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学习社区在课程教学中将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高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采用PHP与MySQL开发了基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虚拟学习社区,该社区以论坛为主模式,具有发帖与回帖、提问与交流、教学资料与课程资源呈现等功能.虚拟学习社区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建构学习、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并直接参与社区课程资源的构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指以实现社区教育目标为目的,以终身教育思想和现代教与学理论为指导,基于网络设计的,支持自主学习、灵活学习和有效学习,体现特定区域特色的专题学习内容和组织学习进程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的总和。对"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平台自建的19门社区教育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研究发现,学习者更喜欢通俗性、娱乐性和趣味性较高的课程,能够给以学习过程指导的教学式课程以及提高生活品味和个人修养的实用技能课程。课程主讲专家的身份特征对于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问题、小组、活动和资源四要素组成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网络学习社区,并借助于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针对各个要素设置若干个功能模块,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资源及项目实践资源,同时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空间。该网络学习社区促进学生个体及群体的知识建构,为实现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教育课程论坛的社会性存在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教育实践中,课程论坛作为学生网上协作学习的虚拟学习社区,其社会性存在水平的高低将影响到网上学习的质量和学生的满意度,从而影响网络教学的发展.本文借助QSR Nvivo软件,根据探究社区理论模型而形成的内容分析编码体系,对三个课程论坛中与社会性存在有关的语意单元进行量化处理,并从情感类、互动类和凝聚类三个方面对其社会性存在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所选择的以异步文本交互为主的课程论坛样本的整体社会性存在水平较低,多数停留在伴同存在的层面上,较少达到心理参与和行为参与层面.本文还探讨了不同课程论坛之间社会性存在的水平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及其启示.本研究对指导实践者更加关注提高学习社区中社会性存在的强度,从而提高网络教育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满意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广州大学城9所高校全日制学生共同参与课程BBS讨论的帖子为研究对象,借助探究社区模型及编码体系,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社会性存在、认知性存在和教学性存在三方面网上师生、生生的交互水平,揭示了多校学生共同参与课程BBS讨论的交互现状,并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网络公选课的交互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Claroline平台的网络课程学习社区的模型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以及认知学徒制和合法边缘性参与理论指导下,结合网络课程学习社区的组成要素,以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为例,探讨基于Claroline的网络课程学习社区模型的设计与构建.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广东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发展,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中心与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同开展了"广东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该课题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得出网络课程应用的几种模式,归纳了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特征,并总结了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希望本研究对推进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网络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了充分发挥,但如果控制不好。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不系统性等问题,因此,在网络教学中必须扬长避短,运用一定的策略去实现网络课程的优化传播。  相似文献   

9.
高校网络课程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祥龙  孟克 《教育与职业》2007,(26):165-167
文章从什么是网络课程的校际协作学习、如何开展高校网络课程的校际协作学习、开展高校网络课程的校际协作学习会遇到哪些问题等方面出发,对高校网络课程的校际协作学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能为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课程作为高校精品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课外延伸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然而,实验教学始终是网络课程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验教学系统普遍缺乏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不能充分体现网络课程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的优势.本文以"数据库技术及网络应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为背景,通过研究实验教学的特点,设计开发了基于模拟操作的网络课程实验自主学习系统,试图解决网络课程中实验教学缺乏实验环境和教师指导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网络课程动态交互学习,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互动.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文章分析了目前网络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的策略,并对网络课程平台动态交互学习模式进行了分析,设计了《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完成了网络课程的整体架构与实现.  相似文献   

12.
高校服务学习课程,是以社区真正需要的具体服务的活动为取向,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参与,关注学生服务后的反思,增强学生公民责任,社区服务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一门独特的反规范课程[1]。服务学习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公民教育课程,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我国大陆也已进行实践。研究表明,服务学习课程是一种有效的公民教育方法。服务学习课程的设计以传授公民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公民参与能力为明确的公民教育目标;服务学习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公共精神、宽容与妥协精神以及独立精神等公民精神;服务学习课程的评价强调大学生以公民的方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参与课程的英语师范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团体访谈的形式,采用主题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总结引入移动网络学习平台,构建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和有效提高课程学习效果的可行性.研究发现,此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现良好的知识和...  相似文献   

14.
中学网络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实施过程及学习评价进行混合,在线学习优势和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进行混合,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使网络学习实现深度化。  相似文献   

15.
IsAs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升学生参与程度为手段,采用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来推动教学活动开展.本研究将ISAS教学法应用于就业指导课程中,即通过对就业指导课程模块分解、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学习、教师评价学生成果等环节开展此项教学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可以为高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各大高校通过引入网络通识课程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已成为大势所趋,网络通识课程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视频内容和网上参与讨论的方式进行。本文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探究和总结大学网络通识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高校网络课程的建设,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本文旨在通过对影响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信息加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等内部因素和心理机制的分析,将其相关理论用于指导高校网络课程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使高校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学习心理互融,能真正支持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8.
以教学设计理论、认知学徒理论和合法边缘参与理论作理论指导,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为研究对象,以大学英语听力课程作为学习内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大学英语听说网络学习社区应用的效果发现,认知学徒和合法边缘参与理论在听说网络学习社区构建和学习实践中具有较强指导意义,应用听说网络学习社区学习大学英语听说效果显著,听说网络学习社区对学习者听说学习态度转变和促进人际关系发展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学习生态观的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课程的学习是学习者参与网络课程学习环境的过程,学习生态观从学习共同体和学习环境构成整体的系统理论和动态平衡理论出发,为人们研究网络课程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介绍学习生态观和学习生态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从生态学的视角设计网络课程开发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构的生态分析,阐述了基于学习生态观的网络课程的人本性、流动性和自适应性特点,为建设网络课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课程结合可以实现高校实验实训教学的网络虚拟化,不但实现实验课程的网络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介绍了实验课程中虚拟实验的发展现状、种类、特点以及模拟过程,讨论了网络虚拟实验课程的发展趋势,提出改进虚拟实验室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