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宿州特色文化动漫宣传片的研发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州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文化众多,汉文化源远流长,历史赋予宿州独特文化禀赋。以安徽省“十二五”时期动漫产业发展规划为引导、以宿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卡通集团签约建设神游动漫产业园为契机,寻求与宿州动漫公司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就宿州深厚的文化沉淀和历史遗陈,校企合作共同研发“符篱集烧鸡”、“灵璧天下第一石”、“砀山酥梨”、“霸王别姬”、“踊桥马戏”、“萧县书画”等宿州特色文化的动漫宣传片,宣传魅力宿州,服务地方经济,着力打造宿州特色文化产业,全面提升宿州的绿色GDP,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寻找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准职业人"的方法,为职业学校培养合格技术工人找出路。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做了以下研究:探讨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策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摇篮和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加强文化产业产学研合作是高等学校服务社会功能的体现,也是汇聚科研、教育.文化、生产不同的社会功能与资源优势在文化产业内的协同和集成.文章基于高等学校与文化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相融合的理念以及产学研合作功用的视角,指出了加强校企融合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制约文化产业产学研有机结合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融合理念的文化产业产学研合作战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践为例,阐述了该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寻找校企合作双方利益共同点,制订校企合作制度文件,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相似文献   

5.
李爱军  路琳 《天中学刊》2012,27(5):108-110
高校创新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河南高校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依据文化创新人才的能力素养,通过调整学科专业与课程体系、重视地方文化教育、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创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的核心和关键.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多年来通过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制度,创新"两定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开拓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探索建立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教育的成功经验,搭建起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和学校主体"三元"互动,产学合作教育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两会"为支撑的高职"三元两会"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平台,创新了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企业大使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分析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毕业生和高等工科院校的现状以及"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相关内容,指出实施这一计划的难点在于校企合作。通过研究国外校企合作的模式,结合我国现况,提出了能调动企业积极性,实现深度校企合作的"企业大使"模式,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江阴学院——水韵月城舞龙队"为个案进行研究,推论:职业体育教育不仅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校企合作提供软服务,它也可以进一步的发挥其教育文化功能,为校企合作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校企合作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以及教办[2010]3号文中"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见,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经管类专业实施了基于"双能力"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介绍了基于"双能力"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校企"双主体"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各方面对高职教育如何不断地为地区经济建设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如何创新和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开展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模式,以及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以促进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不断深化产学合作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生态系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这个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高校应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特别要适应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强化校企合作,以便更好地为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职业本科传媒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目标定位与文化价值,兼顾文化与职业两类属性,应围绕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两大薄弱环节,持续开发与建构理论型、资源型、技术型、成果型的“四型”课程体系。其中,理论型和资源型课程关注了产教融合的前沿理论、发展基础与创新驱动,提供了宏观层面的理性启蒙、思维范式和知识框架;技术技能型和成果型课程聚焦校企合作的技术支撑、存续空间与成果需求,属于微观层面的技术技能储备、技术更新与攻关、成果与项目的输出与转化。“四型”课程体系具有技术赋能的教育特征,对提升传媒艺术类职业本科教育适应性,健全多元开放融合的办学格局,服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改革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文章通过我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设,分析了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并对"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表明实施"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学工厂"模式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的精髓。"4S前店后校"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对"教学工厂"模式的优化移植,形成的学校、实训基地和"4S店"企业三位一体的校企共育式培养模式,以"教学做合一"为共建基点,以"工学结合"为教学组织形式,强调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基地建设要体现开放性,文化育人要体现融合性,产教研要体现互动性,校企合作要体现共赢性。  相似文献   

16.
国家对校企合作办学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现阶段,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面临三大困境:理念的理论和实践脱节、内容的模仿和提高脱节、管理的宣传和执行脱节。基于此,文章依托校企深度合作从“研究休假”制度、“真题真做”模式、“跨职能整合”机构等三个角度提出了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开放教育具备发展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的突出特点和优势。近年来,国家开放大学在从传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教育转型过程中,涌现出不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典范,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呀诺达分院"的校企合作就是一个成功范例。该校企合作模式立足开放教育特点,根据海南旅游行业企业岗位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需求和实际,制定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等专业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开发重点课程,建立校企结合的专兼职教师团队,为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及周边社区培养了大批旅游人才,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示范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梁裕 《高教论坛》2011,(9):13-15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是当前职业院校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以企业技改项目与学校教改项目为载体,整合校企双方资源,探索构建了"双项目双向介入"校企合作机制,较好地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及培训。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具有商品、社会、精神等多重属性,拥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功能。从先进文化建设视角看,发展文化产业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应当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和西方先进文化所构成的"三维"坐标域考察文化产业发展,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为价值指向、西方先进文化为重要补充的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和内容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职校推行“3Q7S管理”的思考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3Q7S管理",是为了强化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训练,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也是拓展"校企合作"渠道,促进校企文化融合,构建"校企对接"有效平台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