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平面镜成像”教学为例,在深度学习视域下,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优化探究方案,启迪学生探究思维;设计问题系统,引领学生探究进阶;分解探究任务,推动学生探究过程;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探究视野,阐述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的策略,探讨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实现深度学习,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创设真实情境,在提出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化学新课标的“情境—问题—活动”板块化教学范式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而设计,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通过活动参与,进行知识建构和知识迁移。其中“,情境”要素联结学科问题和学科价值“,问题”要素引发知识建构和深度思维“,活动”要素实现知识重构和知识迁移。基于化学新课标的“情境—问题—活动”板块化教学范式设计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精准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产生新认知;精细组织活动,激发学生深入新探究。  相似文献   

3.
不管是为了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素养,还是为了解释新教材中众多的生活情境,情境式教学在“双新”背景下被广泛地应用在物理教学中.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在分析情境时抓住主要因素,简化条件,把真实情境转化成熟悉的物理问题,构建物理模型.通过分析探究问题,使学生逐渐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相似文献   

4.
实验探究素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方面之一。实验探究素养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对照实验探究素养的要素,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记录→分析与论证→解释实验与归纳结论→交流与评估"的流程,从创设情境开始,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一个问题串,再围绕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组织教学,从而落实实验探究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活动载体。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问题是思维的核心,是创造的开始,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时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有利于解决问题,促进对物理观念的构建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浅议物理探究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要求物理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科学探究是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它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处处反映着物理学知识,物理知识和原理又是对生活现象的归纳,新课程改革也要求物理教学必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要深入贯彻“生活现象联系物理知识、物理知识走向现实生活”这一理念。因此,初中老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合理利用生活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丰富物理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原则以及具体如何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SPBI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概念闯关教学,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学科问题为抓手,以探究学习为途径,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以粤教版“液体的表面张力”为教学为例,课程设计分“感知闯关、探究闯关、应用闯关、反思闯关”4个环节,并从“创设情境,引出概念;实验探究,分析概念;理论探究,建构概念;联系生活,应用概念;巩固评价,深化概念”等方面对物理概念教学提出启迪。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应实现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的转向。以初中“食品保存”内容为例,将学科核心概念与科学探究和科学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关注源于问题的证据搜集、建构基于证据的科学解释、参与交流与辩论等活动,有助于全面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以“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节教学为例,在高中生物学事实性知识教学过程中深度实践情境化教学。通过设计一系列生活情境下的任务,组织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与交流,建构相关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Does one need to think like a scientist to learn science? To what extent can examining the cognitive activities of scientists provide insights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pedagogical practices? The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literature has focused on providing a model of expert knowledge structure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what is needed is a model of expert reasoning practices. This analysis is a step in that direction. It focuses on a tacit dimension of the thinking practices of expert physicists, “constructive modeling”. Drawing on studies of historical cases and protocol accounts of expert reasoning in scientific problem solving, it is argued that having expertise in physics requires facility with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ve modeling” that includes the ability to reason with models viewed generically. Issues pertaining to why and how this practice of experts might be incorporated into teaching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介绍STS 背景下中学物理“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科学内涵及其操作方法;其次提出STS 背景下中学物理“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特色;最后讨论 STS 背景下中学物理“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意义,以期对中学物理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不仅与教师的教学有关,还受到学生自身已有的观念系统与知识经验等"变量"因素的影响。论述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推理能力、问题意识、学习方式等6个学生"变量"在数学教育中的大致发展进程和主要概念解释,对国外有关问题提出学生"变量"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述评,为中国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方向:关注不同内容领域的问题提出特点研究;加强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对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教学要适当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加入科学探究活动的初中物理教学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可以确保学生在融入科学探究活动的初中物理学习时进一步提升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目的。结合传统物理教学实践,我们通过物理融入实际生活、物理结合实验教学、重视物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途径提高初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5.
问题情境及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物理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策略即: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新颖、生动;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考虑学生解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实现美好生活不仅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现实的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视野中,美好生活是通往解放之路的价值憧憬和奋斗目标。实现美好生活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等不同阶段被赋予了不同的使命内涵。从实践活动的解释视野和满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现实诉求出发,阐释创造美好生活的现实路径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伊 《数字教育》2019,(1):57-62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与核心,"美"是教育的品质与目标。普陀小学将"和美"作为学校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形象,以"新东方1001夜"故事为载体,创新学习方式,致力于打造"一个有故事的学校",以"儿童立场生活眼光故事表达"为课程理念,通过学习文化故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梳理出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目标要求,创新学习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主题教育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8.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基础课,具有知识点繁多、工程计算复杂、理论应用灵活等特点,而传统授课课时少,内容多,课堂教学空间严重受限,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及应用。在分析课程专业特色与学生关注热点的基础上,基于MOOC、超星学习通、实验空间等信息教学手段,将知识点与学生关注热点有机结合,录制线上标准化视频,构建知识点的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路径。采用案例式、探究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开展线上直播、线下面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好奇心,提升课程吸引力。通过构建二主体、三阶段全过程考核体系,保障课程完成率。实践表明,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操作性强,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有助于拓宽教学时空,实现掌握专业技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flective processes by which a grade 5 science community co-constructed shared inquiry structures to focus and guide its inquiry about human body systems over a school year supported by a collaborative online environment. The co-constructed structures included a list of collective wondering areas as the shared focus of inquiry and models of the inquiry process in the form of “research cycle.” Qualitative analyses of field notes, classroom videos, student notebooks and interviews elaborate the evolution of the inquiry areas and the “research cycle” model as well as students’ adaptive use of the structures to guide deeper inquiry. Content analyses of students’ individual research questions and collaborative online discourse indicate that students used the structures to develop more advanced inquiry and make productive contributions. The results contribute to elaborating a reflective structuration approach to co-organizing and sustaining long-term, open-ended inquiry in knowledge building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教师可以从物理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入手,寻求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