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1.党报新闻评论平民化现象党报作为我国媒体格局的核心,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承担着"宣传报道党的方针政策"与"准确地传达民意民情"的重要责任。报风严谨、视野大、定位高是党报与生俱来的特点。但近年来,随着党报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平民立场、平民报风、平民参与"为标志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平民化新闻与记者作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娥 《新闻前哨》2004,(1):36-37
平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普通的人民”。新闻传播中的“平民化新闻”就是指普通人民的新闻。这种新闻报道的主体是普通老百姓,报道的内容是普通百姓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喜怒哀乐等等。 平民化新闻是近几年才出现的。1992年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开始,到现在遍布全国各个地方电视台形成的固定的“说新闻”阵地,可以看出平民化新闻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3.
孙劲松  王从波 《新闻界》2005,(6):128-12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新闻界出现了平民化传播的理念。从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诞生,到以城市平民为办报对象的都市报的崛起,再到今天电视传播的民生新闻热,平民化传播一路高歌猛进,开启了中国大众化传播的新时代。时至今日,平民化传播已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给中国的新闻传播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很有必要对这股传播思潮进行一番回顾和梳理。  相似文献   

4.
杨静 《视听界》2004,(3):48-48
新闻评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力图使受众接受传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诉诸行动,为达到这一目的,各种媒介都努力在深入认识各自传播功能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争取最好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评论是以电视媒介为载体,而电视传播具有多符号双渠道、迅速及时、声形兼备和易于被受众接受等特点,对于这些传播手段特征的充分认识和有效把握,能够开发电视新闻评论的内在优势。作为具象信息和抽象信息相互融合的产物,在以抽象的逻辑思维和推理为主要手段的新闻评论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如下的优势: 首先,电视新闻评论论据的极高可信度和现场实证性,使其贴近实际。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通过画面这一构成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闻评论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平民化逐渐演变成为新闻评论的一种发展趋势.本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微博客的迅速兴起,不仅为新闻评论的平民化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实现平台,还以其自身的自媒体特点给新闻的平民化带来了新的特点,而这些新的特点也推动了新闻评论队伍、语言、受众平民化的进程与发展,而它所带来的对话语权、语言暴力现象以及舆论引导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种用平民视角,以人文关怀的理念关注民众日常生活的新的电视新闻形态。它以独特的传播理念和价值取向,在新闻的内容生产、播报方式以及舆论监督等方面给新闻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使新闻传播的姿态向平民化转变,新闻的内容以记录百姓生存状态和现实需求为  相似文献   

7.
媒体大众化,是以网络媒体崛起为标志的新传播格局最显著的特征,大众传播不再像以往单向地由职业媒体向受众传播,而是融合传播,公众既可以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发布者。由此,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为大众传播、由大众传播正在形成。这样的新传播格局对新闻评论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可以说,新闻评论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新传播格局为新闻评论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一、可供评论依托的新闻信息空前增多,评论素材空前丰富。新传播格局中,公众广泛参与大众传播,使任何地方发生的新闻事件都可能被及时发现和传播,大众传播的盲区、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特点赢得观众的喜爱,大量有个性、传播风格“平民化”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运而生.然而有些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平民化”表述方面的~些做法却值得商榷。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只有理解正确的“平民化”表述方式.才能保证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蔡碧珠 《东南传播》2014,(11):59-6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权威性、政治性和严肃性,比较抽象,属于"硬新闻"。主流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平民化视角,变过去的"传者本位"为"受众本位",变"居高临下"为"平民视角",变"强行灌输"为"无声渗透",变"主流媒体舆论场"单打独斗为与"民间舆论场"同声共振。要从报道内容、报道视角、表达方式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以平民化视角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像一只巨大无形的手,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掀起了思想领域内的第二次变革。新闻评论作为对社会变革的一种及时回馈,其构成要素(论题、立论、论证和语言)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新变。这种新变既是评论写作从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过渡,又是由政治本位向新闻本位的回归,它使评论写作步入“平民化”的快车道。“平民化”是新闻改革中呈现出的一种崭新的审美价值。它是指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以一种普通百姓的价值取向和平民生活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问题,使传播和接受、社会和个人获…  相似文献   

11.
新闻节目平民化、娱乐化和故事化是当前电视新闻的主要发展趋势,各大电视媒体对平民化手法的应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是取材于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社会,是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方兴未艾,在操作层面上,它改变了固有的新闻模式,实行个性化、开放式的直播和长时间的杂志化编排;在传播理念层面,以平民化视角关照平民生活,实现了从精英到平民的回归,被喻为“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但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碰到不少瓶颈,出现低俗化、雷同化等现象,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潘宁 《传媒观察》2008,(4):40-41
走“平民化”路线是指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经济新闻报道“平民化”,就是要求,经济新闻报道能及时反映与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并能以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报道。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报刊新闻评论的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炼 《新闻大学》2006,3(1):91-95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和态度,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进入信息化时代,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新闻评论在各媒体蓬勃发展,研究它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报刊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从“新闻化”、“多元化”、“平民化”、“形象化”等等七个方面分析其在新世纪里的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的宗旨就是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以老百姓为核心"受众",确立"平民化"的价值取向。作为现代媒体,确立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也是自觉遵守新闻传播规律的表现。本文从民生新闻的主体、内容、语言等方面,阐释当代媒体如何确立民生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相似文献   

16.
吴静 《新闻与写作》2005,(10):18-18
平民化的人物报道是把焦点指向老百姓.立足平民、报道平民、服务平民的人物新闻.这种报道方式凭着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生动的新闻故事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它是对传统报道方式的探索和发展.对报道领域与题材的开拓.由此也引发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技巧。  相似文献   

17.
史熔  覃韬  罗璐 《新闻前哨》2008,(4):59-59
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电视新闻你播我看的单向传播局面。它的主要特点是:立足大众立场,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更多地让给了平民百姓。体现了电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确是新闻节目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格局和传播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多元势必带来观点的多元化,传统主流媒体在议程设置、舆论引导和塑造社会核心价值观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播说联播》栏目,采用平民化、接地气的评论语气,以短视频为评论主要形式,采用跨媒体叙事方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矩阵,有效地增强了主流媒体在热点事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新闻评论的发展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晚报》老百姓专版的创刊和一系列类.似新闻栏目的相继出现,“百姓新闻”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准确地说“百姓新闻”应叫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单向传播局面,立足大众立场,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和决策权更多地让给了平民百姓,体现了平面传媒的平民化趋势,的确是新闻报道的一大进步。但随着民生新闻的日益繁荣,许多缺陷和不足也日益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体裁中,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信息为手段间接引导社会舆论,而新闻评论通过传播理性信息直接引导社会舆论,即传播事物状态的内在含义,阐述事物的价值、效用,发表评论者的意见、观点、思想和见解。无论是传播事实信息,还是理性信息,其传播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