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R&D项目在两阶段和多阶段模型中创造实物期权的过程及其复合期权的价值模型,并且进一步提出R&D项目的阶段性实物期权价值弹性,对于实物期权在项目投资评价中的应用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R&D项目多阶段实物期权模型及其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R&D项目在两阶段和多阶段模型中创造实物期权的过程及其复合期权的价值模型,并且进一步提出R&D项目的阶段性实物期权价值弹性,对于实物期权在项目投资评价中的应用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基础上,对实物期权方法在管理IT投资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IT投资的风险分析、实物期权的分析角度与框架、实物期权在IT投资策略中的应用等,并指出实物期权方法运用的问题与困难,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实物期权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几个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融期权和实物期权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了国内外实物期权的应用现状,指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巨大差距,并认为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我国的研究者和管理者对实物期权的认识存在几个误区.只有校正对实物期权的错误认识,实物期权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才会蓬勃发展,才会使中国的企业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众创空间在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开展并购转让与上市业务、拓宽融资渠道、引进优质创新创业项目等诸多方面遭遇发展瓶颈,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对其进行准确的价值评估.在借鉴模糊数学理论对实物期权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把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和实物期权模型结合起来,构建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众创空间价值评估综合模型,即运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评估众创空间的经营性资产价值,运用模糊实物期权法评估众创空间的实物期权价值.选取众创空间行业极具代表性的创业黑马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将评估结果分别与单纯应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得出的评估结果以及创业黑马在评估基准日的市值进行比较,以验证众创空间价值评估综合模型的可行性.结果 表明,应用改进后的综合模型计算出的创业黑马的企业价值更接近其评估基准日的市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实物期权理论产生的背景,在归纳比较国内外学者对实物期权理论进行应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项目投资的特点,指出应用实物期权理论对其进行决策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文献基础上,对实物期权方法在管理IT投资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IT投资的风险分析、实物期权的分析角度与框架、实物期权在IT投资策略中的应用等,并指出实物期权方法运用的问题与困难,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基于资产评估学和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利用模糊实物期权方法对独角兽企业价值进行评估.首先,将标的资产的现行价值(S)、期权到期的执行价格(X)两个参数进行模糊化处理.然后,结合梯形模糊理论和在实物期权方法,推导出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独角兽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最后,以一家典型的独角兽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模糊实物期权模型对于独角兽企业价值评估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模糊数的引入克服了B-S模型参数的主观模糊性,从而更合理地评估独角兽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秋东  汪少华 《软科学》2004,18(5):37-40
利用实物期权理论可以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各种选择权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提供一个有用的投资决策框架。文章详细论述了实物期权在风险投资中的应用,并以分段投资期权为例证明实物期权确实能给风险投资家带来某些创见,最后对实物期权的适用性进行了一定评述。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NPV法在应用中的缺陷日益显露.从广义的期权定义中引出实物期权的概念,对金融期权和实物期权进行比较分析,引出实物期权定价公式;分析了NPV法的局限性;用实物期权方法对传统决策方法进行修正;结合实例加以比较,为正确作出风险投资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实物期权理论定量分析及相关问题简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扶缚龙  黄健柏 《预测》2005,24(3):31-36
实物期权的定量分析起源于Black和Scholes(1973)、Merton(1973)关于金融期权定价的开创性工作。从此,许多其他的定价技术,例如格子分析方法(lattice approach),数值近似法(numerical approximations),动态规划(dynatalic programming)和或有债权分析(contingent claims analysis)广泛地运用于投资项目的评估,本文首先对金融期权和实物期权进行比较一进而对有关实物期权分析方法的缺陷以及对相关分析方法进行改进的文献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如何将博弈论融入实物期权理论的分析是实物期权理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范小军  陈宏民 《软科学》2010,24(3):32-36
通过分析渠道关系的合作基础和渠道关系价值的实物期权特性,并从实物期权角度出发,对渠道关系价值进行评估。该评估充分考虑了渠道关系价值的长期性、动态性和管理灵活性,将渠道关系价值分为核心价值和实物期权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离散交易型渠道关系策略、稳定协调型渠道关系策略、交叉演变型渠道关系策略和战略成长型渠道关系策略等四种渠道关系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并购的期权特征分析与定价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齐安甜  张维  吴中元 《预测》2003,22(5):14-17,28
本文对企业并购的期权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了并购中产生的实物期权的定价问题,对利用实物期权理论进行企业并购价值评估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企业风险管理模型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总结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所涉及的模型、方法和工具,对确定性模型和不确定性模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作出了综合评价.针对现有的建模方法存在研究思路过于狭窄、研究对象过于片面、研究假设过于苛刻以及缺乏对风险全面整合的能力等缺陷,认为研究方法在定量与定性方面应当有所创新.影子期权、实物期权理论和博弈论等理论可以为企业风险建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共享型、平台型创业服务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当前众创空间在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开展并购转让与上市业务、拓宽融资渠道、引进优质创新创业项目等诸多方面遭遇发展瓶颈,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对其进行准确的价值评估。在借鉴模糊数学理论对实物期权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把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和实物期权模型结合起来,构建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众创空间价值评估综合模型,从而更准确地对众创空间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估,即运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评估众创空间的经营性资产价值,运用模糊实物期权法评估众创空间的实物期权价值。为了验证众创空间价值评估综合模型的可行性,选取众创空间行业里极具代表性的创业黑马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将评估结果分别与单纯应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得出的评估结果以及创业黑马在评估基准日的市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改进后的综合模型计算出的创业黑马的企业价值更接近评估基准日的市值。  相似文献   

16.
对类似于美式期权的实物期权的行权价格的特征进行了讨论,并运用几何布朗运动对其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运用无风险套利原则推导出变动行权价格条件下的类似于美式期权的实物期权的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17.
实物期权理论及在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在对实物期权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以折现现金流法为代表的传统估价方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不足,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了实物期权理论在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建立了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的总体框架,利用期权定价公式对具有增长期权的企业估价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将期权和博弈作为整体方法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多方利益分配问题。根据各投资阶段的期权种类并基于实物期权的复合性,采用三叉树期权定价模型评估不同合作方式下项目的复合实物期权收益,运用合作博弈理论研究期权收益如何在各主体间进行分配。采用初等无穷小量阶数估计以及随机分析法求解得到的三叉树期权定价模型,考虑战略决策和管理柔性的价值,与Shapley值法结合并改进该方法在分配合作剩余时忽略风险的不足,并确保按各方贡献程度划分收益。  相似文献   

19.
实物期权及其在IT投资中的应用评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光军  曾勇  唐小我 《预测》2004,23(2):35-40
本文分析了在动态不确定性情况下,传统的NPV方法对IT项目投资估价存在的不足,并利用实物期权方法进行了应用分析,提出了实物期权决策的框架。概述了IT投资中实物期权方法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发展状况并对此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传统的房地产投资决策方法的局限性分析,引入房地产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阐述了实物期权的基本理论,房地产投资的实物期权特性和决策标准,并详细分析了房地产投资决策中运用实物期权主要解决的问题,对管理者在对房地产投资分析和决策时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使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