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灵芝胞外多糖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灵芝胞外多糖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麦芽糖2%,黄豆粉1%,Fe SO4·7H2O0.02%,KH2PO40.1%,土豆汁30%,pH自然,产量可达到86.36mg/mL(湿重)。灵芝胞外多糖产量受发酵过程各因素的影响,发酵过程中pH、总糖、还原糖和氨基氮有一定的相关性。灵芝多糖整个发酵过程需要144h左右,第6天达到发酵终点。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两种表面活性剂Tween 80和Tween 60对毛头鬼伞菌丝体培养过程中胞外多糖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ween 80和Tween 60均能促进细胞释放胞外多糖,而以Tween 80较好;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ween 80时,对毛头鬼伞菌丝体胞外多糖释放的影响不同,加入0.05%Tween 80时,胞外多糖的产量最高,达到31.226g/L,而对照组的胞外多糖产量仅为21.437g/L。胞外多糖的产量比对照组提高了46%。  相似文献   

3.
运用摇瓶培养研究了不同无机盐对裂褶菌深层发酵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60 rpm,培养时间为7d的条件下,裂褶菌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产量最高无机盐分别是KH2PO4+MgSO4.7H2O,KH2PO4和KH2PO4,平均量分别为9.78 g/L,5.96 g/L,0.95 g/L.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碳源对灵芝液体发酵灵芝酸生产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玉米粉、小麦粉、荞麦粉下灵芝液体发酵菌丝体干重、灵芝酸含量及产量。结果:培养基玉米粉浓度4g/L时,菌丝体干重和灵芝酸产量分别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提高了1.11和1.26倍;培养基小麦粉浓度10g/L时,干重和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0.73和0.87倍;培养基荞麦粉浓度7g/L时,干重和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0.97和1.15倍。培养基玉米粉浓度7g/L时,灵芝酸含量达到最大值23.538mg/g。培养基中玉米粉浓度为4、5、7、10g/L时,灵芝酸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从生产实际考虑,应使用4g/L的玉米粉优化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为测定灵芝胶囊中灵芝多糖含量,采用UV法测定;通过具体实验,得出灵芝多糖线性范围为0.001509~0.015091 mg/ml,r=0.997,加样回收率为97.2%,RSD=1.50% (n=6);因此,该方法可实现对灵芝胶囊多糖含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拟康氏木霉胞外多糖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盐酸乙醇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胃粘膜形态变化,测定各组溃疡指数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拟康氏木霉胞外多糖各剂量组均可明显减少胃黏膜水肿、出血;降低溃疡指数;提高大鼠血清中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加NO含量;并具有量效关系.结论:拟康氏木霉胞外多糖具有抗胃溃疡作用,能对盐酸乙醇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损伤和增加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碳源对红芝液体发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摇瓶发酵法,研究了不同碳源对红芝液体发酵的菌丝产量、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8种碳源对红芝液体发酵影响不同,其中可溶性淀粉作为碳营养发酵效果最好,菌丝干重达5.2g/L、胞内粗多糖达0.437g/L、胞外粗多糖达1.469g/L,在工业化生产上,可选用可溶性淀粉作红芝液体发酵碳营养.  相似文献   

8.
为测定灵芝胶囊中的灵芝多糖含量,采用UV法测定;通过具体实验,得出灵芝多糖线性范围为0.001 509~0.015 091 mg/ml,r=0.998 7,加样回收率为97.2%,RSD=1.50%(n=6);因此,该方法可实现对灵芝胶囊多糖含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浓度NO供体SNP和NO清除剂cPTIO对黄曲霉菌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曲霉培养过程中添加SNP能导致黄曲霉菌体内NO量增多,产毒量减少;当添加NO清除剂cPTIO时黄曲霉菌体内NO量降低,产毒量增加.SNP浓度为0.200mmol/L时,黄曲霉产黄曲霉毒素的量为0.87μg/mL,比不添加时降低了16.35μg/mL,而且添加SNP的黄曲霉菌体NO荧光值明显增高.说明NO对黄曲霉产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探明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核侧耳菌丝生长及胞外聚合物动态积累和化学成分组成影响.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菌核侧耳(虎奶菇)菌丝体在以果糖为碳源的培养液中菌丝生长好于葡萄糖为碳源,生物转化率37.18 ~48.53%,菌丝(冻干)产量12.640.41 ~16.500.51g/L;以酵母粉为氮源的菌丝生长好于蛋白胨为氮源,生物转化率28.06 ~33.68%,菌丝产量9.540.79 ~11.450.73g/L.胞外聚合物含量在接种后的6 ~ 14d或6~ 20d均有一个平稳的高含量,在葡萄糖-酵母粉Gpy培养基中胞外聚合物含量(0.12 ~0.16g/L)明显高于以果糖-酵母粉Fpy培养基(0.11 ~0.12g/L).气相色谱法分析表明:菌核侧耳(虎奶菇)胞外聚合物的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而且胞外聚合物含量高于单糖组分的总和,是一种杂多糖.本研究确定可以利用果糖-酵母粉培养基进行菌体增量培养,同时利用葡萄-糖酵母粉培养基进行胞外聚合物的增量培养.  相似文献   

11.
药用蕨类植物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蕨类植物多糖复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如抗肿瘤、免疫促进、抗凝血、抗溃疡、降血糖、血脂、抗炎抗疲劳等作用。该文对紫萁、芒萁、半边旗、海金沙等几种蕨类植物多糖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对蕨类植物多糖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茶叶多糖是一种复合杂多糖,它具有防辐射、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癌、抗凝血、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所以它可作为功能保健食品用于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人的辅助治疗。本文在茶叶多糖的提取中通过对预处理的方法、提取温度、茶叶的老嫩、Sevag除蛋白试剂与提取液的比等因素的改变,探讨了茶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3.
黑茶中茶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和醇沉淀法提取黑茶中的茶多糖成分,以葡萄糖为标准品用苯酚-硫酸法在紫外光谱下对不同产地黑茶中的茶多糖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葡萄糖在浓度为2.857 1~10.000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表明此方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简单、可靠,实验测得的云南产古云海熟普洱中茶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南瓜多糖的提取及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和利用南瓜多糖,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南瓜多糖;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纤维素酶的浓度、时间、温度、pH值对南瓜多糖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法提取南瓜多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酶浓度0.5%,时间120min,温度50℃,pH值5.2.在最佳条件下,南瓜多糖的提取率为4.9%,多糖的纯度为52%.紫外光谱分析表明:样品在217nm有多糖的吸收峰,未见蛋白质(280nm)与核酸(260nm)的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典型多糖吸收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们不断发现糖类物质具有多样的生物功能,例如抗癌、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降血脂等,并在生命现象中参与了细胞的多种活动,引起了分子生物学家的普遍关注.生物高分子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在多糖类研究的广泛应用,使国内外专家对多糖及糖复合物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多糖,是由单糖通过糖苷键结合形成的聚合糖高分子化合物。根据近年来植物多糖的提取方法和理化性质的研究,浅谈植物多糖的吸湿保湿、抗氧化、延缓衰老、修复皮肤组织、抗炎抗菌、抗辐射、美白等功效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茅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利用热水漫提法提取茅根多糖,先考察了不同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浸提次数对茅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然后利用正交实验,优化茅根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茅根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80℃、料液比1:30、浸提时间3 h、浸提次数2次.  相似文献   

18.
应用超声波技术对麦冬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提取过程中,采用单因素法分析了几个主要因素: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和液固质量比对麦冬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麦冬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0 m in,功率700 W,水与麦冬液固质量比为1∶70,提取率83%.  相似文献   

19.
葎草药用价值高,分布广泛,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采用微波法和超声波法分别对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内葎草中的多糖进行提取,考察了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等对葎草中多糖提取率的单一和互交影响。结果表明:当提取的液料比为40∶1,微波功率为425W,微波时间为90s时多糖提取率最高,可达15.75%;在固定功率下,当提取时间为100min、液料比30:1时超声波提取多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黄芪多糖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9日龄雏鸡200只,随机分成5组,即: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研究黄芪多糖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黄芪多糖分别按100mg/L、200mg/L、300mg/L、400mg/L和0mg/L添加到各组雏鸡的饮水中,试验期为40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鸡的日增重较对照组高,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采食量和料重比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Ⅲ和试验组Ⅳ采食量和料重比较对照组低,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Ⅳ、试验组Ⅲ和试验组Ⅱ死亡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黄芪多糖可提高雏鸡日增重,并降低采食量和料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