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就业竞争力的高低又取决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药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源与流关系,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起着基础支撑作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效度与广度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主要参考指标。深化高等药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该体现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就业竞争力的高低又取决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药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源与流关系,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起着基础支撑作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效度与广度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主要参考指标。深化高等药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该体现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提高大生就业竞争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广泛关注的核心要素。探索和实施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地方高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提升区域性就业能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随着"面向地方、面向基层"就业重心的转移,地方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大学生的区域性就业能力是当务之急。这样,"订单式"人才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关键,是地方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为此,地方高校必须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企业开具订单;二是高校照单培养;三是中介协调培训;四是基地提升能力。只有这样,地方高校才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区域性就业能力,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5.
有效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条件下,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一次次失败的求职挫折经历更是使他们心理上不堪重负,产生不同程度的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入手,以大学生就业理念、就业心理素质提升和就业心理准备等方面进行创新为切入点,探索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办学特色作为地方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深化办学特色也是地方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需求。为了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而实现地方高校有序快速发展,高校管理者在办学管理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自身特色,优化特色课程,建设地方特色专业,树立"以生为本"的特色办学理念,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办学特色作为地方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深化办学特色也是地方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需求。为了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而实现地方高校有序快速发展,高校管理者在办学管理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自身特色,优化特色课程,建设地方特色专业,树立"以生为本"的特色办学理念,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对于众多的地方高校而言,切实培养和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其与人才市场和雇主需求紧密对接,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是地方高校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基于雇主的视角对武汉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进行相关的研究,以期为地方高校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全程化的职业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体系,积极发挥核心要素的功能与作用,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构建切实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途径.基于此,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影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类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并从高校、院系、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完善办学理念,构建专业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2)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与区域发展战略看似没有直接、显性、近期的联系,但却有间接、隐性、长期的联系,二者互为对方的变量,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是地方高校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一个突破口.区域发展目标、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人力资源需求分别影响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促进地方高校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地方高校只有构建适应区域发展战略的耦合机制、保障机制、反馈机制,方可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不足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其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影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折射出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已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极为重要的任务.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所存在的问题及引发的原因的分析与思考,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试图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寻求一种有效的链接.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湖北省某地方高校2010届毕业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描述了在金融危机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向、就业心理、就业需求等基本状况。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高校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地方高校加大创业教育的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研究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了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研究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构成和特点,分析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如何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为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下,大学生的主动就业意识降低,毕业生中“慢就业”“不就业”现象日趋严重。文章通过分析社会经济环境、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就业意识等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提出应从端正毕业生就业思想、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化毕业生自我认知等方面来培养毕业生的主动就业意识,制定合理职业发展规划,进而提升就业竞争力和抗逆性,促进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及现实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我国就业市场供需出现了失衡,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建设已成为高校的一种共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适应就业市场的综合能力,包括就业社会心理适应力、自主就业的能动力,以及职业发展的潜力等方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是主体与高校、社会人才培养要素之间互动选择的结果。一方面,高校要通过机制创新来克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组织要为培养个性化毕业生人才提供平台。可以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支撑和组织承载的综合体现。因此,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现实地看,互动共进模式则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愈加凸显,因此,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校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南京晓庄学院的实地调研,分析学生社团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作用,探索出基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高校社团建设措施,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和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着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结构性矛盾加剧,就业渠道狭窄,就业领域受挤压,就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就业观念陈旧,创新创业驱动较弱等现实问题.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多渠道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要突出师范特色,打造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要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复合型人才;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帮扶指导,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由于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我国就业市场供需出现了失衡,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建设已成为高校的一种共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适应就业市场的综合能力,包括就业社会心理适应力、自主就业的能动力,以及职业发展的潜力等方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是主体与高校、社会人才培养要素之间互动选择的结果。一方面,高校要通过机制创新来克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组织要为培养个性化毕业生人才提供平台。可以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支撑和组织承载的综合体现。因此,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现实地看,互动共进模式则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三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发现, 该省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起薪水平虽逐年增长,但高校毕业生的总体起薪水平不高,甚至出现“身价不如农民工”的个别现象,究其原因,与政府就业政策指导、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判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有关。据此,本文从政府加强政策指导、高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用人单位合理确定薪酬体系和大学生努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形成高校毕业生合理的起薪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