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网络组织观点下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小明  杨立国 《情报杂志》2007,26(4):5-7,10
促进组织内网络节点的知识共享与转移是跨国公司创造竞争优势重要的关键。基于跨国公司网络组织理论,从子公司的角度研究知识的流入与流出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整理建枸了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的理论模型,有助于让跨国公司了解如何促进组织内的知识共享与转移,以提升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王清晓  杨忠 《科研管理》2006,27(2):102-108,56
根据企业的知识基础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跨国公司可以被看作在全球范围内积累和运营知识的内外部网络的统一体。有效地在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结点之间进行知识的共享和转移,是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内扩展其竞争优势的必要前提之一。跨国公司各内部网络结点所积累的国别性专有知识产生于其所在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之下,因此,跨边界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必然受到一系列与此相关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并给出一个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3.
文化差异对美资跨国公司总部知识转移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笑君 《科研管理》2010,31(4):49-58
摘要: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跨国界转移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以美资跨国公司为例,重点分析公司总部的知识转移能力、知识转移意愿、显性知识和社会化知识转移渠道丰富性对向在华子公司转移知识效果的影响。本文还借鉴Hofstede的民族文化模型,重点分析权力距离和男性-女性主义两个纬度上的文化差异对总部知识传播能力-知识转移渠道丰富性-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提高跨文化知识转移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雷 《科研管理》2012,33(10):90-96
本文基于上海浦东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产业集群142个企业的截面(cross-sectional)数据, 实证研究了集群中跨国公司子公司知识外溢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跨国公司嵌入程度、内外资企业联系密度,以及跨国公司子公司独立性对知识外溢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要提高跨国公司的知识外溢效应,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嵌入程度,强化内外资企业的联系密度,使国公司子公司真正成为本地集群网络节点的一个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企业网络各属性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建立了企业网络知识转移的多智能体仿真模型,分析了网络规模、联结密度、联结强度和联结久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以及临近性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对仿真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网络规模、联结密度和联结久度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正向影响,企业间客观存在的临近性差异会对不同网络属性的作用发挥起到增强或削弱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知识网络中知识转移的研究,集中在构建不同的复杂网络模型,调节节点权重、学习能力和接收能力来分析知识网络中知识转移的效率.本文引入麦凯恩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基于复杂网络中的无标度网络理论,采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分析了知识转移中不同人性主体的分布对于知识在知识网络中的转移效率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分析了知识主体间的关系和知识初次转移时,知识主体的人性状态对于知识转移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4,(10):74-77
提出了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行为的三个影响因素,即知识转移能力、知识转移动机和知识转移机会,探讨了三因素与知识转移行为的关系,以156位回任人员为调查对象,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行为的三个影响因素均对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和显性知识转移行为有显著影响,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对显性知识转移行为有显著正面影响;知识转移能力对显性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大于对隐性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知识转移动机和知识转移机会对隐性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大于对显性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立生  胡隆基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5):237-239,245
知识转移是跨国公司网络内重要的资源流动之一。跨国公司进行知识有效开发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母公司的有效输出,而且体现在子公司能否有效地消化和吸收。本文首先对吸收能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然后从吸收能力的角度探讨了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提高子公司吸收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知识转移是跨国公司网络内重要的资源流动之一.跨国公司进行知识有效开发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母公司的有效输出,而且体现在子公司能否有效地消化和吸收.本文首先对吸收能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然后从吸收能力的角度探讨了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提高子公司吸收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着手,通过分析联盟内部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对各企业知识存量的影响,探讨了联盟企业间知识转化和扩散的特点及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演化仿真模型。最后利用多智能体仿真软件Blanche模拟了联盟内部企业向合作伙伴学习新技术,解决自身技术难题的过程,并对企业间技术交流活动中的知识转移状态进行了仿真描述。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伟  张庆普  刘臣 《科学学研究》2009,27(2):255-261
 隐性知识高效流转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企业内隐性知识流转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本研究从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出发,将企业内部成员之间隐性知识流转关系作为社会网络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以HRB部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为例,对该网络的结构及特征进行测度和分析,揭示了网络结构及特征对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雨森  王刚  华小方 《现代情报》2015,35(3):120-128
跨国公司研究一直是学术研究热点。本文融合BIBEXCEL、SPSS、UCINET及CiteSpace Ⅱ等软件,以2000-2012 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识别、分析了近十年来跨国公司研究的中心议题,如对外直接投资、研发、创新等;在突现文献分析中发现,学者们对跨国经营活动的关注点已经从产品转移等"操作层次"向技术与知识管理、跨文化管理等 "战略层次"转变。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块化的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制约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备制造业中模块化生产方式比较普遍,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模块化生产网络中的核心企业,掌握着关键模块,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是模块制造商,在模块化生产网络中从属于跨国公司.模块化分工下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受制于跨国公司强大的买方势力和自身创新体系的欠缺.为此,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突破应主要关注创新网络的建立和创新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依托知识这一载体,使高技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这一过程的系统研究,分析了阻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定量化的知识转移一般模式、形成机理和收益分配方案,对提升高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逐渐成为高技术企业战略联盟合作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丛聪  徐枞巍 《科学学研究》2011,29(2):252-256
 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关系是跨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基础,而基于知识的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关系是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关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分析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中的知识构成与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从知识的视角对基于母子公司控制关系的几种主要跨国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知识构成、知识结构和知识转移对跨国公司母子公司控制关系的影响和作用。最后,对如何建立合理的基于知识的跨国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知识嵌入特性对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结果的影响及其对知识转移活动的选择适应性,所构建的知识转移管理路径模型包含了知识嵌入性、转移活动和转移结果。使用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样本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验证。实证研究显示,知识的人员、惯例嵌入特性和初级、高级知识转移活动可显著推动知识跨国转移;高级转移活动是人员、惯例和复合嵌入类知识转移的有效中介,而初级转移活动只对人员嵌入有中介作用。同时发现初级转移活动适应人员嵌入而排斥惯例嵌入知识,高级转移活动对人员、惯例与复合嵌入知识都表现出了良好的选择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子公司特定优势是子公司保持其在跨国公司内部的合法性,并在东道国市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角度,提出子公司在跨国公司知识创新和流动体系中的四种角色差异.指出,针对这几种主要角色,可以通过鼓励自治行为、加入知识群体以及强调知识的独特性等政治行为控制知识流动,形成并提高子公司特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马如宏  成桂芳 《现代情报》2009,29(3):188-191
提出了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的概念,并在修正的知识创造模型SECP以及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无标度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无标度网络的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模型,该模型有效的克服了虚拟企业在知识协作创造方面面临的两大难题.即地域的广泛性和协作的低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