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从学习目标看,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姿态,放开手脚独立地从事学习活动。这样的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呢?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生命化教育?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是教育的原点,生命化教育观是最大的教育观,而“润泽生命”应是学校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叶澜教授曾在《叶澜自选文集》中指出:“承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承认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这一个,相互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学生观中‘差异性’的主要含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能注意克服教育中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因为每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用同样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     
叶澜教授及其率领的团队创建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当代中国教育理论创新的杰出代表,这一教育学派的形成不仅标志着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成熟,而且还标志着中国教育研究者的价值与方法的时代转型。叶澜教授及其团队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既从理论上开始反思并建构"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  相似文献   

5.
陈际深 《教师》2013,(21):30-30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要学会反思,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这样才能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取得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业绩和成果。那么教师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呢?我认为,最有效的一个途径就是在观摩学习及与同事交往中提升自我。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暑假都要对教师进行有组织  相似文献   

6.
叶澜,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教育学原理学科组组长等。先后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8月4日,北戴河度假胜地。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邀请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却一刻也停不下来。湛蓝的  相似文献   

7.
叶澜教授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律动,焕发生命的精彩,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而生命的源泉是什么呢?是阳光!因为阳光代表着光明、温暖、多彩、和谐与生机。在教育中,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阳光一般的情怀。让课堂充满阳光,让阳光普照每一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叶澜教授曾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面对课堂现场中超越预设、鲜活丰富的即时生成性资源,教师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感受叶澜     
在我国教育家队伍中.叶澜是重量级的人物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具有丰厚的学养.而且更多地来自于她的人格魅力.提起叶澜.不能不提到“新基础教育实验”.作为一项国家“十五”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实验”凝结着叶澜教授一生对教育的理解和理想。  相似文献   

10.
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个定义很清晰地告诉我们,生命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提高生命质量是教育的终点;这个定义也科学说明了教育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生命存在是教育存在的逻辑起点,教育不仅离不开生命,教育更是为了生命,为了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叶澜教授曾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没有算法的优化更谈不上学生的发展。可见。算法的“优化”是必由之路。那么。究竟该如何优化呢?  相似文献   

12.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3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诚如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教学更需要反思而行,行则再思,思则再行。只有这样,才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获得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厚泽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常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但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多向的、活跃的和发展的,因此一个个让教师措手不及的教学意外就这样产生了。就如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怎样应对这些生成的意外呢,怎样将意外演绎成精彩呢?  相似文献   

14.
叶澜教授指出:"不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不着力于教育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只把教育当做知识记忆和技能训练的过程,那么,教育类似于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听了叶澜教授的一场报告,报告的主题是《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的课堂教学改革》(报告会由长沙教育学院主办、《湖南教育》编辑部协办)。叶澜教授是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奠基人,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升堪称国内基础教育界的一个典型、一面旗帜。过去我虽零零散散地读过她的《新基础教育》等著作,学习过她的部分教育随笔,但一直没有当面聆听过她的教诲,  相似文献   

16.
陈梦心 《考试周刊》2011,(46):210-211
"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魏书生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对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面对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最后是为了人的生命的发展的一项独特的社会事业。"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告诉我们,教师绝不是培养统一人才的车间流水线,  相似文献   

17.
叶澜老师创立的“生命?实践”教育学理论和流派,是看得见的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对教育学与其他学科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关系,有深刻体会和一定的理解。“生命?实践”教育学彰显了叶澜教授不懈追求真理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学术精神,深入学校和课堂实践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实践精神,30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际的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18.
我最近正在阅读的一本教育理论书,让人大有耳目一新之感。这本书就是由中国教育学界知名学者叶澜教授主持编写的《“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9年)。该报告集是以叶澜教授为首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组成员,在历经五年的艰辛研究后.最终编写而就的。全书共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方案与理论纲领”“研究报告集”“专  相似文献   

19.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位以她犀利思想和深厚实验影响了当代教育界的著名教育学家。近二十年来,叶澜以"生命·实践"为研究教育学的原点,致力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构建。在理论研究上,无论是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学科元研究。还是中国教育学科史研究等领域,都显示了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学术品质。在实践研究上,叶澜于1994年起引领了"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延续至今已近二十年,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怀云 《中国教师》2012,(24):45-46
<正>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冲击下,作为中小学一线工作者的教师,应如何应对新时期对教育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呢?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是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