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际,在构建以"3CE"即以"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工程外化认证"为核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指导下,提出了我院对"3CE"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从多途径来探索该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自开展质量工程建设以来,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了体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实际和特色的"本科教学优质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共基础、分方向、多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创立了应用型、创新型和国际型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课堂教学研讨式、实验教学互动式、实习教学探究式的人才培养新途径。探索开展了"1+1"助学工程,有效地把物质资助与大学生能力培养、品格教育、成才教育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打造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为目标,根据现阶段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以师资队伍为保障、课程体系为基础、创新基地为支撑、人才培养质量为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贯彻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过程中,许多高校不断探索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相继创办了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实验班.我校化学系于2008年设立了化学本科实验班,通过实验班的建立与实施,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科研训练、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力求在化学专业培养创新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以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类专业为例,创新实践了岗位导向、工学结合"四环节、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就如何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核心。合肥工业大学作为首批申请"卓越计划"并获得批准的61所试点大学之一,近年来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以大工程教育观为指导,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了由科学化的目标定位与方案优化、工程化的校企联合培养、一体化的本—硕和本—硕—博贯通培养、准工业化的校内工程训练、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的工程专业认证和中外合作办学、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构成的"七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该校特色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在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师资队伍"双师"素质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以国家发展战略对机械专业创新人才需求为导向,结合长江大学实际,构建了"一二三三五"的机械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公共基础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和专业特色方向模块的模块式结构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并形成了"三阶段阶梯式"工程训练教学体系、"三层次综合型"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三层次内外结合式"实习教学体系和"三载体竞赛式"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在机械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和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工程实践教学内涵,本文探索了体现工程实践的基础性、实践性、创新性特点的一般理工院校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提出了一般理工高校"工程基础训练+工程创新训练+大工程意识训练"的工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培养创新性安全人才是保障矿业安全的基础,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依托优势学科,通过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打通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壁垒,统筹实验室资源,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支撑体系。采用研讨式教学、本科生导师制、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型实验、拔尖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构建了"寓研于教"与"寓创于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合“三海一核”学科专业特点、优势与特色、服务面向,在本科和硕士两个层面、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探索如何构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工程教育改革步伐,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实践等方面走出独具特色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质量工程的关键所在.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启动了校级质量工程建设计划,并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与协调发展;二是强化实践教学,夯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三是完善产学研结合办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师生在创新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实施质量工程,力争探索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体系和教育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孔林涛  王凤玲 《文教资料》2011,(22):183-184
辅修双学位教育是高等院校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创新模式,这一模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高质量人才资源,但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本文以"保证学位质量,符合社会需求"为对策,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完善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科文科开设《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突破了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了"质量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深化改革构建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与世界一流水平有一定差距,高等工程教育需要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产业需求,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案例,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等方面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强化工程的大化工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关注社会需求、持续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强化工程的大化工学科创新人才为目标,提出了"2+2"培养模式和"平台加专业模块"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了化工学科群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了"一体化、多层次、模块化、重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突出"过程工程"办学特色,使学生历经从科研开发到工程设计整体思路和方法的系统训练。通过实施该项目,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对理工科学生的要求和学院自身特色,创新性的提出以"五导工程"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的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和高等院校的一项核心任务。为落实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河南理工大学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教学改革试验、实验室科学与工程教育、煤炭行业紧缺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以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工程科技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依托传统地质优势 实践复合型高级石油工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国家能源战略分析及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对人才的需求,依托自身传统地质特色,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专业培养方案及目标,提出了复合型石油工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即强化"三个结合"教育,突出"练、习、研"实践教学、"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面对高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临沂大学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积极探索。学校启动实施了红色育人工程,把沂蒙精神这一"红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兴国之魂"熔铸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理论落实到实践,融入教育全过程。红色育人工程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风建设、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