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但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我国当下大学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虽然,其中的研究型大学要求教师在精力分配上侧重于科研,  相似文献   

2.
科学研究是大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创新成果则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转化成生产力,产生良好的校企合作态势;基于科研创新和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国际交流,不仅对于培养精英人才提供了国际交流的平台,使得培养出的精英人才不但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经验,而且同时又为科研创新、国际合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型大学依托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而且在过去几十年的实践中,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重视科研项目推进,轻视人才培养;科研小组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人才培训的评价考核不到位;缺乏高效率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等。针对上述问题,重视人才培养,强化考核力度,完善培养机制,我国研究型大学依托科学研究培养人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以教学改革新思路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看,以研究型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机构经历了担负人才培养单一职能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双重职能再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足鼎立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教学和科研作为既有对立冲突属性又有内在统一性的一对矛盾,是研究型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处理好这对矛盾,有助于全面发挥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途径有:一是企业为合作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或为学校提供资金与设备支持,建立实验室;二是企业为教师教学、科研和实践提供条件;三是学校为企业人才进修、培训及业务交流提供条件;四是学校与企业共同申报和承担科研课题,特别是实用性科学研究,促进地方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五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六是企业在可能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就业空间;七是企业和学校共建校企文化;八是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6.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杂志社: 读了贵刊2002年 第11期刊出的文章 “欧美研究型大学的办 学特点与改革趋向初探”后,深受教益,文中关键的一节是“实行校企合作,推进成果转化”。研究型大学面向企业,出科技创新成果.因为科技成果有实际应用的需要.使研究型大学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新途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校企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途径有:一是企业为合作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或为学校提供资金与设备支持,建立实验室;二是企业为教师教学、科研和实践提供条件;三是学校为企业人才进修、培训及业务交流提供条件;四是学校与企业共同申报和承担科研课题,特别是实用性科学研究,促进地方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五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六是企业在可能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就业空间;七是企业和学校共建校企文化;八是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8.
产学合作有利于大学提升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企业降低改革创新成本与提升竞争力,实现校企互利共赢。文章从组织体系、实践活动、政策保障三个方面分析了东京大学产学合作模式的成熟经验,并总结了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加强领导,夯实合作基础;增进校企交流,助推联合研究、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合作成效;推进校内创业活动,并提供全力支持;推行配套政策体系,保障合作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自己学校的校企合作的经验,提出了对营销实训课程进行改革的一些思路,深化校企合作的成果.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高等教育转入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求,以科学研究为视角,指出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在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的规划、建设和应用,以及产学研校企合作、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性问题,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分析.在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的驱动下,就其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给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创新人才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文章针对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课程内容较科学研究滞后、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困难及研究成果对工程服务脱节等问题,基于"教育-科研-转化"协同理念,提出了1名教授导师+3个关键要素+2种管理方法的协同机制,建立本硕博全程贯通的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采用"教学兴趣培养、科研项...  相似文献   

12.
研究型大学以科学研究为主导,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科学研究是促进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体方式,是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形式。研究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应形成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基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职能整合状态。  相似文献   

13.
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高校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行业企业深度配合与参与,但在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容易陷入困境。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以转型期应用型大学——重庆三峡学院为例,运用合作博弈方法分析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合作班"和"定制班"人才培养方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突破校企合作困境的有效途径,能有效保障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王磊 《煤炭高等教育》2013,(5):31-32,40
为进一步加强资源汇聚,加快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淮北师范大学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与科研院校和相关企业合作建立特种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采用协同建设模式,通过校际之间、校所之间及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在特种功能材料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研究型大学科研组织的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在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研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探讨了大学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组织的发展演变,并通过对国内外先进科研组织结构的分析,寻求对当今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组织建设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由于院校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与学术型大学及高职院校应有所区别。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形成了几种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校企合作;以科研为主要目的的校企合作;教学与服务相结合——在企业进行的生产性实训。但在各种模式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等院校的生均成本和总成本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本专科教育依然符合规模经济现象,但在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中,研究生培养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在我国多产出的高等学校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之间的范围经济现象显著存在。对此,高职高专院校可以挖掘现有的潜力,扩大招生规模;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可以将发展战略转变为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单一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可以发展和加强人才培养功能,或者寻求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甚至合并。大众化条件下应对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加强针对性,以促进其充分发挥多样性的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14年5月27日,钱缪校长应邀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好奇心、严谨与合作在全球研究型大学发展中的角色"的演讲。在演讲中,钱缪校长基于自己在高等教育管理和科学研究的方面多年的经验,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发展中的关键因素——人才、合作网络和创新的环境;介绍了加州理工学院和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方面的经验。他提出,研究型大学需要吸引和培养不平凡的人才,为他们提供一流的设备和持续的支持,鼓励他们开展好奇心驱动型研究和目标驱动型研究;学校应形成不仅认可学术成果,也认可作为领导者、发明者和导师的文化和激励机制;重视与科学家就服务教授和合作伙伴进行日常的、深入而有意义的互动,以推动技术转移。文章根据钱缪校长在北京大学的英文演讲翻译而成,并经演讲者授权在本刊独家刊登,感谢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给予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研究型大学的水平已经成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为了借鉴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经验,推进我国研究型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选择中国有研究生院的52所大学和美国大学联盟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量学方法对衡量大学实力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中国研究型大学在学校规模上与美国研究型大学相近,但在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以及师资水平上与之相差甚远等结论.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江南大学与光明乳业集团产学研互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这种校企联合的食品科学高层次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立足于国家和学校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以校企产学研互动合作为培养平台,形成合力,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着手,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将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企业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研究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促进了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的同步提升,实现了高校科研发展、企业生产实践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