,直接排到这里面去了,那里的十壤就把这些污染物全部积累起来了,全部的积累它怎么不超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田土壤酸化调控的科学问题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我国南方日趋严重的农田土壤酸化不仅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而且促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吸收累积,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民众健康。但因酸性土壤分布详情不清,作物酸害阈值不明,土壤酸化预测的研究不足,酸化防治技术严重缺乏,红壤酸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改良酸化农田土壤、遏制土壤的持续酸化,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土壤酸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化集团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优势植物体内元素分布的研究,探索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并筛选超富集植物。采集5块样地的植物与土壤,利用ICP-OES检测土壤与植物中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土壤pH在7.71~8.43之间,呈弱碱性,有机质含量3.91~9.07 g/kg之间,低于土壤肥力3级水平。5块样地的Zn、As、Cd均超标5倍以上,个别样地还有Pb超标;11种植物中Cu均超标;合成氨厂的何首乌和向日葵中As超标,可见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元素分布产生影响。刺藜中Cr、Cu、As及Cd的转移系数均居11种植物之首,其次是龙葵和葎草;但所有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系数均小于1。虽未筛选到超富集植物但也可以看出刺藜、龙葵和葎草的富集和转移重金属能力较强。大化集团废弃地的Cd-As-Zn的复合污染严重,对生长的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为修复该地污染的土壤,建议引入Cd、Zn、As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和东南景天,并配合当地生长的耐性植物刺藜、龙葵、葎草,构建复合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0.
生态杀虫器     
<正>一次,我们到汨罗市郊进行农村植保环境的调研时,当地农民反映,农田土壤中存在重金属超标、农残超标、病虫害超标以及土壤塑化等问题,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农民担心生产的稻米因质量问题而难以外销、上市的蔬菜成为"毒菜"。在一家蔬菜育苗基地,我们看见农民在翻土晒垡,准备将其用作播种蔬菜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华北高产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华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况进行了阐述 ,对华北高产粮区的典型区域山东省桓台县农用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指出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水资源管理不善是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并在区域、农户、农田三个层次上提出了农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华北高产粮区农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华北高产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华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况进行了阐述,对华北高产粮区的典型区域山东省桓台县农用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水资源管理不善是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并在区域、农户、农田三个层次上提出了农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3.
侯艺璇  赵华甫  吴克宁  李凯 《资源科学》2018,40(12):2414-2424
为科学预测作物重金属含量,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的安全利用,本研究利用地理探测器选取对作物Cd含量影响较大的土壤Cd含量、土壤pH值、与交通主干线的距离等10个因素为输入因子,农作物可食部分Cd含量作为输出因子,分别建立小麦、水稻、油菜籽、蔬菜可食部分Cd含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作物种植污染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划分作物安全利用种植区。研究结果表明:① 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多元回归预测模型;② 对小麦、水稻和油菜籽的可食部分Cd含量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得到作物污染可能的空间分布及特征;③ 依据评价结果,对3种作物进行配置,划分得到4种作物适宜种植区,并提出管控策略。研究可为污染农用地的安全利用及作物种植调整提供思路和依据,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爱栋  许实  曾薇  马贤磊  饶芳萍 《资源科学》2016,38(10):1883-1892
学术界对难以稳定利用的耕地后续利用可能的影响及如何优化利用尚不完全清晰。本文从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生态影响三维度构建了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影响量化评价体系,并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评估了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影响。评估结果显示,景泰县不稳定耕地如果退耕会造成地区粮食总产量下降1.29%,农民纯收入下降10.22%,但是继续维持耕种则会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在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生态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景泰县不稳定耕地后续优化利用建议。在个案经验基础上,区分不稳定耕地不同利用状况,提出了“维持耕种用途”、“工程改造”和“逐步退耕”三种后续处置方式,归纳出一套适用于县级尺度的不稳定耕地后续优化利用分析框架,可为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管理等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面临侵蚀、酸化、肥力衰减、重金属污染、季节性干旱等退化问题,造成红壤生态系统退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85年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和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红壤退化与修复、耕地地力演变与提升、红壤养分循环与高效利用、红壤污染与治理、红壤生态农业模式与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在红壤发生方面,发现现代脱硅富铝化过程仍在继续,小流域土壤自然酸化速率较低;针对红壤农业利用中的加速酸化,研发了抑制质子产生和提升土壤抗酸化能力的新方法,挖掘了红壤区新的耐铝植物资源,揭示了植物耐铝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建立了红壤区土壤侵蚀多尺度监测方法,编制了土壤可蚀性因子分布图,查明了红壤侵蚀演变和崩岗发育机制,建立了侵蚀红壤的开发性治理模式;探明了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发生规律,揭示了红壤孔隙形成机制以及不同尺度的水文通量,研发了农田水分高精度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低丘红壤区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建立了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和稀土元素迁移预测模型,提出了红壤和水稻土安全阈值,集成了红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模式;查明了南方红壤地力和养分平衡的演变状况,揭示了红壤碳氮转化生物网络的驱动机制,提出红壤大团聚体生物培肥技术;创建了江西省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发展了红壤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红壤区耕地质量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新一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对耕地与农产品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还损害民众的身体健康, 影响社会稳定。目前迫切需要根据我国区域土壤污染现状和污染特征, 研发集成各类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材料和装备, 以污染重、影响面大的矿山开采及其下游流域为治理单元, 建设若干技术体系相对完备、示范效果比较突出的重金属污染连片综合治理示范区。通过综合治理技术的集成示范应用, 大力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效率, 探索产业化发展途径, 并在全国同类区域推广应用, 加速解决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期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广东要实现从"石油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型,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分析广东发展低碳农业的机遇与现实需求的基础之上,从高抗、高碳汇优质农林植物品种培育,节粮型、高抗性动物新品种培育,农田生物多样性利用的技术与模式,现代农业节约型技术,畜禽动物低碳健康养殖技术,农产品低碳型保鲜、贮运与加工关键技术,环境友好型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开发技术,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点、面源污染监测与防控技术,农林业碳汇的计量和监测技术10个方面对广东省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海河冲积平原区耕地综合产能核算及其分区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玉  刘彦随  薛剑  许皞 《资源科学》2009,31(4):598-603
农用地分等成果为耕地综合产能核算提供了新思路,为耕地整理质量评价提供新方法。以海河冲积平原区为例,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通过抽样补充调查,依据自然等指数与理论抽样样点构建理论产能核算模型,利用等指数与可实现抽样样点构建了可实现产能核算模型,结合近3 年(2003年~2005年)的粮食实际产量,并进行了综合产能核算。结果表明:全区耕地理论产能为2970×104t,可实现产能为2260×104t,远高于近3年1430×104t的年均粮食实际产量,表明目前海河冲积平原区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程度较高。通过分析耕地综合产能、利用强度及其增产潜力,将研究区耕地利用划分为核心保护区、优化提升区和重点整理区,并提出相应的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9.
罗海平  邹楠  胡学英  王圣云 《资源科学》2021,43(6):1234-1247
随着全球性极端气候频发,粮食生产安全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实现农业气候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意义重大。粮食主产区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本文应用逐级订正的机制法模型测算了1980—2019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并应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186个地级市现实作物生产水平与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属性,在市域尺度上评估了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得出:①1980—2019年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倾向率分别为-156.80、68.82、121.92 kg/(hm2·10 a);②玉米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和低值区范围均缩小,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空间结构较为稳定,小麦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范围扩大;③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重心迁移距离均小于现实迁移距离,并呈同向化特征;④黄淮海农业区、东北农业区、西南农业区等地主要粮食作物气候资源利用率较高,长江中下游农业区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较低。对此,应调整粮食生产重心,缓解气候条件较差地区的粮食生产压力,挖掘气候资源丰富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全面提高粮食主产区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