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对我国50年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发展进行了简述,总结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发展的4个特点,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讨论了:(1)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问题;(2)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确立;(3)学校体育教育理论教材的特色。针对我国未来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出:(1)如何确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主导思想;(2)如何使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具有新时代特征,与未来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陈琦 《体育科学》2004,24(1):40-43
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领域的改革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学校体育如何为终身体育打基础,怎样从终身体育思想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创新性对策,是学校体育领域前瞻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一个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学术价值。以大、中、小学体育理论、实践与终身体育为研究对象,侧重论证终身体育思想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萍丽  潘前 《福建体育科技》2004,23(5):59-61,64
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类比较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需要学校体育的有力支持。并从我国社会体育的现状分析了学校体育的功效,提出了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体育教育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亮  邱月婷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6):81-81,9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将“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它为我国体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它与大众体育、竞技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探讨学校体育如何适应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策略,这是我国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强制体育体育在我国是一种现实存在。面对学生体质下降的现实,需要重新审视学校强制体育。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新时期强制体育的内涵、基本表现形式,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强制体育,并进一步探讨学校强制体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与我国体育社会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学校体育在体育社会化中地位及作用的分析,阐明了学校体育社会化进程中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学校体育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更好地适应与促进体育社会化的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学术体育教学模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创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对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有推动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就教青体育两个部门如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了探讨,认为在西藏学校体育工作中要以农牧区学校体育为重点,以全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只有教育体育部门紧密配合,认真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才能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思想的研究实际上也反映学校体育教育过程的发展和变迁,学校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实践的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本文就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历史上有关学校体育功能目标的“一元论““多元论“和“整体论“体育思想的四次大讨论,进行了历史的回顾和简要的分析,从中探索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变化轨迹,为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完善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试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之结合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就当前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及其结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如何在社区体育中发挥学校体育的自身优势的对策,为社区体育及学校体育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特征和规律,提出了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技能培育思想———身心健康思想———终身体育思想”为具体内容的新时期我国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终身体育是关乎学生身心健康、社会和谐乃至国家兴衰的头等大事,终身体育思想下的北方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建设世界体育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完成高校体育的历史使命.通过研究总结出终身体育思想的教学内容为: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和快乐教育.提出转变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更新教材,增强终身体育能力;激发兴趣,培养终身体育习惯;完善师资,提高终身体育质量等实施途径,为全民实施终身体育,提高全民素质,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综合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快乐体育从出现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但快乐体育思想对我国体育教学影响很大,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学论的思想、观点以迅猛之势向体育领域冲击,出现了一些新颖有趣、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快乐体育思想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摒弃,是向现代体育教学思想的迈进,这对于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奥林匹克的精神是当今世界体育文化高度统一的整体,是体育界所共识,也是我国教育工作者长期追求的人才成功的思想境界.从竞技体育的精神、特征以及功能的角度出发,探讨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功效.这篇文章并不是否认非竞技体育就不能发挥体育的功能,而是从竞技体育角度出发探讨教书育人的新思路,进而为竞技体育在学...  相似文献   

14.
俱乐部模式在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柏连龙 《冰雪运动》2008,30(2):77-80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终身运动理念为教学目的,为此,提出组建冬季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改进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运用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冬季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组建形式、运作方式和运行机制等内容进行研究,认为北方高校体育教学采用俱乐部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热情,引导学生自主、科学、有效的利用运动资源,拓展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连接纽带,为学生开辟接触社会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文化熏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理念。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国内教育体制随之进行改革,且取得良好成就。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革新,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了体育教学本身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同时引领了国内高校体育教学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论述,具体从引入休闲体育运动对高校体育教学所产生的影响着手,深入探讨未来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休闲体育运动的应用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学科、专业、课程、师资、生源、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但高校扩招、北京奥运和WTO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我国体育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学习先进经验,树立新的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维护体育良好的社会形象,充实体育化的内涵,注重体育观念的正确引导;加强学科建设,构建亲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好继续教育,开展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17.
素质体育: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新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祝莉 《体育科技》2001,22(4):56-61
应试教育所派生的"应试体育"的教学模式,完全偏离了我国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航线.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素质体育,并迅速完成应试体育向素质体育的转轨,是本文着力论证的新己见.  相似文献   

18.
杨敏  钟利  武卫  王勇 《体育与科学》2007,28(6):90-92,53
高校公共体育教材建设是提高公共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立体化的体育教材又是一种新型的整体教育教学解决方案,是教材建设的一种创新,引领了教材建设的新观念、新思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立体化教材的涵义和建设的必要性,总结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材建设的现状,提出构建标准化的立体化体育教材选编体系。并从多层次讨论了其建设的内容、实施步骤与思路,在教材撰写的原则、内容和结构上既能体现体育的学科特点,又能实现标准化的目标要求,以推动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使之成为既有价值的学术创造,又能对高校公共体育领域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新型教材。  相似文献   

19.
试论体育绘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绘图是作为新发展起来的、自成体系的一种实用美术形式,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根据体育绘图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进行美育教育和提高工作效率四个方面分析了绘图的作用。这对新课程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艺术和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永亮 《精武》2013,(19):58-59
大学生拓展训练就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营造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情景和活动方式,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经历一种体验,从而达到磨练意志,锻炼体魄,增强心理素质,培养积极人生态度和团队意识的教学目标。大学生体育拓展训练教学不仅适应了新形势下人才培养和人才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需要,同时还实现了体育教学方式和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