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新课程为基础来重新审视课堂,我们可以看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  相似文献   

3.
<正>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课堂不仅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师生多元互动,对话交往,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课堂教学不是教师行为的模式化运作,把准备好的教案照搬完成,而是教师机智地促进生成;课堂教学不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应该注重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就刚刚上完的新教师展示课,本人谈谈对新课堂模式建构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4.
重构课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是什么?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相似文献   

5.
李红祥 《学周刊C版》2011,(8):115-115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场所;课堂不是学生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探索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机械运动的场所,而是展现教育智慧的场所。”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把课堂的舞台交给了学生,就是要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悟了很多:预设只是机械的重复,生成那才是生命的灵动,我们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接下来笔者结合具体事例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更应该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以上几个"不是"的状态正是当下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暴露出课堂教学的实质状态,造成这种课堂状态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相似文献   

7.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充分展现教育智慧的场所。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应是一个促进人的生命不断获得发展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人(主要是学生,当然也包括教师)的生命素质、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理应得到持续不断的超越与升华。  相似文献   

8.
正什么是智慧课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智慧课堂是能让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现、发展、应用和创造的课堂。课堂上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学生更不是知识的奴隶,而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课堂不只是传承知识的中转站,更是具有丰富趣味性和智慧性的求知平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智慧课堂如何炼成谈几点浅识。一、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智慧的课堂是智慧课堂如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课前的预习设计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结合  相似文献   

9.
“引导自学”课型是以学生自学、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不是被动学习而是主动自学,教师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巡视点拨。课堂上问题的引导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而高效问题的引导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教师。在引导自学型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发掘、预设并生成合理问题,积极引领学生以自学、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有效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0.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充分展现教育智慧的场所。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应是一个促进人的生命不断获得发展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人(主要是学生,当然也包括教师)的生命素质、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理应得到持续不断的超越与升华。  相似文献   

11.
我们时常发现:在思品课上,大部分学生说得头头是道,课后的行为却不尽人意。分析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是没有道德判断能力,也不是缺乏道德知识,而是没有把课堂上学到的道德知识和判断能力转化为行为。那么,教师如何将课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校从去年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经历新教材培训同时,进行实战教学演练以后,我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93):22-23
教育的本质在于追求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一主三学"式课堂实质上是一种"学习型课堂",旨在重塑"教"与"学"的概念,构建"意义与实践"的关系。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是被动而是能动地学习;不是竞争而是合作性学习;不是单向传递知识,而是基于双向性和多向性对话的学习。设计合理的"自学、互学、展学"教学量表,采用科学的课堂观课、议课方式,并以此为载体,改善了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成长。  相似文献   

14.
所谓“深度会课”就是基于生本的会课,其关注点不是彰显教师“眩目”的才华和“驾驭”课堂现场的技巧从而获得一个“大奖”,而是因为对学生个性学习的关注、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呵护,从而修炼教师的内功.通过对关键事件进行研讨,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实践品性.  相似文献   

15.
翻转课堂通过对高校管理类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重构,更加突出了能力训练目标,在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心理资本的构建方面效果显著。但翻转课堂模式未必适用于所有的课程;翻转课堂的实质不是传统的"课上教授"与"课下作业"时空次序的翻转重构,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转变,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负担问题和教师的内在激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期听了不少新课程、新教材的课,这些课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教师新的教育理念,在课上能看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但也还有一些遗憾的地方,特别是在提问题方面,仍然感到主角不明,传统的“灌”和“填”的现象,仍充斥着课堂。我们看到,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由学生提出来的,而是教师在教案中预先设计好的,由教师提出来,然后带领学生去解决它。也就是说,是教师带着问题走向学生,而不是学生产生了问题后寻求帮助。课堂中的“问题”不是来自于学生,学生就不容易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缺乏动机,只能是盲目跟随,这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主动…  相似文献   

17.
上过评优课的教师都知道这种比赛最能反映一个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水平。评判一节课的好坏最有发言权的既不是选手也不是评委,而是学生,一节好课必须看学生学得是否快乐,是否有收获,是否有兴趣,是否有成就感等等,也就是说"学生学得好不好"应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评优课的关键在于检验自己,提高自己,重在学习,重在发展。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必须提前自己假设预案,每一种设想都要设计解决方法。课堂上特别是大赛课不能有硬伤。  相似文献   

18.
自2011年以来,我校高举新课程改革大旗,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学校先后派出部分教师外出学习,为我们带回了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以及昌乐二中高效课堂的成功经验。与此同时,阆中市教科局就打造高效课堂提出了五项理念——课堂既要立足常态,又要追求常新,更要突破常规;课堂不是教师教得精彩,而是要学生学得精彩;课堂不是形成一个个句号,而是激发一个个问号;课堂不是束缚学生心智的枷锁,而是放飞学生理想的乐园;课堂要靠教师的无为,成就学生的有为。  相似文献   

19.
一节课上得好坏与否并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课堂有多么热闹,而是看课堂的效果怎么样,学生学到了多少东西.当然,课堂的好坏与否与教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而且想要上好一节课,只是在课堂上下工夫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在课前做好准备,课后做好辅导,让学生把这节课的内容彻底通透地消化,才算是一节好课,才算达到了高效.本文就从课前课中课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教师要做些什么努力,来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课堂有效性需要教师课前预设和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而不是一味地讲授;课堂有效性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而不是教师本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