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人与灵长类动物脊柱的形态、结构及运动功能的解剖学比较,找出影响人类脊柱运动的某些因素。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理解全民健身运动,强调体育运动的自然属性。提出以体育仿生学的运动方式来维护脊柱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自行车运动员脊柱创伤的准确诊断是正确治疗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如果脊柱骨折漏诊;创伤的脊柱不稳定将严重影响运动员完成和执行教练员的训练计划,更有甚者出现不可逆性神经损伤后遗证,如果是这样的话,科学训练和自行车项目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将无从谈起。我们收集了23例脊柱创伤的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全脊柱模型,观察在不同姿势和不同载荷作用于人体脊柱时脊柱稳定性的变化,向背包者建议较为合适背包姿势和负重。方法:针对人体脊柱骨骼和韧带系统开展了以人体脊柱CT扫描图像为基础的准确几何模型三维重建,并基于几何模型划分了有限元网格,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其开展了研究工作,观测了不同载荷作用于人体时全脊柱模型椎体间位移变化特点。结果: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构建全脊柱模型并选取4种负荷(以体重的10%(10%BW)为单位增加)对全脊柱模型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T7,T12,L3三组的位移在负荷为10%BW较小,均小于3mm;负荷加到20%BW时,T7、T12组大于3mm,但尚未达到3.5mm,而L3组为2.7mm;负荷高达30%BW后,T12位移稍大于3.5mm,T7组位移已达3.695mm,超出稳定位移界限0.195mm,仅L3处位移最大值2.767mm,低于稳定位移值。载荷达到40%BW后,T7和T12位移远远大于稳定位移临界值,分别达到4.113和3.898mm,但L3组位移仅为3.047mm,依然在稳定位移值范围内。结论:全脊柱模型验证表明,该研究构建人体全脊柱模型构建成功,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脊柱形态的测量,找出长期冲击应力对蹦床运动员脊柱的影响。方法:通过Spinal Mouse脊柱测量仪,对8名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和20名正常大学生进行脊柱测量,并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差异之处。结果:运动员和大学生脊柱在静态和动态情况下角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通过对测得的脊柱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长期的冲击应力使得蹦床运动员直立时腰椎的生理弯曲变小,骨盆前倾减小,但是对胸椎的生理弯曲影响不大。在脊柱动态活动时,蹦床运动员胸椎的活动度变小,腰椎的活动度没有变化,骨盆活动度变大,脊柱总活动度变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具有高度几何材料相似性的腰椎运动节段(L1-L2)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举重运动员抓举完全起立阶段脊柱腰椎节段生物力学特性,以便对举重运动员腰部损伤进行积极的预防,减少伤病的发生.结果表明:在举重运动员抓举完全起立姿态下,其椎体主要的应力分布在小关节和椎弓根处,椎间盘接触压力主要集中在纤维环中后部,位移主要集中在椎间盘的后外侧;此时,如果杠铃的重量过大,运动员腰部力量不足,引起腰椎关节失稳,会造成椎间盘过分挤压,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峡部向前剪切力过大可引起峡部裂伤.本研究所建立的腰椎L1-L2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足重要的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平台,可应用于众多相关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了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的某些特征及致因,以期为艺术体操科学化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试并评估分析苏州市公务员的脊柱机能状况,了解其脊柱健康现状,为维护和促进脊柱健康及筛查脊柱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diag SpinalMouse脊柱电子测量仪,进行脊柱机能状况评估分析,以脊柱机能评定,姿势,柔韧性,稳定性作为参数,全面测试和评估脊柱健康状况。结果:(1)男女公务员脊柱机能、姿势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柔韧性和稳定性男女有差别。(2)公务员40岁以前与40岁以上组,脊柱姿势和稳定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0岁以上组公务员脊柱姿势和稳定性下降趋势明显。结论:女公务员脊柱柔韧性比男公务员好,男公务员脊柱稳定性优于女公务员。年龄与脊柱的姿势和稳定性有一定关系,40岁前后出现明显差别,40岁开始出现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脊柱功能是衡量人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人体保持高质量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何运用有效的训练改善和提高人体脊柱功能,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以黑龙江省30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动干预实验,分5个阶段进行训练监控及训练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全体受试对象脊柱直背趋势最为显著,脊柱姿势、柔韧性、稳定性整体较差,脊柱疾病风险较高;通过动态拉伸、颈肩及腰等功能性训练对改善女大学生脊柱功能效果显著;实施训练方案后,在第30天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布学宽 《精武》2005,(12):11-12,10
我们要想有效地提高洗髓经的健身作用及开发内功劲源,必须首先明了人体生理结构及其作用。洗髓经功法侧重于锻炼身体的两个系统,一是运动系统,二是神经系统。脊柱作为运动系统的主要部分,位于背部正中,是躯干的中轴,由33块椎骨连接而成,除有支撑和运动功能外,还参与构成胸腹盆腔的后壁,有保护腔内脏器等功能。我们侧而观察脊柱,可以明显地看到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这些弯曲起着增强脊柱的弹性作用,可减轻对脑和脏器的冲击和震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每天处于长时间的坐立姿势,缺乏适量的运动,导致整个脊柱的健康受到了影响。与脊柱相关疾病已经侵入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因脊柱问题而就医的患者逐年增多。瑜伽练习对脊柱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对脊柱的生理弧度的恢复和解决腰背疼痛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主要对青少年的脊柱稳定性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探索不同负荷对青少年脊柱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机制。推测脊柱的最佳负荷大小和最佳负荷位置。方法:观察不同负荷下,青少年脊柱周围肌电信号的变化规律、青少年足底压力的变化特点。结果:在不同负荷下,腹直肌、最长肌与髂肋肌的肌电数据变化趋势大致一样,且都是时域指标增大,频域指标减小;在10%体重(BW, body weight)负荷下,各肌电指标变化幅度较小,且在L3位置时最小;而足底压力中心位移变化随着负荷的增加无明显变化。结论:(1)在各种负荷作用下,腹直肌、髂肋肌和最长肌的肌电波信号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说明在静止负荷时,腹直肌、髂肋肌和最长肌更多地被动员起来,以保持脊椎的稳定;(2)当载荷增加时,在不同的载荷下,足底压力中心的位移基本没有明显的改变,说明我们在静止状态下保持着人体姿态和脊椎的稳定,靠着上身的肌群来保持;(3)当背包负荷为10%BW,背包位置为L3时,脊柱是最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生的脊柱数据,并对他们实验前后的脊柱功能(直立姿态、前屈姿态和负重姿态)、平衡能力、核心力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评估体重循环训练对小学生脊柱功能是否存在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小学生在脊柱功能、平衡能力和核心力量都存在一定差异;实验组在脊柱前屈、负重姿态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腰椎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平衡能力、核心力量指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研究发现,有一百多种症状明显但往往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是因脊柱不良引起。新兴医学科学--脊柱相关疾病学的突起,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脊柱对于人的生命与健康的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普遍存在不够重视脊柱保健的现象,特别是儿童少年正处在长身体的重要时期,脊柱保健尤为重  相似文献   

14.
小茼  大志图 《体育博览》2010,(5):100-103
脊柱损伤在职业运动员当中非常普遍,脊柱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对于脊柱参与的运动,因应力过大引起脊柱的损伤是很自然的事。这些运动不仅包括接触型运动,如足球、橄榄球等,而且也包括需要脊柱,特别是腰椎,进行较多弯曲、伸展和旋转的运动,比如网球。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参与军训的48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inesacn电子脊柱测量仪对受试对象进行军训前后脊柱活动度的测量,包括躯干倾斜角,脊柱后凸,颈椎,胸椎,腰椎活动度等,使用SPSS数理统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对军训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军训后受试大学生的多项数值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得出,2周的军训能够对大学生脊柱活动度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现状,探讨损伤的规律。结果表明:97.5%的运动员患有腰部损伤,10096的运动员表示有过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发病率前5位的损伤部位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峡部裂、棘突偏歪、腰椎错位和腰肌劳损;损伤多发生在重要赛事前准备期。腰部损伤规律主要表现在技术结构的特殊性、脊柱腰段过度的伸展性、技术水平的不均衡性、个人集体项目的差异性和形态与机能交化外显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艺术体操运动员完成专项动作过程中的脊柱形态,结合躯干侧屈肌力的对称性特征,讨论专项动作和躯干肌力对脊柱产生的不对称负荷特征及其对脊柱曲度异常的影响。方法:红外动作捕捉系统获取脊柱椎体三维坐标,曲线拟合脊柱弯曲状态;等长肌力测试系统获得躯干两侧侧屈肌肉峰值力矩;配对t检验比较左右对称性,计算对称系数分析脊柱弯曲形态与肌肉力量的关联。结果:后扳腿动作脊柱矢状面上曲率最大椎体位置在左、右后扳腿两种情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03),后扳、侧扳腿动作脊柱额状面上曲率最大值和对应椎体位置左右侧间均未发现显著相关、亦无显著差异。躯干处于同15°位、反15°位和反30°位进行侧屈时,右屈的肌肉峰值力矩显著大于左屈。脊柱弯曲曲率最大值和椎体位置的两侧对称系数与侧屈肌力对称系数之间均未发现显著相关。结论:艺术体操专项动作对脊柱矢状面的影响更显著,与脊柱额状面的曲度异常无直接关联。对于已经存在脊柱曲度异常的艺术体操运动员来说,不能通过对躯干侧屈肌肉力量进行对称性训练的方式,直接调整专项动作已对脊柱产生的不对称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X线摄片法对照研究了跑跳运动员和普通大、中学生脊柱腰段的椎体形态和生理曲度。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椎体高度的变化幅度大于普通学生。第五腰椎的垂直指数小于普通学生。脊柱腰段长度占身高的比例小于普通学生,显示出下肢长、躯干短的身材特点。用腰曲指数作为评价脊柱腰段生理曲度的指标,运动员和普通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等动训练能引起人体各系统的生理性适应 ,所有变化均遵循SAID规则 ,反映出机体对等动训练的应答。已知在脊柱等动训练后 ,心血管系统、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系统及骨骼系统都产生特殊的生理适应。研究脊柱等动训练的生理适应 ,将有助于为一些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等的治疗提供有益手段。  相似文献   

20.
人类从爬行进化到直立行走,给脊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脊柱要承负起全身60%以上的重量,脊柱的生理功能与结构逐渐发生改变.现在人们长期使用电脑,观看电视,不注意身体的形态,负重不符合脊柱的受力原理,至始我们的脊柱发生了一系列的病变.而爬行运动是近几年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并喜爱的一种趣味性较强的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