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对外汉语声调教学阶段,以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为教学对象,尝试利用汉、日词汇在发音上相似的特点,探索出一种汉、日调值对比法。通过模仿五度标记法,用调值数码法给日语的声调标记调值,并将汉、日声调调值进行对比,使其差别一目了然。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者学习声调的难度,避免由母语干扰而引起的声调偏误,使学习者更准确地掌握汉语声调的发音。  相似文献   

2.
通过个案研究,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佤族普通话单字音节声调中的时长、调域、调型和调值偏误研究分析发现:佤族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四声音高调值的难易顺序为:阳平〉上声〉去声〉阴平;这些偏误习得主要与母语、汉语方言声调、学习策略、教材与教学等因素有关。据此,应根据佤族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际情况,遵循5个原则和6个步骤并灵活运用教学设计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滕丽 《现代语文》2006,(10):95-96
在现代汉语语音学中,声调指汉语音节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 声调是普通话测试的重要评分项目,按错误和缺陷分别扣分.声调错误是指将甲声调调形读为乙声调调形;或调形正确,但听感上能够明确感觉到调值高或调值低的失误.  相似文献   

4.
袁亮 《教师》2010,(18)
一、普通话声调的调值和调类 在汉语里,音节的高低升降能够区别意义.这种能区别意义的高低升降叫做声调.声调包括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具体来说,调值是指声调的实际读法,主要由音高构成.  相似文献   

5.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在汉语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最能够显示各方言的语音特征,但是声调教学长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针对声调在普通话中的重要性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以及声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声调教学的策略:转变观念、先声调后声韵、说读并行、调值比较训练、类推和强化记忆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对本人十年前用数理统计方法将新疆汉语方言南疆话的平声调调值定为[213]之说,提出了怀疑,而后又从近十多年来境内、域外新疆汉语方言研究的新成果入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原来认为平声调值为[213]之说不妥,而伊犁一带的平声调调值[24],才堪为新疆汉语方言南疆片区平声调调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是语音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以往的研究都是采取固定的样本来测试和分析留学生汉语.声调情况,而且都是从调值的角度得出相关结论及对策。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留学生已经掌握的比较好的声调在实际语流中还会出现新的问题,除了调值等问题之外,调类错误也大量存在,而关于这个问题,很少有文章论及。本文试图以观察留学生语流中声调发音情况,从而从不同的角度对外汉语声调放学提出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汪红艳 《学语文》2013,(5):61-62
上声,因其调值调型变化都明显大于其他声调,成为公认的四声中最难的一个调,也是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最难把握的一个调。由于受学生母语的影响.多数学生缩小上声调域。把214读成212、213或313,或者改变上声调型.变成只升不降或只降不升的调子。汉语上声的复杂性,也给教学带来困难。表现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包括声调和声韵的编排顺序、四声的编排顺序、变调的标识:四声的教学顺序、汉语调域和变调的教学等。本文拟从这些方面来探讨对外汉语的上声教学。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个案研究,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分析了美国学生汉语单音节声调中的时长、调域、调型和调值偏误;总结了其偏误声调时长较短、调域较窄以及阳平调和上声调易出现偏误的特征;分析和解释了造成其声调偏误的母语音调习惯干扰、发音机制制约、教材与教学策略影响、学习策略影响等原因;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襄樊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介于“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间,襄樊方言声调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一样,也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也是四种基本调值,也可以归并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所不同的是襄樊方言各调类的调值发音高低与普通话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分析阐述襄樊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一、IntroductionLanguagetestingisrelatedtothelanguage ,languagelearningandlanguageteaching .Wardhaughhasrightlyobservedthatlanguageteachinginvolvesatleastthreedis ciplines:linguistics ,psychology ,andpedagogy .Linguis ticsprovidesinformationaboutlanguageinge…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不同语言间既存在个性特征,也存在共性特征,语言的共性是形成中介语的基础之一。语言共性源于语言产生的基础,这种共性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修辞学的角度论述了孔子的“辞达”与“辞巧”观,认为“辞达”与“辞巧”具有辩证统一性,“达”与“巧”的对应关系是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之间的关系,最后文章还指出“修辞立其诚”是“辞达”与“辞巧”的大前提。  相似文献   

16.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测试,作为测量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工具,与语言教学息息相关。因此,语言教师有必要了解语言测试。本阐述了语言测试的基本知识,使读加深对语言测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根据历史上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不同理解,本文着重讨论了外语教学的四种常见方法,提出语言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其教学方法的选择,人们如何看待语言,将如何教授语言。  相似文献   

18.
现代逻辑作为分析自然语言的工具,认为自然语言的缺陷有:(1)表达式的层次结构不够清晰;(2)个体化认知模式体现不够明确;(3)量词管辖的范围不太确切;(4)句子成分的语序不固定;(5)语形和语义不对应。从自然语言的视角衡量逻辑语言,其不足有:(1)初始词项的种类不够多样;(2)量词的种类比较贫乏;(3)存在量词的辖域在公式系列中不能动态的延伸;(4)由于语境的缺失而使语言传达信息的效率不高。自然语言和逻辑语言到底是什么关系?若持偏激态度,各自都觉得对方不如己。视二者为一种互补关系,这种态度是可取的。于是。现代逻辑延伸到自然语言领域就有两大类工作可做:扬逻辑之长避自然语言之短,用严格精确的逻辑工具化解自然语言的缺陷问题:取自然语言之优补逻辑之拙.增加新的逻辑手段发展其理论。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翻译主要是对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恰如其分的处理。语言因素,即语言内部各成分-词、短语、句子、段落、章节等,仅仅是翻译活动入门的向导,因为翻译必须凭借这些外壳-语言表层结构来进行思考。非语言因素-语言环境,即语言因素的前后或上下文的密切联系,字词之间的隐蔽关系、远近距离关系、渊源关系以及与其它作品的关系等语言深层结构,是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正确的重要前提。翻译时,作词的词典定义,即概念意义和对概念意义具有一种补充和延伸价值的内涵意义有机结合起来,表达出其所产生的特定的联想意义,即根据两种事物间外部表象(形似)或内部本质(神似)的类似上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表现出来,从而弄清其来龙去脉,准确地把握其具体的内涵,达到理解与表达的完善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母语与外语     
路新民 《开放教育研究》2005,11(2):F003-F003
不是据说,而是真有不少国人的国语水平已到了不会写的地步。倘若说有不少国人还到了不会说的境地,我相信却不敢写在纸上,因为怕落下白纸黑字的把柄被国人嘲笑和唾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