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所谓儿童心理问题,也称"儿童问题行为"或"儿童行为障碍",是指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生理技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和不适当行为。据专家介绍,如果不及时干预儿童的心理问题,会引起儿童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直困绕着学校的教育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特殊儿童心理问题分析,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推动学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童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控能力的影响很大.独裁型、惩罚型或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剥夺儿童练习自我控制的机会和动力,而使之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和调节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咨询师在学校心理个体咨询辅导中发现,外显的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意识发展不良引发的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内隐的是儿童母亲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他人,给儿童心理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将儿童母亲情绪管理的改善作为切入点进行心理支持,将使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一、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一)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概念小学生心理问题是小学生在身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困惑、挫折、烦恼等心理失衡、失调和失误等心理状态不良、不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的现象。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心理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心理调适。因此,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前提。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的许多心理问题,凭个体主观能动作用难以或不能自我调节,又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引导和教育,就会呈现出持续性的不良心理症状,产生心理偏差、情感偏差、人格偏差和行为偏差,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小学生健康的成长,我们把这种消极的心理现象称为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4.
李德勇 《林区教学》2012,(11):49-51
流动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心理承受力较差,在面对家庭迁徙、社会和教育环境变化时,很容易出现社会适应不良、自卑以及敌对等心理问题。国家政府、城市社区和学校等相关机构和部门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积极疏导,促进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宋军 《文教资料》2014,(27):132-133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他们的身心成长、学习生活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长期处在亲情缺失的状态中,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极易出现心理异常。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三位一体,紧密配合,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也称为"青少年学生的问题行为"或"青少年学生的行为障碍",指青少年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心理冲突、环境刺激或机能失调等原因而导致的青少年学生偏离常态、违反社会规范的不良心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适当行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渐趋成熟的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不稳定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是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产生的特有的社会现象.以问题导向为主的传统研究思路主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违法犯罪行为等.然而多年积累的大量研究结论仍将此现象视为社会顽疾不易蠲除,困顿于问题之中而意图找到解决之道.在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导向的研究思路在国内学者中开始萌芽,从抗逆力、心理韧性到心理资本的理论与评估,这一思路重点关注相似背景下“成功”群体的积极心理品质,以求跳出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违法犯罪行为更具预防和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的个体因素不仅影响着其个人工作的成败,更重要的是深刻而长远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系统,也会对学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班级心理环境或氛围可能是教师人格影响学生发展的中介变量。教师的问题行为是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外在表现,而教师的不良言行或问题行为又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或心理行为问题。消极的师生关系模式比积极的师生关系模式更能够强烈地影响到儿童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生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前提和物质保障,很多时候儿童的心理问题往往是由生理问题导致,同时也可能通过生理异常反映出来。身心问题往往纠缠在一起,甚至会相互转化。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实际上是生理、认知、社会情绪的交织发展过程,不同年龄阶段中儿童反映出的心理问题,有它独特的生理原因。一、大脑的发育特点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大脑的发育,是影响心理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因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社会化过程,还会导致其成人期的适应不良、精神疾病和违法犯罪等;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往往是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发源地;本研究从家庭的经济收入、结构类型、父母性格特征和生活习惯、教养方式及父母分歧等方面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11.
一、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系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境遇和教育环境导致了他们的行为问题和学业不良,有些甚至出现严重的过错行为。  相似文献   

12.
儿童行为问题指儿童期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儿童行为问题起源于生命早期且具有持续性,被认为是普遍的和稳定的现象,可以预测青少年时期的学业成绩不良、不良的同伴关系、反社会性行为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等。本研究采用儿童行为问题量表,对徐州地区334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3%,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城乡差异;家庭结构和父母文化水平对儿童的行为问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儿童学习障碍不仅仅是一种认知障碍,同时还有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包括:多动和注意缺陷、焦虑和抑郁、攻击和违纪,以及社会交往不良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学习障碍儿童自我概念较低、家庭不良环境影响等。教育者可以通过认知训练、合作学习以及塑造新行为等策略干预和矫正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王雪萍 《考试周刊》2013,(28):175-175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何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孙洪波 《职业技术》2006,(24):155-155
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器官损伤以及不良环境和不合理教育,导致他们产生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种种缺陷和障碍。其中,自卑感、依赖心理、缺少自信心是最典型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环境创设,父母、师长、社会的关爱以及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可以矫治智障儿童不良心理与行为。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应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机制、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学前儿童社交淡漠的原因包括稳定的抑制性气质、儿童自身的不足、过度的心理控制以及不良的同倬关系等多种因素。社交淡漠不仅影响儿童积极情绪的建立、社交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儿童的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社交能力发展训练以及适时的同伴介入等策略,对幼儿社交淡漠行为进行相应干预,可以减少幼儿社交淡漠行为的发生,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是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一般表现为强烈偏爱或厌恶某些食物、吃得慢、吃得少、食欲差、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对食物缺乏兴趣等,涉及到饮食行为主体心理、饮食环境、饮食习惯等多个维度。学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探讨学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利于认清学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为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汤燕辉 《教育导刊》2004,(18):41-43
当前,幼儿园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受到宠爱,很容易养成自私、任性、情绪不稳定、好攻击等不良心理行为和习惯。种种不良的心理行为和习惯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问题儿童和问题行为是两个心理学上的术语。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这类儿童有一系列生理、心理症状,往往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不遵守社会公认的正常儿童的社会规范,在处理事情、学习等方面与正常儿童有显差别。问题儿童的症状具体表现为:①性格发展偏离或具有一定神经质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