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技术成为政府新一轮历史变革的关键力量,对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和协商共治的数字化社会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公共伦理价值,但也给基层政府治理带来诸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更新治理理念推进基层政府数字治理系统化,构建基层行政伦理组织体系促进基层数字治理的规范发展,加强对数字治理伦理教育营造良好数字治理氛围,发挥治理主体的积极作用构建多元参与主体综合治理体系,从而推进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莆田学院学报》2020,(1):20-27
介绍多元共治社区治理理念,通过研究厦门市"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对厦门市海沧区三个不同类型社区的治理模式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总结其社区多元共治的创新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多元共治治理模式的发展路径:构建多元共治治理体制,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协调互动;构建多元共治治理平台,实现多元主体多维度互动;激发社会活力参与社区治理的可持续性,推动多元共治模式;培育社区居民的公民精神,提高共同治理社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乡村治理正处于"解构—重建"的多重挑战与结构性矛盾之中,客观上要求政府与社会构建"多元共治"新范式。文章基于组织行为学、建构主义理论和经济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视角,探析农民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带来的影响,发现新时代乡村治理正经历一系列结构性变化:民主政治——由认识关联走向利益趋同;经济发展——由小农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文化认同——乡土文化日渐解体,"乡风文明"正在重塑;治理格局——治理主体多元化与差序化共存。农民合作社与乡村自身不仅在治理特征、治理手段和治理目标上具有高度契合性,而且农村合作社在盘活生产要素——推动农业产业化、盘活参与动力——重建乡村治理权威、盘活治理资源——重构多元共治模式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为乡村治理增添了新的活力。针对"多元共治"模式的现实约束,通过以人为本——夯实治理基础,主体建设——提高治理能力,赋权组织——寻求法律制度支撑,外部资源——拓展发展空间等策略,建构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形成有效的"多元共治"格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下"治理有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区自治是基层治理成果的表现,这关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基层民主的发展。社区自治组织在城市社区自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组织包括居委会、业委会以及其他的社会组织。目前,我国的居民委员会自治中存在与政府关系错位、与居民关系缺位以及其自身自治能力不足等现实困境。要从改善社区自治的体制环境、完善居委会的组织结构以及构建多元参与共治模式三个方面考量,不断完善居委会自身的建设,以提高社区自治和社区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实现民主政治增量式发展的基本方式;是建立全新型政府治理模式的重要手段;是维护社会运行稳定与均衡的关键环节。当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欠缺,能力较低,水平不高;法律缺失,制度匿乏,透明度差;渠道狭窄,途径不畅,有效性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引导;提升政治文明,健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架构;推进文化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社会,发挥社会组织利益聚合与表达功能;创新参与方式,重视互联网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民治理理论的兴起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缺陷的弥补,开辟了公共行政改革的新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了公民意识、培育了公民资格、拓展了公民参与,是对集中控制的专业主义行政模式弊端的部分消解。用公民治理理论审视我国的公共行政发展,克服效率悖论、信任缺失、公民参与形式化等公共行政困境,必须建构公民参与法律制度、完善公民与政府合作机制、培育积极而主动的公民参与意识、健全公民资格和参与路径,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形态和社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广州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作为广州市的社会组织,为政府与市民搭建沟通的桥梁、与市民协同治理社会政治事务,其主动的参与姿态、多元的主体以及采用协商与沟通的参与方式集中体现其践行治理理念.广州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是官民共治的一种具体实践方式,作为参考,其他城市可从营造宽松的政治氛围、提升地方经济综合实力以及培育公民社会三个方面为民间组织的诞生和发展提供土壤和环境,最终实现政府与民共治的城市治理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型政府:源起、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在扬弃官僚制行政的基础上兴起的新型治理模式,它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以公民为本位或中心,以管理就是服务为理念,以人文关怀、民主、公平、法治、责任等价值为运行基础,以多元参与、合作共治为服务形式,以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为标准.因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兴起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推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发展的目标,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在扬弃官僚制行政的基础上兴起的新型治理模式,它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以公民为本位或中心,以管理就是服务为理念,以人文关怀、民主、公平、法治、责任等价值为运行基础,以多元参与、合作共治为服务形式,以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为标准。因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兴起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推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发展的目标,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学校治理是对传统学校管理方式的超越,其典型特征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即共治。政府的宏观统筹、学校的自主治理、社会组织的参与、以多中心治理为目标取向的学校治理模式,它融合多元力量,各司其职,共同治理,发挥多元共赢的作用。虽然治理理念在学校发展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学校治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学校治理过程中存在的这些现实性问题,倡导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学校,是实现以多中心治理为目标取向的学校治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政治基础,也是高等教育治理改革的政治基础。扩大高等教育治理的社会参与,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基础作用,对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基层民主具有重要示范作用。随着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提升,社会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广度和深度都随之发生正向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特征。促进高等教育治理的社会广泛参与,实现高等教育良治,需要政府、社会和高等教育机构共同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背后的自治价值与他治价值、多元共治价值与一元分治价值以及民主价值与集中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目前我国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面临一定的价值矛盾,具体表现为自治价值与他治价值、多元共治价值与一元分治价值及民主价值与集中价值的冲突。推进我国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大学治理能力,需要将自治价值与他治价值、多元共治价值与一元分治价值、民主价值与集中价值整合起来,保障现代大学学术使命和社会使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下,"全民禁毒"是一种多元共赢的禁毒体系.作为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地方禁毒多中心共治在实践中存在思想认识误区、配套保障措施缺乏、社会参与平台不完善、特殊群体救助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亟待通过全民参与、社会共治、政策制定和行政部署等方式激活全民共治的参与意识,完善制度、健...  相似文献   

14.
多元主体参与区域公共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治理机制,然而这种网络化的治理也正面临发展困境.本文从政府、非营利组织、公民以及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多元主体参与区域公共管理的困境,认为应大力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组织,优化社会治理资源,努力建立并完善公民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区域公共管理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危机的治理范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正处在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大量存在使得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网络舆论危机又称为网络舆论引发的行政危机、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传统行政危机或网络民主环境下的传统行政危机.网络舆论危机与突发公共事件不同,集中呈现出影响广泛、危害严重两大特点。网络技术条件下行政危机的治理思路应遵循价值-组织-制度的分析框架,培育政府-社会-公民的多元治理。这种治理既包括正式的制度设计、信息公开、政府上网、舆论引导、重建信任等政府应对措施,也包括公众理性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6.
政治参与是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培育、公民文化的构建以及公民意识的养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衡量社会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尺度。公民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决策和公共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有力地推进了政治民主化。公民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有赖于公民文化建设。当前,要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以及公民文化建设,必须加强立法,从法律上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保障;重视制度和机制建设,构筑科学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与良性运转机制;推进技术创新,打造公民政治参与更便利和更安全的平台;培养高素质的网络人才队伍,引导公民合法有序地政治参与;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和网上执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上的民主及其发展必然要求公共服务的民主参与。政府自身的缺陷、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以及政治现代化是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原因,而“治理与善治”理论、公民社会理论和行政民主化理论则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使公民有效地参与公共服务,需要建立起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显示机制、聚合机制、选择机制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8.
乡镇政府是我国政权体制的基础,它处于我国行政体系的最底层,是党和政府同基层群众联系的纽带。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发展变化,乡镇地区出现了一些新形势和新问题:乡镇发展经济与社会治理不同步,乡镇政府在农村地区的嵌入性降低,乡镇政府政策空间狭小与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不匹配,乡镇政府治理手段与民众期望不符。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关系到提升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也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发扬人民民主,加强民主监督;转移乡镇工作重心,调整乡镇地区软硬实力失衡的结构;优化考核体系,实行差异化考核;发展乡村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各级政府相互联动共治乡镇。  相似文献   

19.
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内涵决定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离不开公民参与。公民政治参与增强了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是服务型政府发展民主的核心内容,与服务型政府的治理模式相契合。针对现实实践中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树立民本执政理念,塑造理性的政治参与公民,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制度,支持引导公民社会良性发展,是今后服务型政府加快自身建设、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有序行政参与,对提高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构建地方服务型政府、提高公民的参与管理社会事务能力、保障和谐行政环境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公民行政参与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由于受经济发展落后、特殊的行政文化、人口文化素质低和对公民行政参与的不正确认识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公民行政制度参与途径不够健全和完善,非制度化参与缺乏规范引导、创新行政文化、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力度不够等,需要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