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这一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并分析了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德国教育家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新的教育理论范畴。文章分析了这一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论述了非连续性教育的几种形式及其教育价值,并探讨了该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非连续性教育视野中人的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连续性教育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从人的生存处境出发来理解人、理解教育。学生生活中的危机、挫折、遭遇等非连续性事件是其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一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但以往教育学对人的发展的研究,注重的是发展的连续性,忽视了发展的非连续性.针对这一缺陷,本文论述了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的原因以及它的教育形式,重点评述了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非连续性教育从人的生存境遇出发来理解人、理解教育,认为人并非总是按照预定的路线或规律发展,人的生存有非连续、非规律的一面。这一思想把解决学生生存中的难题作为教育最根本的课题,从而开启了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它对我国现今的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非连续性教育及其价值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非连续性教育及其表现形式(一)非连续性教育的内涵非连续性是相对于连续性而言的;非连续性教育是针对连续性教育而提出的。按照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O·F·博尔诺夫(OttoFriedrichBollnow,1903—1991)的思想,在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妨碍人的正常发展的困难和干扰,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关注那些循序渐进的教育活动,而同时应当积极关注这些妨碍人的顺利发展的困难和干扰因素,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帮助青少年战胜这些妨碍因素,使教育产生其应有的良好效果。这种为应对和处理妨碍生命正常连续发展的非连续性…  相似文献   

9.
博尔诺夫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来源。分析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连续性与大学生发展的非连续性的基础上,从利用"遭遇"和"危机"扩充教育内容、关注"际遇"和个性差异的教育过程、"唤醒"大学生人格心灵的教育目的和善于利用"告诫"、"召唤"的教育方法四个方面阐述了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人的发展不仅遵循一定的规律,呈现出发展的连续性特征,而且有着非连续性发展的特点。从对道德发展的普遍性和具体性、道德发展研究的切入点、道德教育的方法等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比较研究可知。人的道德发展不仅具有规律性、阶段性的一般特征,而且呈现出非规律性、非连续性的特点。借鉴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学校道德教育尤应关注教育事件,把握道德发展的关键点;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结合的教育形式,注重道德体验。  相似文献   

11.
O·F·博尔诺夫(Otto Friedrich Bollnow, 1903-1991)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教育人类学的杰出代表,非连续性教育理论是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体论述了非连续性教育的原因,并提出了非连续性教育的形式及其应用。由此,博尔诺夫开辟了教育研究的新视野,引起了人们对长期被忽视的非连续性教育领域的重视,促使作为传承文明、育化个性的工具———教育趋向了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一、“非连续性教育”理论的成因  1.传统的教育形式具有片面性。通过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博尔诺夫认为,传统的教育中,有关…  相似文献   

12.
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该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非连续性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论述分析,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非连续性教育,遵循教育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相统一的原则,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存在主义哲学改变了理解人的方式,将"人是什么"转向了"人是谁",因此在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人的非连续性发展获得了关注。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基于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的理解并重视发展人的非连续性教育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理解教育和解决教育问题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该文论述了德国现代教育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启示。非连续性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着多方面的契合点。借鉴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可以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变革,推动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丰富,推动人文素质教育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萌发于文化教育学流派,最终由德国著名哲学家博尔诺夫形成体系。作为教育人类学的杰出代表,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属于他的教育人类学的一部分,它论述了非连续性教育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非连续性教育的方式及其应用。   博尔诺夫批判地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的一些观点。存在主义认为,在人的生活中突然出现的一些非连续性的事件或外来干扰并不只是一种偶然事件,而是深深地隐藏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中,也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不可避免的。博尔诺夫认为,以往的各种教育学派有一种共同的认识,即认为教育是…  相似文献   

16.
西方博尔诺夫指出,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各种困难和干扰常常给教育带来障碍,使教育效果深受其害,而人们受传统教育学的影响往往把这种现象归咎于教育工作者,或者归咎于环境。而如今用非连续性教育的观点来剖析这一现象,就能正确处理这种现象,应付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干扰,使教育产生良好效果。目前我国教育中,学生非连续性的教育需求已被人为造作的连续性教育所侵占,学生没有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与发现的激情。人类社会中应是最为生机盎然及悦人心灵的教育活动,竟然变得死气沉沉、了无生趣。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急需相应的理论作指导,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恰恰能为我们思考问题解决的答案提供理论给养。  相似文献   

17.
德国现代教育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在非连续性教育的"场域"里,基础教育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内在潜力,借鉴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可以推动基础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内容的丰富、方法的创新、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基础教育内涵式跨越。  相似文献   

18.
肖静芬 《继续教育》2014,(12):87-90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教育史上的新概念,它具有非控制性和强影响性的特点。非连续性教育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内容及教育教学环境方面,给我国现代教育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中详细论述了遭遇、危机的本质及其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所提出的告诫、激发、唤醒、批判与分析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对当前高职挫折教育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生命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危机是人的生命发展进程的组成部分,它对人们带来破坏的同时,也是生活的新的起点,对个体的自我生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我们应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使我们能够帮助儿童正视地震灾难,激发他们潜藏的道德意识,从而顺利地度过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