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太极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文化是古老的也是优秀的,人文精神的开发与提倡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然而,研究太极拳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文章却是非常稀少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逻辑归纳法、对比分析法,对太极拳文化中"天人合一""、中正之道"、"和谐之道"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和总结,较深入地阐释了太极拳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中正之道"的人文精神和"和谐之道"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深入解读了太极拳的拳学思想,分析了拳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就集太极拳理论之大成者陈鑫进行了个案分析。认为传统儒家思想的理论核心“中庸”、“礼”、“仁”以及“浩然之气”、“内圣外王”、“舍己从人”等思想学说对太极拳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中庸》和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的基本观念、文化背景、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太极拳论》虽然以太极阴阳理论为立据,但其思想基础还是中庸思想;《太极拳论》的根基流源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中庸思想的精髓,并将"守中为本"、"折中致和"、"天人合一"、"时措之宜"、"齐庄中正"等中庸的精神内涵融会于作品之中;中庸的理念投射到太极拳运动的实践上,使太极运动成为中庸思想的物化,中庸的精神内涵也得到了丰富。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健身价值被世人所认同,而体现其技击项目的推手是让人体验太极的魅力所在。推手是展示太极拳攻防技击的重要演示项目,如何在推手中战胜对手处于优势,本文通过一些实战现例和"中正"的作用对"中正"在太极推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的从陈式太极拳"倒卷肱"的技理分析中探究太极拳中所蕴含的智慧,对于进一步了解太极拳内在思想理论及太极拳技巧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是我国独有的一项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它所蕴含的深厚的哲学思想和攻防技术受道家文化影响很大,可以说道家的太极学说构成其理论基础。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道家文化在太极拳演进过程中的深层次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阴阳学说构成其结构基础“气论”理念构成其行功养气的理论基础,对太极拳与道家思想的深入有助于对太极拳的发展,有利于将太极拳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高校太极拳教学入手,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高校当前太极拳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一种终生受益的健身手段.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和学留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和加强学生习练太极拳的兴趣,更加深入地贯彻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思想,为提高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1):F0002-F0002
太极拳养生思想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孕育的结果,太极拳思想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明确提出了太极拳养生的价值取向。陈鑫将意、气、经络等理论融入太极拳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太极拳养生理论。在道家思想、儒家文化以及传统中医理论的影响作用下,太极养生思想逐步完善了养生理论与实践,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养生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陈福军 《武当》2009,(2):19-21
太极拳与太极图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但在两者之问的关系上,一般都认为太极图是太极拳的拳理基础,有“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和“全身无处不太极”等“阴阳平衡”的说法。但在具体的太极拳锻炼动作中,如何利用太极图理论做到“阴阳平衡”?如何来检验是否做到了“阴阳平衡”?则语焉不详,缺少论述。本人在学习了《中国循经太极拳24式》之后,几经揣摩,发现太极图理论对太极拳动作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故冒昧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兵家思想在太极拳技击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兵家思想在太极拳中的体现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力图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能够较充分展示太极拳蕴涵的兵家思想。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跨学科的理论研究以及提高太极拳的价值作用与对其理论研究等,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当前太极拳课程教学考核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在教育公平视域下对太极拳考核办法和标准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制定考核多元化、教考分离、考官多样化、过程评价与中介评价相结合、创新与素质评价等考核方法,并制定套路评分、教学过程评分、考勤评分、素质评分以及理论成绩评分等标准,进一步提高太极拳考核的公平、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古代儒道家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一种哲拳,它集中国传统哲学之精华,以阴阳对立统一、动静相合、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辩证思想为主线,吸收了儒家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仁爱礼乐"的哲学思想,并以道家的"道论"、"气论"、"反者道之动"等作为太极拳思想认识论的理论根基和重要原则,共同构建了太极拳文化体系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太极拳的关系,对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拓宽太极拳研究领域,构建太极拳体系框架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伦理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熔铸了中华民族古朴而璨烂的文化,使习练者不仅从中得到健身、修身、养性的无穷乐趣,更感受到其中奥妙无穷的哲学魅力。伦理是道德思想和道德观念的理论化、系统化。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渗透着伦理因素,伦理思想是一种社会调节体系,起着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人们对社会与国家的义务等作用。太极拳拳理中育有丰富的中国传统伦理哲学。文章从太极拳的拳理入手,来探讨太极拳与中国传统伦理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道家易学与儒家易学来源于《周易》,其中道家易学中的一些思想对以“太极”得名的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试从道家易学“守和尚中”辩证思想对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进行探讨,揭示太极拳深层次思想、技术与内功修炼观与我国道教家易学融摄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项目,在新时期传承和发展太极拳的传统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极拳吸收中医整体观念思想,强调意念、呼吸、动作导引相联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养生观进行研究,论述中医经络基础理论及相关理论,阐述太极拳运动中的意念、呼吸、动作肌肉变化与中医经络联系,指出太极拳练习中"以意运气、以气运身、以体导气",三者相互联系,密切配合,通过意念的调控,气的吐纳及调息、肌肉运动和动作导引来达到疏通经络,养生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阴阳学说认为万事都有阴阳之别,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将阴阳变化的规律精炼地称之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转换变易正是太极拳的灵魂,阴阳相济是太极拳的指导原则.太极拳中的拳理、拳技及理论无不体现着阴阳学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和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太极拳理、拳论中的“心”掷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中予以解读。结果认为太极拳健身文化之“心”偏重于它的思维和意识功能。它的机能器官是脑,通过脑的神经活动完成其相应的 活动。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的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运用美学思想和理论对太极拳的运动形式进行分析,从太极拳运动形式的动中求静、曲线美、阴柔、虚实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证,试图发现和挖掘太极拳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9.
论太极拳中的"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集哲理、健身、技击于一身的体育运动,它以弧形的运动轨迹来体现“万变不离其圆“的哲理,本文试论述了太极拳拳理、拳架练习、技击中“圆“的体现,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太极拳的实质,以期为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太极拳拳理演化及其功能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太极拳以道家哲理为基础,其运动形式和功能价值处处体现所蕴涵的哲学思想,无不体现着阴阳互化,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