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戴志敏  郭露 《科技广场》2012,(12):117-122
区域创新对目前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消除和共同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需要区域创新的三方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基于价值链的现有体系使得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模式在区域创新体系中成为主流;高校与科研院所(即学研方)出于自身利益诉求的考虑缺乏对企业的现实支持与配合.本文由现有模式现状出发集中解决利益分配的突出问题,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采用动态博弈论方法加以详细说明.理论证明,“官、产、学、研”各管齐下、协调配合才是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同时,以企业为主的系统协同共生创新体系需要高校与科研院所进一步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合作博弈和厂商模型,研究了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首先,分析了不同信息结构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行为,讨论了双方的策略和社会福利;然后,将信息不对称下福利损失看作双方的信息租金进行二次利益分配,首次建立了政府主导的具有双边激励效应产学研利益分配机制.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下科研机构的投入水平低于最优投入水平,具有双边激励效应的分配机制不仅兼顾了企业和科研机构双方的利益、发挥了政府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中的引导作用,也提升了社会整体福利,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3.
由于煤炭低碳技术创新投资大、技术复杂、市场开发周期长,与企业利益最大化发生冲突,单靠企业自身很难实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被国外和国内许多行业证明是比较有效的技术创新路径。本文通过研究黑龙江省煤炭行业低碳技术协同创新产方和学研方博弈均衡和创新条件博弈均衡,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煤炭行业低碳技术创新产方和学研方的最优战略均选择协同。  相似文献   

4.
基础研究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由政府投资的基础研究项目参与主体利益目标不一致等引发冲突问题不容忽视。基于第三方偏好信息,应用冲突分析理论的冲突分析图模型(GMCR)方法构建分析模型,模拟基础研究项目决策主体冲突状态的演变与解决机制,通过稳定性求解,分析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决策主体在不同偏好情境下,在冲突中的个体稳定性和全局稳定性。以期为基础研究项目的多主体冲突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为政府投资基础研究项目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机制研究是当前研究热点问题,但针对大湾区基础研究的协同机制研究仍存在一定研究空白。本文从粤港澳拥有的基础研究资源禀赋出发,建立基于协同创新的成本协调模型,按照Rubinstein轮流出价博弈模型进行博弈分析,分别研究在委托研发模型和成本分担、利益分享模式下,企业方和学研方获得的增量收益情况及利益分配均衡点。博弈结果显示,企业方和学研方共同承担R&D成本,共同分享市场分成的净收益要大于固定酬金和单纯市场分成方式,是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合作方式。基于此,本文以基础研究链条构建了粤港澳基础研究“目标协同-过程协同-资源协同-成果协同”概念模型,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5,(5)
基于博弈论理论,对供应链中的协同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构建了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供应链协同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分析。研究发现:完全信息条件下,主导企业无法通过实施报酬差别wH-wL来对附属企业进行激励;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主导企业则可以通过共同影响因子:附属企业的能力水平A、附属企业的绝对风险规避度r、附属企业努力成本系数b以及产出稳定性σ2对附属企业进行激励,实现供应链的协同管理。另外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考虑成本价格(p和c)的模型结论与不考虑成本价格的模型结论结果会相差(p-c)2倍。因而主导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条件,采用不同的措施来优化供应链模式,最终实现供应链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转移机制可以加快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及共赢。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阻碍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转移成功运行。通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转移信号博弈模型,分析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转移成功运行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已有研究,构建了“投入-过程-产出”的风险研究框架,总结出6类企业协同创新风险,即创新要素投入风险、道德风险、资源共享风险、组织协同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益分配风险。引入协同效应为中介变量、动态能力为调节变量,运用SEM模型和层次回归分析研究企业协同创新风险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①6类风险均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不同风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②协同效应在创新要素投入风险、道德风险、资源共享风险、组织协同风险、利益分配风险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中介作用,在市场风险与创新绩效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③动态能力显著调节创新要素投入风险、道德风险、资源共享风险、组织协同风险、市场风险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对利益分配风险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转型期,产学联盟的技术创新行为和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各级政府的约束。通过考察产方(企业)与学方(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行为逻辑,将政府行为引入产学双方的目标函数,构建了一个"考虑政府行为的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模型"。模型分析表明:(1)若提高对公共资源的干预力度,企业单位创新产出所耗费的资本与劳动将增加,即地方政府干预行为会导致企业创新要素利用低效率;(2)随着地方政府干预力度的不断增强,产学联盟双方会更加偏好于创新产出目标(以产值计),更多的公共资源被配置到创新与研发领域,进而有利于扩大整个社会的创新产出;(3)产学联盟收益分配应该遵循"要素相对重要性"原则,企业的创新收益或政府补贴应该向人力资本倾斜。由此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在中央政府鼓励和支持产业(企业)创新的政策导向下,地方政府有动力加强对公共资源的配置,从而直接或间接提高了社会总的产出总量,但这是以牺牲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为代价的,长远来看应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现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合作模式,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则是产学研协同创新顺利实施的关键。文中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影响协同创新主体利益协调的相关变量,据此构建了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利益协调模型,进而确定了博弈均衡解以及最优分配系数,并运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以进一步验证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分析了模块化对于一流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平台模块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探讨了其在模块化嵌入下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和演化轨迹;其次,围绕“用户协同-资源协同-组织协同”三个维度,归纳对比了产品模块化、组织模块化和平台模块化下案例企业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效应。研究发现:产品模块化、组织模块化可以被赋予调节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功能,而平台模块化既有利于推动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从“面对面”转向“背靠背”的合作创新,也能通过开放企业平台资源来激发合作伙伴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12.
综合考虑横纵向公平关切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探讨各类因素影响下供应链企业知识共享决策及其行动演化路径,为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决策提供理论参考。首先,分析供应链企业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其次,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纵向和横向公平关切下的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其演化稳定策略;最后,基于MATLAB数值仿真分析各因素影响下企业共享策略的演化路径。结果发现:适当水平的知识共享量、恰当的收益分配对企业的知识共享行为有促进作用;在纵向公平关切下,企业更关心协同收益的分配比例,收入差距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横向公平关切从短期看可能促进企业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间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3.
原长弘  张树满 《科研管理》2019,40(10):184-192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不仅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基于中国转型经济情境,文章廓清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跨层整合了宏观层国家创新系统和微观层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并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管理框架。该框架打开了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互动下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自身技术创新的黑箱,探讨了企业家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机理。另外,文章拓展了现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确定了企业协同创新的6个主要外部主体,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有效收集了254份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企业与不同主体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并探究了对应的竞争者协同创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与政府、竞争者、供应商、客户、研究组织、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企业-客户>企业-供应商>企业-研究组织>企业-竞争者>企业-中介机构>企业-政府。(2)竞争者与政府、供应商、研究组织、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会对相应的企业协同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但竞争者-客户协同创新没有这样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帆  章琳  倪娟 《科研管理》2022,43(10):12-23
智慧城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物,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城市中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以智慧城市第一批、第二批及第三批试点为自然实验,采用多点DID法检验智慧城市试点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从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方面研究智慧城市影响企业创新的渠道。结果发现,智慧城市试点具有创新溢出效应,当城市被认定为智慧城市试点后,注册地企业的创新水平会显著提升。提升的渠道是:智慧城市试点之后,城市加大了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财政支持力度,这将正向促进企业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相对于高融资约束企业、国有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民营企业更能利用智慧城市创新溢出效应驱动自身创新;相对于低市场竞争环境、非制造业行业,高市场竞争环境、制造业企业更能利用智慧城市创新溢出效应驱动自身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上海证交所科创板挂牌企业吸引投资的优势不在于现在的盈利状态而是盈利前景。本研究通过研究科创型企业的盈利前景为科创板申请评价以及信息披露内容提供建议。在方法上,以2015年-2017年上海某区三年共计797家企业为样本,以经济效益增长性为目标,从多个方面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性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以及经济效益没有直接关系;在另外一个方面,企业的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和经济效益之间的良好循环是区分企业增长性强弱的重要特征。由于单方面指标无法很好地评价长期盈利能力,建议同时评价三个方面的信息: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经济效益。同时建议培育第三方市场用于统计和发布难以统计的其他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合理评价科创板企业,例如市场占有率及独占性技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企业创新和行业信息资源要素的分析,提出面向企业创新的行业信息服务资源配置的观点;针对现存信息资源配置中的问题,提出从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企业进行行业信息服务资源的配置,给出了以面向企业创新为目标的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焦点问题,考虑创新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企业和学研机构为博弈主体构建产学研协同模式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演化博弈模型,系统探讨影响博弈双方合作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及其驱动机制,并结合数值仿真揭示各因素变动下协同创新系统的演化轨迹。结果表明:政策激励因素能够促进企业与学研机构协同创新,但不同政策措施的影响效果具有差异;降低合作成本和“搭便车”收益,提升合作收益增量能够促进协同创新;盲目设置过高的创新深度而使研发成功率过低无助于双方合作;企业对学研机构的研发资助、违约金、机会损失和声誉损失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系数能够有效抑制中途背叛行为的发生。基于此,提出优化政府政策组合、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体制机制设计等建议,从而为政府科学施策、精准施策,推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本质上是聚集地人才聚集所形成的复杂关系的集合。通过系统分析人才聚集效应与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基于人才聚集效应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关系模型。以山西省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人才聚集效应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体网络与分类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人才聚集效应的区域协同创新整体网络中,政府、高校和企业主体的网络密度均高于整体网络密度,科研院所网络密度较低,弱化了整体网络创新主体间的联系;研究型与应用型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创新主体间大致呈现对立式和包围式分布,人才聚集的凝聚力均明显不足。上述研究结果,可进一步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理论体系,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是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必由之路,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多方共赢、整体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推进了各学科专业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及地方政府深度合作,三位一体,推动产学研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在平台建设中解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