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慈幼是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溺婴、弃子的现象和习俗,宋朝政府采取了预防性和辅助性等慈幼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挽救了一部分幼儿的生命,稳定了人口数量,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社会救济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因饥荒引发的流民问题,从历史上看,宋朝并非是最典型的。但是,对流民的救济与安置方面,宋朝的实践却是颇富成效的。举凡流民的临时收容、长期安置、遣返回乡、恢复生产等方面,都有较为得当的措施应对。从实际效果看,宋朝的经济性流民问题之所以不是特别严重,是与宋朝政府适当的救济安置措施分不开的。从功能上看,对流民的救济与安置,是宋朝社会控制的重要实践途径。两宋三百年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颇富成效的社会救济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先秦的民本思想、儒家的仁德忠孝思想以及墨家的兼爱思想是中国古代慈幼恤孤制度发展演变的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较早地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体,辅以家庭赡养、家族收养及私人捐助相结合的慈幼恤孤模式。施善与教化的相辅相依,推动了中国古代慈幼恤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1906年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慈幼书院在澳门出现时起,澳门职业教育的发展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但因其办学活动始终是由宗教团体或其他社会团体在主持,政府从不参与协调、管理,更不会主动地规划和发展,所以澳门职业教育并没有得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尽管自90年代以来无论在中等职教、高等职教,还是在职业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澳门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体系和规模上都不尽如人意。 一、澳门职业教育的基本结构 澳门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有慈幼中学、雷鸣道主教纪念学校、三育书院(中学)、工会联合会属下的澳门工联…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发达地区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2010年10月开始,笔者对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深圳、惠州相关市县进行了调研。需要说明的是:(1)我们把家庭教育事业看作是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宣传、指导、服务、管理等工作,是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但家庭教育事业不是家庭教育本身、不是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乞丐与囚徒是宋代社会的两大特殊群体。对乞丐和囚徒的日常生活,宋朝政府分别采取不同措施予以救助,以便使他们拥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起码的人身权利。  相似文献   

7.
幼儿教育体制的核心是幼儿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在发达地区,近年来,幼儿教育的矛盾和问题凸现,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积极研究新思路、探索新措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来看,各地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显得比较零散、临时、杂乱  相似文献   

8.
宋朝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这与宋朝政府提供的良好绘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宋朝政府开展官方美术教育,开办画院教育,并且有着完整的制度和人员编制,按政府官员的待遇对待画家。宋代的美术教育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官庄是在五代两宋土地所有制频繁变动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官田经营形式。它组织类型特殊,经营方式灵活,管理制度严密。规模不很大,但在当时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小,反映出宋朝政府经营管理的活力。官庄经营的经验,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封建制在两宋仍处于繁荣发达的时代,而不像有的史家所说在走下坡路  相似文献   

10.
在宋朝社会,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出现了平民化的倾向。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及儒家的忠孝观念,这些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金石学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成为近代考古事业的萌芽。伴随着宋朝社会经济化事业高度发展,特别是金石学的发展,在当时社会出现了物保护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根据地党和政府与民众团体之间的关系总体上看是和谐的。但由于受历史条件和思想认识的影响,根据地部分党政干部民众工作中的不足和民众团体中存在的不良倾向,成为制约党与民众团体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障碍。为克服这些问题与不足,党通过规范党(政)民关系,发扬民主和实行“三三制”,以及开展整风等措施调整与民众团体的关系。党的这些努力与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发达地区正经历从工业经济迈向服务经济的重要阶段,这是经济发展自然演进与政府主动作为双重作用的过程。由于工业经济与服务经济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和路径,特别是服务经济在"参数化评估"、"小微化规模"、"个性化模式"和"共生性发展"等方面的特点,使得政府不能简单移用促进工业经济的做法。在当前,政府有效促进服务经济发展应树立三个基本理念:"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为服务经济发展提供双效式驱动;政府应根据服务经济的发展阶段来提供阶梯式服务;政府是服务业经济发展的外生型变量,要实现刚性干预与柔性调控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全唐文》、《全唐文补遗》、《全唐诗补编》等所收唐人作品中,只有18种文献用过“状头”一词,共25次。最早使用“状头”一词的是卢瑰抒情诗所载卢储《催妆》诗。“状头”在唐代还只是个民间用语,著名文人没用过。官方正式场合不用“状头”一词,谈科第只用“甲科”、“上第”、“高第”等较笼统的词。  相似文献   

14.
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廉政建设"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整饬吏治,重视对官吏的考察选拔,奖励廉吏等的思想和做法,在今天仍有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与汉魏制度不同,两晋十六国南朝以及北魏后期的封国行政长官为内史与相并存,这是西晋武帝太康十年区分王国与非王国行政长官的结果。此年改王国行政长官为内史,而公国以下行政长官仍沿汉魏之称为相。东晋南朝继承这一制度,至少部分十六国政权如前燕、后赵采用该制。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五等开建"后,封国行政长官也采用了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一战”的爆发为日本侵华势力提供了良机,不过在对华问题上日本国内朝野的意见并不一致,尤其是在对待袁世凯的问题上矛盾更为尖锐。“倒袁”派一度占到上风,致使北洋政府被迫接受“二十一条”,然而出乎日本军国主义者意料的是中国人民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目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日本政府被迫采取温和的对华政策,即从“迫袁附日”到“亲善提携”。  相似文献   

17.
与国外发达国家终身教育法制化的现状相比,我国仍然处在滞后状态。即使有个别的地方性法规。也存在法律效应的局限性。因此。我国终身教育缺乏实质性的措施。研究和梳理国外终身教育立法经验,对我国国家层面终身教育立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终身学习法》没有刻意构建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而是将“终身教育”的推动放置于某一个接近的范畴,以避免法规“空泛”的弊端,但此举削弱了终身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本《终身学习振兴法》被置于产业振兴的层面,但国家与政府为民众提供公益性的学习机会等涉及终身教育本质理念的内容,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韩国《终身教育法》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完整的法规,但对于国民在终身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重视不足。我国终身教育立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保护公民的终身学习权,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架构终身教育“立交桥”,建设学分银行,设置终身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管理人员,将终身教育经费列入国家教育经费预算。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政府在“阳光行政”的实践探索中,通过发展电子政务,加强法制建设,公开重点事项等举措使“阳光行政”走在全国前列。该实践探索为我国继续推行“阳光行政”提供了重要启示,即通过强化行政精神,建立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可以促进“阳光行政”取得更好实效。  相似文献   

19.
民族问题是西周初年周王朝和各主要诸侯国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周王朝为处理民族问题,既提出了一般性原则和方针;又针对各诸侯国的实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和措施。各诸侯国在其统治地域内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民族政策,由于各国情况各异,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并影响到各国后来的发展趋势。以齐国和鲁国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20.
目前,美国大约有270多个民族、使用着200多种语言。在美国历史上,政府对少数民族及移民的语言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南北战争之前,对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采取不干涉政策;种族隔离时期采取的是"英语唯一合法"政策;民权运动以后则是英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合法共存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