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林颐 《天中学刊》2011,26(6):38-40
嵇康的思想兼具儒、道双向传统,凝聚了时代精神,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取向。“越名教而任自然”作为嵇康思想中的核心命题是人们在理解嵇康思想时绝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此命题不仅体现了嵇康本人对当时社会流行的“名教”与“自然”之辨的态度,更从根本上反映了嵇康本人全部哲学思想的内涵:不仅有出于现实关怀而对现实不公所做的批判,更充满了对于真实自然——求真、对自由人生——求善、最终归于对“任自然”的理想境界——求美这三方面的渴望与追求。这些恰恰是嵇康面对现实种种矛盾而宣泄胸中悲愤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嵇康所处混乱昏暗的社会表现出的放达自由、博洽多闻、做视名教、不拘礼法、愤世嫉俗的人格魅力。揭示了嵇康人生审美境界的核心就是“超越”。它分为两个层次:人与社会,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人与宇宙,主张“审贵贱而通物情”。阐述了嵇康美学思想的丰富性与矛盾性,其思想主要受道家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儒家乃至道教、阴阳五行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阐述了魏晋玄学时期“名教”和“自然”的斗争历程。即:王弼“名教本于自然”——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裴“名教不离自然”郭象“名教即是自然”,而终于达成“名教”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任自然"的"逍遥"--嵇康人生美学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康的人生美学藉顺任自然本性把逍遥转化为自己的现实生活,“任自然”贯注了庄学精神,具有坦露真情、表里澄澈、光洁浏亮的人格美。嵇康发挥了庄学自由的两重含义,“游心”是心灵超越万有进入精神的自由境界,也是自由的审美体验;弹琴咏诗和游山放水两方面则把整个现实人生审美化和诗意化。  相似文献   

5.
学界多以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主张彻底摒弃名教而纯任自然。但稽康“越名教”不是抛弃名教,反对名教,而是提倡一种现存名教更高标准的名教,提倡将仁义道德修成自然的内在本性的伦理观,体现出儒道融合的倾向,也反映出道教伦理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阮籍、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不仅是其玄学思想的体现,而且也是其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蕴含有独特的美学内容;人精绝真美、外表风神美和空灵飘逸美。  相似文献   

7.
嵇康的“自然元气论”是他的哲学本体论,也是他人学思想的出发点。他的“自然”范畴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自然概念,其主要含义乃是自是和自在。所以,在人学的意义上“自然”就是自由境界,“自然元气论”是他的哲学出发点,“越名教而任自然”则是他的哲学的归宿。  相似文献   

8.
“返朴归真”是中国哲学史上十分重要的思想,其主要理论起源于老庄,后来的许多哲学家及经典论著中也有所阐述,比如,《列子·杨朱篇》《淮南子》,王弼、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理论,李贽的“童心”说,等等。在当今社会,“返朴归真”思想无论是对个人品德的修养还是对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长期以来他的“越名任心”、指斥名教及其与自然为亲的玄学思想旨趣一直深入人心。然而嵇康思想深处却蕴涵着深厚的儒家底蕴,尤其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前途命运方面,其儒家思想更是表露无疑。儒家的伦理道德及修齐治平、建功立业等观念正是其教子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及作为中国古代急剧变革时代的杰出思想家嵇康学说的时代背景,探析了他的人生哲学及"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意境理论以老庄哲学为理论根基,又是逍遥思想在美学意义上的延伸。从意境论的内涵和进入意境的独特方式——"游心"等方面阐释了"游心于意境"的审美范式及其对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影响。游心与意境,借助境中的物象表达对"道"、对个体生命的认知,并以此实现主体任性逍遥的精神自由。意境理论既成就了唐人的创作,更荫庇了一代代不必费心避开尘世,又可以保持一定审美自由的文人学士。从某种程度上说,"意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华夏民族在遵从儒家伦理的现世状态下,释放心智,实现精神自由的"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魏晋的社会特点介绍了当时玄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嵇康的性格特征,概述了其在《声无哀乐论》中所阐述的“声无哀乐”的观点及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开创党的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成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拨乱反正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将它同“与时俱进”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必将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告子以“不得于言,勿求于心”的方式达成“不动心”境界,然孟子认为“知言”才是正道。其实二人所说的“言”均指他人思想言论,内涵一致,并非在言的内容或主体上存有分殊,根本不同在于他们对待言的方式,即告子是以外义判言,孟子是以心知言。  相似文献   

15.
“恍惚”、“自然”、“玄览”体现了老子的审美思想旨趣。“恍惚”是“道”的本体状态,朦胧不定的深层生命律动是美所由自的源泉。老子有关“道”之“恍惚”描述,正合乎人类审美体验的特征。老子所谓“自然”可从以下两个层面加以认识:在形上层面,老子的“自然”指一种不见斧凿痕、未经人为操作的“无为”、“朴”的理想状态。在形下层面,老子的“自然”是“道”的运行之迹,偏重阴柔指向的自然体认。老子的“玄览”乃是效法“自然”的内指心态,是一种柔顺、无欲、无疵、无知的心态。“玄览”之心不是从当代心理学的意义上与审美相通,而是从中国古典哲学重视人格理想的意义上与审美相联。  相似文献   

16.
格物致知是儒家哲学重要的修养工夫。在阳明哲学中,至善心体是其格物致知的起点和目的。阳明的格物致知是格正吾人之心,对事之理察即在其中。朱子的格物思想在于穷理,向外求索。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曲抒写自由、歌颂和谐生命的优美乐章。其中不仅包含了人的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多重生命的和谐;所蕴含的生态情怀是值得玩味的,它能将人带入一种富有和谐之美的生态美学境界,从而得到对自由生命的诗性体验。  相似文献   

18.
“见性”是《坛经》心理学思想的主题.其目标是成就佛、菩萨等伟大人格。“自性论”是见性的前提,它把外在崇拜转化为人的内在自觉。自性范畴尚未分化,但其表征有显有隐,其显是自我意识,其隐是无意识。成佛就是“意识到无意识”,成佛后的“境界”是人的一种澄明的心态。《坛经》“顿悟论”的认知心理思想是见性的最佳途径,其中关于“根性”的差异心理思想是顿悟的依据。顿悟发生在意识与无意识的交界处,是有限的心植根干无限之中。对语言文字的态度是其认知心理的一个侧面,顿悟买际上也有阶段和方面。《坛经》“定慧一体论”的心灵训练和心理卫生思想是见性的措施保证。作为一种思想和方法,可以单独发挥作用,又可转化为现代人健心和心理治疗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精神的培养。他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但人不是天生就是自由的,要完成自在的自由向自为的自由的飞跃,需要教育对主体的解放,教育是人的精神发展的绝对环节。黑格尔这种侧重精神培养的教育的性质决定了这种教育在内容上强调国家法律和社会伦理规范的灌输,实施这种教育则需要家庭、市民社会以及国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新感性”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术语。“新感性”美学思想理论,渊源于德国古典美学、弗洛伊德的人的本能结构学说、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和异化理论,理清马尔库塞“新感性”美学思想的渊源及其构成过程,对揭示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实质具有契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