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创业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新途径。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新课题。文章对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进行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基于学生"五业"(专业、职业、创业、就业和事业)贯通,建立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体系中自主项目和综合项目融合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实现人人都能体验创业实践,实现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运用“塔式”策略对高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有其现实性和必要性。搭建“塔基、塔身和塔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以学生的分层定位为导向,实现创业教育不同层级目标的要求。基于交互理念的视角,丰富“塔式”创业课程体系,打破传统课堂教育对创业人才培养的固有方式,通过四类交互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聚焦式培养部分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个性化指导帮助少数学生实现自主创业。从而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塔式”建构。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成为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从课程体系建设、支持体系、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为"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提供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并因此备受关注。将每位学生培养成企业家的"自主创业"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内创业者"的培养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高校的创业教育应在转变就业观念、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创业实践、调整教师创业教育理念等方面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内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使政府、社会、高校等不同机构的不同人群特别是高等学校和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都将目光转移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现实环境的要求。由课程体系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为途径的“双轨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实现了理论指导的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活动的平台,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循环系统,对提升大学生“三自”教育能力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背景下,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在分析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整合网络资源,建构较为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建立创新创业网络教学平台,丰富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两岸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发现大陆高校的双创教育宏观环境好,重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热情高,但也存在课程特色不够鲜明、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等不足;台湾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较为完备,注重“校本”特色,教育生态良好,但也存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发展缓慢、大学生创业成功难度大等不足。在分析优劣势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共享,以及参加创新创业赛事四方面,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两岸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8.
创新驱动是国家战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的应有之义。文章指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三方面的对策,以期为推动当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创业教育目标实现的中介和载体,作为引导学生获得创业意识、知识和技能的媒介,无疑是新时期大学教育界内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健全、与通识教育相脱离、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特色等系列状况,通过对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成功经验的对比分析,发现我们自身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并探讨性提出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融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建设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构建特色化创业教育模式的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学从2009级开始实施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三条发展路径,其中创业就业类人才的培养与创业教育不谋而合。从目前国内高校的创业课程建设现状入手,着重介绍南京大学的创业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和学生的考核评价等四个方面,以期为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创业教育可以缓解高校就业压力,同时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当前,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创业教育,但高职学生创业率不高。在笔者看来,高职创业教育需要在教学、管理、评价上转换思路,方能提升就业率,实现内涵式发展。在教学上,高职应注重创业实践开展,以"实践教学"取代"理论灌输",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业能力。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创业教育融经济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为一体,内容体系庞大使其课程体系复杂,在课程内容选取上难度较大。当前  相似文献   

1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优势。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进行"双创"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教育必要性进行分析,通过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学分转换制度,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双创"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利用激励措施营造学生愿意创业、教师乐于指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探索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双创"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坚实基础,高校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虽然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依旧受到教育体系不完备、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力量不足、教育教学效果欠佳等诸多问题影响。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所面临的困境分析,提出高校应采取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全程育人体系、积极吸取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积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校园环境、引入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团队成员、健全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等相关举措,以此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高职院校存在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理解片面,师资匮乏,人才培养方案中未涵盖创业教育课程,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分析河北省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河北省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创业教育服务平台的方法和对策,从而加速河北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实践训练不充分、教学与考核方法陈旧落后等诸多问题,提出整合政府、企业等社会资源,基于"互联网+"及创业竞赛平台,科学设计和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IT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调查发现,江苏省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认识不足,缺少专项能力提升课程,分阶递进式的创新创业素质课程仍是空白,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未能有机融合,实践教学安排有限等方面。以江苏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为依据,结合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构建了一种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的"三元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采取"平台+模块"的形式。其中,"平台"分别是指素质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将创新创业课程划分为3个子模块,融入素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平台之中。  相似文献   

17.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并重思想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整个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显型课程模块和隐型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又由若干子模块构成。这一课程体系的实施必须借助于以下途径: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增设创业课程;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具有突出的作用和意义,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途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指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文章主要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方法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阐述"1+N"课程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社会需求引起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新规划。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已有的课程体系中,优化整合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教育的革新、社会经济的崛起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高校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以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实践类课程等多种模块方式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建立起连贯、完整和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校本教材开发不受重视、实践性课程开发力度不够及评价体系不全面等问题,提出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策略,即根据大学生年级特点开发全程化课程体系、根据创业教育需要构建与创业教育全程化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根据创业教育教学特点探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多管齐下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