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赵锐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5):107-109
复旦大学副教授王宏图的《都市叙事中的欲望和意识形态》选取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几个代表性的都市叙事文学作品,勾勒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都市叙事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诸多特征,展现了在都市叙事欲望化写作中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转化,以及人们欲望和精神的多面性、复杂性、暧昧性。  相似文献   

2.
简.奥斯丁的女性叙事策略体现在叙事内容和叙事方法两个方面。在叙事内容上,她摒弃男性的宏大叙事模式,将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推上前台,让女性人物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而且一反男性叙事文学对女性的歪曲和贬抑,还女性人物以真实的形象,她提倡一种恋爱时理智与感情平衡,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家庭内男女人格平等的婚恋观念。在叙事手法上,她广泛使用第三人称隐含的女性的叙事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反讽等“间接手法”,借小说人物之口隐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谴责男权社会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奥斯丁采用理智而克制,冷静而平和的女性叙事策略不动声色地摆脱了男性话语的控制,凸显了女性意识,并建构了女性的写作立场。  相似文献   

3.
学界有关早期美国女性文学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诗人安妮.布拉兹特里特,对其他女性作家则几乎不曾涉及。本文以美国17世纪女性文学创作为背景,简要介绍了一位极其重要的早期美国女性作家——玛丽.罗兰森的生活经历、她的代表作品和她所采用的体裁,揭示了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并肯定了她对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女性文学所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安德烈·布勒东是 2 0世纪法国现代派文学的先驱 ,他的超现实主义理论与实践蕴涵着深刻而复杂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这一点早已引起学术界的注意。这里试图通过对他的“精神革命”思想、来源及其创作实践的研究和分析 ,进一步认识他所创造的荒诞“形象” ,揭示现实与“超现实”在他笔下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从而更好地把握整个 2 0世纪的法国“反文学”(alitt啨rature)。  相似文献   

5.
本对黎锦晖 黄自的音乐风格作了简要的评说,同时指出,20世纪30年代以后蔚成中国新音乐主流的左翼音乐与黎、黄所代表的两种音乐路向之间存在一种渊源关系,而当代大行其道的通俗音乐则是黎氏风格的轮回。  相似文献   

6.
1月重庆文学史研究全面展开由西南师范大学吕进教授主持的《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重庆师范大学周晓风教授主持的《20世纪重庆文学史》和由涪陵师范学院冉易光副教授主持的《重庆文学史》进入全面启动阶段。3种文学史均为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近年全面、系统、深入研究重庆文学发展的历史,引起重庆学术界的热切关注,并取得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对重庆文学的繁荣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种重庆文学史编撰工作的全面启动,将进一步激发关注和研究重庆文学的热情。前两种文学史将在近期内完成初稿撰写工作。4月市作协召开长篇小说新作评审会市…  相似文献   

7.
"一个孩子,哪怕有100种残缺,从他呱呱坠地之日起,就有享受教育的权利."这个朴实无华教育理念,是我投身特殊教育事业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许榕 《上海教育》2002,(23):24-24
近几年,许多校长都在思考自己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这是对确定学校文化的一种思考。学校文化确立的过程,是传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任何一所学校,特别是有一定办学历史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某种特色,这种特色、这种文化,源于我国久远的文化、源于学校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源于学校几代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社会文化呈现出前所未  相似文献   

9.
从词语的本义出发考证文章、文学两个词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的发展过程,可以证明今天“文学”一词的意义是由中国古代“文学”一词的意义发展演变而来的。文学不是外来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战争叙事、知青叙事都趋于消沉,乡村叙事还是她们涉足的话题,都市叙事基本成为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主旋律,女性文学也就从性别压抑、性别遮蔽而真正走向繁荣。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催化和90年代多元文化的转型之外,女性叙事从本质上来说是摆脱不了原生的性别意识和母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私语化写作成为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最引人注目的一脉,这些作品从女性的生活和内心出发,写出了新时代中一类女性的生存状态与生命追求,是极端的女性内心隐秘生活体验,是女性欲望的独特文本,是作家个人空间自恋性的私语。  相似文献   

12.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通过爱情观与人生观表达其反战观念的著名小说,作者以极为欣赏的笔调描写了女主人公对恋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充满母性的依附和牺牲,立体地塑造了凯瑟琳这个坚强却悲凉的角色,更透露出男主人公在选择爱情伴侣时略带的恋母情结.  相似文献   

13.
余华在《活着》中以“极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形式表达了人生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表现生命的顽强。又在《许三观卖血记》获得更深层的生命意识,“苦难与重复相依为命”,以“卖血”换得个人生存价值,升华生命意识;最后,找到了生命的支点———“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30年代革命故事里的女性反成长叙事,沿着欲望通过抑制/激活机制进行话语转移的理路完成了革命女性和边缘女性想象,彰显了欲望与理性的永恒悖论和两者间的对抗式对话,也出示了革命风潮中女性如何欲望、如何成长的部分真相和答案。《她是一个弱女子》、《一九三0年春上海》(二)和《出奔》三个小说文本,颇典型地代表了这个时段女性成长失败的诸种陷阱和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新都市小说通过对当代都市生活的聚焦,直接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嘈杂纷乱的文化经验和欲望体验,确立起欲望化的叙事法则,从而使日常生活的经验成为了新都市小说写作的一个基点。新都市小说所要探讨的是有诗意有价值的日常生活,这种价值和意义是在哲学存在意义上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日常生活。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把握和创作,新都市小说显示出深切的人文关怀的向度。  相似文献   

16.
教育研究的叙事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叙事的过程,就是以叙述教育事件的方式实现对叙事者自我精神生命重建的过程,是构建新的教育生活方式的过程。只有承担了伦理使命的教育叙事才是有深度的、好的教育叙事。这样的教育叙事超越了经验性、技术性的层面,成为一种具有伦理关怀和本体意味的生命实践的叙事。它需要承担存在之重、伦理之重,需要经历从无叙事伦理到有叙事伦理,进而又从叙事伦理到生存伦理的转变。好的教育叙事者需要具备宽广的精神维度,具备生命的广度和灵魂的深度。  相似文献   

17.
拜厄特的小说<占有>浓缩着女性生存数千年的历史图景,形成了当代西方文学女性叙事的独特风貌.小说以远古、维多利亚时代及当代这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女性生命历程为叙事线索,重新阐释传统叙事中的诸多表现女性人生的经典意象,传达女性生存经验,探讨女性人生的历史困境.这种历史性思考揭示了女性生存之历史真相,开拓出当代文学女性生命言说的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18.
《青泥莲花记》强调个体存在的多元性和流动性,是为了说明“娼妓”身份的可改变性,最终否定个体作为“娼妓”的存在。《青泥莲花记》忧患欲望和激情力量的强大,故以禅玄消解欲望,对激情进行道德性转换。士人将娼妓从良、从死的激情行为纳入慕才、守信、节义的框架中加以解释,使激情成为品德。有些娼妓从良后以婢仆自处,竭力避免与丈夫可能有的亲昵,苦心经营合道德的生活,而没能将激情纳入妇道者,则成为挞辱的对象。现代间谍战利用性获取情报,古代性欲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情报,没能有效克制情欲被看作德行有亏,故一旦欲望进入忠孝节义叙事则品德就变成有争议的。男女在两性关系中都投入激情,但社会对男女激情投入程度和激情爆发强度的接受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男性叙事视角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叙事模式,那么新时期的女性小说则反叛了这一传统,显示出鲜明的女性叙事视角的特征。新时期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小说大量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是一个显著现象。同时,80年代后期成名的一大批女作家几乎都采用了多种叙事技巧,多样化的叙事视角也是她们热衷于尝试的。  相似文献   

20.
明清女剧作家的戏曲作品中有十分突出的热衷神仙内容表现的叙事特征,尽管承袭了男性剧作家的创作传统,但却能从女性作家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心态出发,呈现出不同于男性剧作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理想。女剧作家或借助这一叙事传统表达自身对于仙界宁静和自由的向往,或将自己对于婚恋和现实人生的思索借助仙界人物之口传述出来,这些剧作为我们观照明清女性深层欲望、价值观及自我认知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